珠峰来了!别笑,珠峰正以每年4.2厘米的速度移动

说起珠穆朗玛峰

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

它是世界第一高峰

不过

你肯定想不到的是

珠峰竟然还会“走路”

并且每年都朝着长春方向移动

昨天,据央视新闻报道,珠穆朗玛峰相对位置每年都会发生变化。

珠峰乃至整个青藏高原,都是由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而成,挤压一直在进行,导致珠峰位置也在一直变化。

专家介绍,珠峰移动速度是每年4.2厘米,朝着东北方位移,这个方向就是对着长春。

此外,有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5年10年间,珠峰地区以每年4cm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并以每年0.3cm的速度上升。

在这10年中,珠峰大约位移了40cm,上升了大约3cm。

看到珠峰竟然朝着长春“走来”

各路网友都震惊了

纷纷在网络上调侃了起来







除了横向移动

珠峰的高度也在逐年发生着变化

↓↓↓

专家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是一个很年轻的山脉,发育时间只有3000多万年,其位置变化也更加剧烈。

因此,珠峰的垂直高度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而一般二、三十年作为一个测量周期,对其垂直高度进行重新测量,将会更加精确。

目前

2020珠峰冲顶测量已经开启

测量登山队由国家测绘局

第一大地测量队和中国登山队共同组成

此次测量的核心是精确测定珠峰高度

如果登顶测量成功

这将是我国专业测绘人员首次登顶珠峰测高




珠峰到底有多高?

专业测绘人员登顶测量意义何在?

珠峰测量难在何处?

记者采访了

上海市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理事长顾建祥

为大家进行详细解答

↓↓↓



测量人员停留极限时间约为40分钟



“实在是珠峰的自然条件太恶劣,一直以来,都是依靠登山队员,而不是测绘人员,把觇标(觇标,是指设置在三角点或精密导线点上供观测使用的标架)竖立在峰顶。”顾建祥说。

珠峰被誉为世界第三极,峰顶气温常年在零下30-40摄氏度,含氧量极低。在峰顶恶劣的环境下,测量人员停留极限时间约为40分钟。

早在康熙时期,清政府编制的《皇舆全览图》中就明确地标注了珠峰的经纬度,但没有高度信息。

1852年,英属印度测绘局对珠峰进行了测量,这次测量得到的珠峰高度为8840米。

我国对珠峰进行过6次大规模的测绘科考。

在1966年和1968年进行的两次测量,未在峰顶树立觇标,也未测量峰顶冰雪厚度,高程亦未公布。

1975年,首次将觇标矗立于珠峰之巅,测得珠峰海拔高程为8848.13米(已减去积雪厚度0.92米)。

在1992年和1998年,又进行了两次测量,均未对外公布珠峰的高程。

2005年,采用传统大地测量与卫星测量结合的方法,首次利用冰雪雷达探测仪测量冰雪厚度,获得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

此次珠峰高程测量,专业测绘队员将在珠峰之巅竖起测量觇标。

与此同时,位于中绒布冰川、西绒布冰川等六个交汇点的测绘队员将瞄准觇标同步开展测量,最终依据测量的各类数据,计算得出珠峰的新高程。



专业测绘人员登顶测量意义何在?



顾建祥介绍,传统的水准测量,就是靠测绘人员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虽然原始,但精度比较高。现在的卫星遥感测绘手段在高程精度还达不到米级,即使是航空摄影测绘,也需要人工辅助纠正,否则在精确度上还是有差异。


先要知道珠峰的0米起点究竟在哪



珠峰测量难在哪里?“简单地说,一个是底,一个是顶。

先要知道珠峰的0米起点究竟在哪,峰顶的雪层厚度又如何确定?”顾建祥说,我国在青岛做了一个长达18年的潮汐观测,计算出了黄海平均高程面,从而确定了全国统一的高程起算基准面。

过去,测量雪层厚度用的是比较原始的方法,用一根钢钎插进雪层,直到插不动为止,插入的深度则视为雪层厚度,但实际上,还有一层坚硬的冰冻层。有了雪深雷达,可以对峰顶雪层厚度进行精确测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除了觇标和雪深雷达,测绘人员还将携带重力仪、气象测量仪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等进行作业。“由于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平均海面高度会有一个高差值,这需要测量重力来修正差值。

而温度、气压对测量会产生影响,需要气象测量仪来校正。2005年时,我们主要依赖的还是GPS系统,但这一次将以北斗系统的数据为主。”

另外

既然珠峰自然条件如此恶劣那珠峰“量身高”为什么不能用无人机替代?

本次测量的进展如何了?一起来戳图了解

↓↓↓








致敬所有攀登者期盼他们都能平安凯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