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罩带排风机?
假手可以弹钢琴?
一双解放布鞋卖500多块人民币?
山寨梵高的油画远销海外?
一场没有真人的演唱会,有500万观众?
全世界长得一样的仿古中国城变成了一颗水晶体?
……
国货自强、国潮崛起,
中国设计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也让很多人产生误解:
中国设计就等同于“中国风”?
中国设计走不出山寨的怪圈?

《设计的价值在中国》展览开幕当日的热烈场景,
受疫情影响,目前仍是闭馆状态,暂未定开馆时间
今年1月18日,展览《设计的价值在中国》在深圳开幕,
但因疫情影响,开展3天后便已闭馆。
展品从产品到建筑,
从字体到图标,从环保到公益……
百余件各行各业的独特设计,
为100年来的中国设计正名。
一条专访策展人赵蓉,
并选取其中40件独具代表的中国设计,
一起云看展。
编辑 成卿

与生活息息相关:
这是一款智能口罩,
利用挂在口罩外重17g的风机,
可以不断排出戴口罩呼出的湿热气体
和二氧化碳,实现空气循环。

经典中国品牌设计,改变西方刻板印象:
“美加净”早在1962年出产过牙膏。
国民牙膏的商标拥有中英文两款,
红白对比鲜明。
英文商标的名称是MAXAM,
无论从左往右,还是从右到左,
字母排序都是一样的,很方便记住。
一个国际化的包装,
帮助中国牙膏打入了国际市场。

上世纪30年代初,
山东青州人宋棐卿闯荡天津,
创办了东亚毛呢纺织,
把产品注册为“抵羊”牌。
商标图案上,一只羊占东半球,
另一只占西半球,
东半球的羊站得更高并且看上去雄壮有力;
西半球的羊略低,而且有被抵得后退的样子。
图案取“抵制洋货”之意。

1920年代,在上海滩零售店“讨生活”的小学徒
杨济川、叶友才、袁宗耀,
因为对电器的共同兴趣集
制造出中国第一台电风扇——“华生”电扇。
从第一代的稍许“山寨”西方的意味,
到1973年第二代华生牌电风扇,
加了琴键式开关、扇叶减少到三片、
淡蓝浅绿的色系设计,
在灰暗的年代为中国人的日常
家庭生活带来一抹亮色。

1947年,青岛啤酒拍摄了第一支广告,
这也是中国最早的胶片广告,时长6分钟。
片中采用了传统的4:3画幅、
带有地方口音的解说词、
以及像“青岛啤酒是流质的面包,
即能解渴又有营养”夸张的广告语,
这是中国人对胶片广告的初步探索。
虽然是解放前的广告作品,
但直到新中国早期,
很多艺术作品还沿袭了这样的创作方式。
2016年,橘子品牌“褚橙”的礼盒包装设计
获得了这一年德国红点视觉设计大奖。
当向外抽拉盒子时,
橙子会自动升起,
方便了橙子的取出和展示。

体操运动员李宁在1990年创办了自己的品牌,
而从2018年2月亮相纽约秋冬时装周之后,
它摇身变成了著名的国潮品牌。
很多人穿着“中国李宁”的衣服,
表达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身份自信。

洋品牌有了本土包装设计:
2003年,香港设计师陈幼坚
为可口可乐公司设计新的中文 logo 。
对比之前1979年的“一笔一划、更加端正”,
现在的中文字体转化为带波浪状、
流畅的飘带图案。
这是 24 年来可口可乐中文 logo
在中国的第一次崭新设计。

中国设计走出国门:
解放鞋又叫胶底布鞋,20世纪50年代初面世。
轻便舒适、抓地力强、耐磨,
加上建国初期橡胶工业逐渐起步,
解放鞋成了中国的“国民鞋”。
2003年,美国人本·沃特森和
中国传统解放鞋的工厂合作,以解放鞋为原型,
生产了潮鞋OSPOP。有更舒适的鞋垫,
改良了制作原料、外观和包装。
OSPOP解放鞋每双售价七十五美元,
60%以上的鞋子销往欧美,
成为国际市场上“潮牌、时尚”的一个代表。

在无人机、手持影像、机器人教育领域,
大疆是世界公认的。
一流的技术,重新定义了“中国制造”的创新。
“筋斗云”是为专业航拍和资深航模爱好者开发,
简化的快拆结构,方便用户携带。
这是应用了3D打印技术的鞋。
软件对人们的脚型和足压数据进行智能分析,
先生产出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个性化的模型,
再通过极速打印机进行制作。

设计与环保:
2013年,设计师邓绮云设计了一套一次性餐具:
芹菜茎是叉子的柄,
洋葱的叶瓣变成一个调羹。
用的材质是新型生物塑料PLA(聚乳酸),
能够自然降解或者堆肥,
既环保又有趣。

这是一个由24个回收塑料瓶做成的背包。
这种回收面料牢固、耐撕还能防喷溅。
每一个包里都有一块布料
来自曾在雅安地震服役过的救灾帐篷,
每卖出24个包,就能帮助品牌捐赠一顶救灾帐篷。

这件风衣由13个回收塑料瓶循环再生制成,
名字叫做“在乎衣”。
最“心机”的是,
衣服背后的Slogan遇到水会变色,
从“I don‘t care”(我不在乎)
变成“I do care”(我在乎),
传达出我们在乎生活环境和地球健康的意思。

将海洋里废弃的塑料垃圾打捞起来,
制成再生尼龙面料,再制成环保服装。
时装品牌歌力思借助时装的影响力,
唤起大众对海洋环保、公益的关注。

2016年4月22日,
摩拜公司在上海发布首款共享单车。
2018年年初开始,摄影师吴国勇寻访全国
近30个城市45个“共享单车坟场”,
拍摄了一万多张照片。吴国勇感慨,
这些由新生而转为尴尬境地的共享单车,
也是当今社会浮躁的缩影。
2019年在4月22日世界环境日,
美团单车与德国柏林 YUUE 设计工作室合作,
拆解单车,回收废旧单车,
设计了5款时髦的家具:
躺椅、立式灯、茶几、桌面收纳和烛台。
车身车架融入到了休闲躺椅的靠背部分;
车轮前叉变成了立式灯的光源支撑。
/>
移动单车桌是一组由废弃单车改造而成的桌子,
材料来自城中村里废弃的“僵尸单车”。
为特殊人群设计:
这是中国第一款老人手机。
根据老年人的特征和生活习惯,
在一部手机里集合了大按键、字体、
音量扬声器和14天超长待机的电池。
为了应对突发情况,
还专门设了自动急救帮助按钮。
这是曾登上过央视的智能假手。
节目中,一位从小右臂截肢的女孩佩戴假肢,
与钢琴家郎朗完成了一首四手联弹。
智能假手能采集、
处理人体前臂表面的肌电信号,
来实现动作的控制。
对手臂有残疾的人们来说,
它真正具有“手”的功能,而不是“装饰物”。
这副手套可以帮助聋哑人和普通人沟通。
使用的时候,带上手套并下载配套手机应用,
就可以将手势的含义实时翻译成文字并播放语音。
这套2017年上线的字体,
特征鲜明:每个字都有部分缺失,
用来体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能力
和记忆的减退。整套字库,近7000个文字,
由汉仪字体公司出品,免费下载使用。
设计为救灾、赈灾出力:
2008年汶川地震后,人们面临两个问题:
废墟怎么处理和灾后重建需要材料。
建筑师刘家琨为此打造了再生砖。
再生砖将破碎的废墟材料作为骨料,
掺和秸秆,加入水泥等,
在灾区原有的制砖厂做成砌块,重建房屋。
它既是废弃材料在物质方面的再生,
也是灾后人民在精神和情感上的再生。
公益组织壹基金邀请设计师杨明洁,
为汶川地震灾民设计了一座救灾帐篷:
防风、防潮、防雨、隔热、透气,
还能快捷地安装与回收、
实现合理的内部功能划分,
建立居民社区,为受灾居民打造出“家”的感觉。
台湾921地震灾后,
建筑师谢英俊用预制的轻钢架建筑结构、
台湾当地取材的竹、布、茅草等材料,
为原住民邵族人搭建住宅。
成本低,易搬运,施工技术门槛低。
在轻钢架建筑结构外,
只要再增加墙面的材料,
就可以成为真正的房屋。
谁说贫困地区不需要设计助力:
这组太阳能灯是2016年专为
非洲贫困家庭设计的照明工具。
它拥有太阳能电池板,降低了火灾风险。
灯架的特殊设计降低运输成本,
让它广泛应用于非洲偏远地区。
太阳能板和电池除了能够提供基础照明外,
还可以接入智能显示屏。
透过显示屏,可以把医疗、教育
和生产知识传播到非洲的无电区,
改善贫困地区的人民生活。
来自美国的年轻人魏文杰,
在中国农村支教时发现
贫困地区儿童的近视问题非常严重,
但得不到矫正治疗。
因此他成立了公益墨镜品牌,
每卖出一副墨镜,
就会捐赠一副近视眼镜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土楼公舍”是建筑师团队“都市实践”
2007年在广东的一个项目。
它把中国传统土楼的居住文化
与廉租住宅设计结合,
每一家住户有自己独立的房间,
同时又能享受到外面的多个公共活动空间,
创造出温馨的小社区,
给城市里的低收入人群提供高水准设计的住宅。
离不开传统、又冲破传统:
2007年,摄影师陈漫为《世界都市 iLOOK》
当年的6月刊拍摄时尚大片中的两张。
这是国内时尚杂志第一次在长城拍摄大片。
片中,模特吕燕的单眼皮、细眼睛,
加上了飞机头假发、大耳环、紧身裤、
双卡录音机、大哥大等1980年代的潮物,
超越传统审美。
德国《镜报》把这组作品称为
“中国时尚的革命”。
2008年,建筑师马岩松做了
一个“可移动的中国城”,
像一个在爆炸瞬间凝固了的晶体。
把它想象成一颗可自给自足、外形摩登的行星,
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停留。
一般西方人觉得中国城里就是仿古的中式建筑,
他希望用这个作品,
打破西方人的刻板印象。
在中国的乡村重建中,
大家总是会把旧建筑拆掉,
然后用新的城市建筑覆盖。
建筑大师张永和,
2019年在湖南湘西吉首的河道上
设计了一座桥上美术馆,
两座桥叠在一起,
下面的桥像传统廊桥一样,
可以用来通行与歇脚,
而上面那座用来展览艺术品。
互联网世界里的传情达意:
QQ头像,是很多中国人的第一个网络虚拟形象。
最开始是卡通人物,
之后用户可以自主设计头像,
成了用户们自我表达的一个重要途径。
QQ 2003版首次上线了黄色小圆脸表情,
推动了中国人表情社交的习惯。
QQ表情被延续到了现在微信的表情使用中,
在2019微信年度报告中,
表情使用排行榜上的前五位是:
捂脸笑哭、龇牙笑、偷笑、竖拇指比强和玫瑰。
微信红包的诞生是一个偶然事件。
起初是腾讯公司有一个习俗,
春节上班第一天老板要给员工发红包。
老板们觉得这样很麻烦,
就让同事开发了一个H5页面的发红包工具。
结果这个红包H5传传传之后,
使用人次达到了几百万。
2014年1月26日,
微信红包正式上线后迅速流行开来。
2019年的春节期间,
从除夕到初五,有8.23亿人次收发微信红包。
设计帮亚文化冲破“次元壁”:
“神马”是“什么”,
“圀“(guó)是“国”的异体字。
用网络词语和异体汉字,
把“油、水、丹、精、丸”等中国传统药名改成:
保技玩、反骨水、乱花油、淫丹、疯游精
等怪名字。配合复古国药包装的搞怪插图,
表达这个滑板是重度滑板“患者”的良药。
洛天依是中国人气最高的虚拟歌手,
在2012年7月12日第一次亮相。
人设是一位十五岁的少女,
天然呆,温柔细致。
她的声音来自国内配音演员山新,
本质是以雅马哈开发的电子音乐语音
合成引擎为基础,
制作全世界第一款VOCALOID中文声库。
2019年她与钢琴家郎朗携手走上舞台,
合作演绎了许多经典曲目,
同年她的生日会,直播人气高达500万。
公共信息的传递:
现在你在马路上看到的公共交通标志,
是今年79岁的设计师陈汉民老先生,
在1979年设计的。他参照了国外的标志设计,
而后加上中国人的形象特点。
老先生的代表作还有“1997年香港回归”标志、
中国人民银行标志、中国农业银行标志等等。
在每一届奥运会上,
体育项目图标都是准确传达
每个比赛内容的工具。
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共有35个,
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
还融合古代甲骨文、金文的象形意趣。
黑白对比强烈,有单线标准形,
还有拓片形式,
与奥运会会徽的“中国印”呼应。
第一幅月球三维立体效果图的发布,
是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图片里呈现了宽约280公里、
长约460公里的月球表面图像,
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
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
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
赵蓉在展览现场
展览《设计的价值在中国》,从1月18日开始,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展出。设计互联副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赵蓉和团队通过近年来的梳理、调查,从1000多件物品中选出138件展出,不仅展示了过去大家已经熟知的工艺美术品、工业设计,还包括了许多在时装、城乡规划、建筑、航天航空乃至生态保护、亚文化消费、数字化等各种领域的设计议题,讲述了近100年来中国设计的发展故事。
以下是一条对赵蓉的专访。
Q: 一条
A: 赵蓉
Q: 做关于中国设计的展览的契机?想传递给观众什么理念?
A: 最初是2017年,我们和英国V&A博物馆合作举办了展览《设计的价值》,当时的展览里就展出了几件中国设计的作品,比如:2008年出现的第一款中国老人手机,比如大疆无人机,观众就很喜欢。这次展览,我们想让观众看到这些设计是怎么被创造的、又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展览现场
Q: 展品都是如何获得的?展品主要集中在近百年,为什么没有选择时间更往前?
A: 中国有上千年的传统造物工艺,但是“设计”这个词,差不多是100年前,很多去到日本、法国学艺术的中国人,带回来的。
我们讨论的设计,不是早期农业社会里的产品,而是在现代化建设中产生的。比如再生砖等新材料的应用,把塑料垃圾回收、粉碎之后,再压缩和制作就能变成家具、墙砖等等。
展览的展品一部分是我们的购藏,还有很多设计师、机构、企业听说我们要举办这样一个展览,所以借展给我们。
展览中展出的纪录片《中国梵高》,©️余海波、余天琦
Q: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怎么看待山寨的刻板印象?
A:我们并不回避“山寨”这个话题。我们看这么多山寨的产品,其实会发现山寨让很多不能够实现的设计,被快速制造出来,还给了很多草根的创作者、创业者机会。
像我们展示的一部纪录片里,在深圳大芬村的名画赝品市场,农民画工赵小勇,一直靠复制西方经典名画为生。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艺术理想,想拥有自己的作品。
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创作实践,不一样的社会维度下对设计有着不同的价值理解。
展览现场展出的摩拜单车和移动单车卓
Q: 展览中,有一个系列关于共享单车的设计,为什么做这样的展示?
A: 一件东西,它可能在百年里不停地发展。
比共享单车的设计,它首先是这几年大家出行的一个产品;我们用手机付费使用它,又产生了一个信息沟通层面的内容;而后它又涉及到过量投放造成的浪费议题,变成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最后我们展示了用美团单车,拆解、设计、生产出的家具,这又是讨论可持续材料生产。
Q: 在你们的展览画册中,有一句对中国的设计现状评价:“也许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注重设计”,如何理解?
A:这句话是上一次展览《设计的价值》的策展人柯鹿鸣说的,2014年、2015年我们在国内走访政府和创新企业,看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态度转变:全国的省市都在主要城市创建艺术、设计和创新园区的计划;设计学校在扩张,2012年就有超54万学生参加设计课程;过去十年里,中国掀起了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建设热潮……
到2015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多中产人口的国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成为中产意味着拥有更大的购买力,他们需要寻找关于身份和生活方式的独特表达,这就得靠设计来实现。
展览结束时,对观众发问“你生活中最想要的设计是?”
Q: 观众对展览的反馈如何?
A: 买票的时候,我们会给每个观众发一个小乒乓球。看完展后,会让大家用手中的球给想要的设计投票:“好用的”、“用的久”、“买得起”、“可持续”、“脑洞大”、“酷”和“其他”。我们发现“好用的”、“脑洞大”、“可持续”收到票数最多。
拿“可持续”来说,其实可持续的设计产品往往成本较高。比如这个由回收塑料瓶制成的背包,这个品牌每卖出24个包,还会捐赠一顶救灾帐篷。相对于价格,现在90后一代非常愿意为这样高成本、带有价值观的产品买单。
Q: 大部分文化、艺术、演出场馆都受到疫情影响,这次展览的情况如何?
A: 挺不幸的是,这个展览开幕三天之后,展馆就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关闭了。目前我们还没有接到通知何时可以重新开馆。
疫情期间,我们在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推文,展示了多个设计师针对公共卫生问题,而提出的包括消毒灯、口罩手帕、安全舱等六项设计方案。同时我们带着大家回顾历史上的一些针对公共卫生问题的设计,网友们也看到了设计师在公共社会事务中发挥的力量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