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疫情已经蔓延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确诊病例已经突破140万,死亡累计超过8万例。
依据目前的情况,这些数字毫无疑问将会进一步增加。
这段时间,在公众关注的议题之外,有个疑问一直在全球科研工作者的心里“盘旋”:人类究竟有没有能力快速合成、改造新冠病毒,并且让其保持活力?
这一问题,在几天前得到了更为明确的答案。
本文要点总结(不看正文版):
①科学家已人工合成新冠病毒,且与天然病毒具备相同的特征,亦具有活性;
②人工合成的新冠病毒,能在体外大量地生产;
③人工合成的新冠病毒,将用于疾病诊断、疫苗研发等研究,对公众不会产生危险;
④能否说明,导致疫情暴发的病毒也是人为制造的?本文最后一部分为大家解答。
科学家体外合成新冠病毒,具备感染力
2020年4月4日,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师培勇等团队在《Cell Host & Microbe》(著名杂志《细胞》的子刊)上发表了“克隆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论文,报告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反向合成策略。
研究人员从新冠病毒中提取出基因中的7个“有作用”的片段,重新组装成遗传物质,在体外进行一系列“转化”之后,重新将遗传物质导入到活细胞中。
结果显示,进入活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具有高度感染性,在细胞中能够自行合成所需物质(蛋白质),最终产生了浓度为2.9×10^6 PFU / ml的病毒体。
此时,一个疑问摆在了研究人员面前:人工合成的病毒,是否与天然的新型冠状病毒具备相同的特征?
经过验证,人工合成的病毒与天然新型冠状病毒相比,表现出相似的噬菌斑形态、病毒RNA表达谱和复制动力学,同时没有发生其他变异。简单来说,它们就像“双胞胎”一样,有很小的区别,但这些细微区别可以忽略不计。
电子显微镜下的新冠病毒 图源:香港大学
其实在此之前,已经有团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但科学的严谨性在于不断被参考和验证。
2月21日,瑞士伯尔尼大学的Jorerg和Volker团队发表相关文章,该研究展示了人类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工程改造和复活的可能性。今后无需从病人的体内分离病毒,直接用酵母就能快速生产出大量的、有活性的病毒体。
如果说2月份的研究让人怀疑其真实性,那么前几天的研究,无疑给了人们一个明确的答复:人类有能力合成和改造有活性的新型冠状病毒。
为什么要人工合成病毒,不是很危险?
看到这则消息,不少阴谋论者的大脑开始快速运转:为什么没事要去合成病毒,不是有天然的吗?难道有其他用途?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的是,病毒确实会有泄露的风险,也有被用于其他用途的可能,没有谁能百分之百保证安全。但这种风险和可能是微乎其微的,与研究带来的价值和好处相比,“阴谋论”实在不值得一提。
其次,这些研究所开发的新体系,突破了病毒来源的限制,能够在短时间内(大约一周)产生或改造大量活性病毒,用于动物模型的建立、中间宿主确定、疫苗研发和疾病诊断。
另外,从近几天的疫情数据我们不难了解到,这次疫情的暴发和扩散极为迅速。在疫情扩散期间,病毒体可能随时发生变异,而研究工作并非一蹴而就,此时保证研究材料“跟上时代”显得非常重要。
这个技术可以对一直在变化的疫情较快速做出反应——通过随时生成变化中的病毒变体,从而减少病毒变异给研究带来的困难和挑战。
这两项研究是否表明,新冠病毒有“人为制造”的可能?
“新冠疫情是人为的”,这一说法从一开始便流传于各大社交网络。疫情只在国内发展时,“美国起源说”尘嚣甚上;疫情扩散到国外时,“武汉病毒说”、“中国病毒说”又被多起提起。
事实上,目前发表的人工合成病毒研究均是“逆着来”的,是在现有病毒上提取相应的基因片段,再通过一系列转化重新合成病毒。这与凭空制造一种病毒的难度相比,根本不在一个难度级别。
早在2月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辟谣:新型冠状病毒并非人造。
3月份,权威期刊《自然 · 医学》刊登了一篇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起源的关键文章。
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多国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根据已发表的数据得出新型冠状病毒自然选择的证据,提出“SARS-CoV-2冠状病毒不是实验室产物,而是在进化过程中自然产生的”。
距离疫情暴发已经过去了近3个月,但目前世界疫情依旧很严峻。这期间出现了太多的争议和阴谋论,希望这些事情不会影响科学家们的研究进度,更不要影响普通人的心态健康。
共渡难关才是现在最需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