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偷”走中国植物,这帮外国人花了12年(组图)

133位摄影师,230多位植物学专家,耗时3年,足迹遍布中国93个地区。

这串数字背后,是中国大规模拍摄植物纪录片的首次尝试。

这部《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一经播出,就在豆瓣拿到了9.1的高分。

植物世界看上去风平浪静,事实上绝非如此。

它们的生活并不岁月静好,其中凶残的资源争夺战,不亚于动物之间的以命相搏。

在高原、雨林、沙漠、草原,为争夺一隅之地,每片叶子都要投入战斗。

网友笑哭:这还是我认识的植物吗, 为什么我好像在追剧?

有些植物学会了寻求其他物种的帮助,也有些攀附在其他物种身上,争夺生存资源。

有些被人类驯化、与人类共生,有些因为厌恶人类无穷尽的索取,开始借用基因突变,躲避人类的采摘。

还有许多植物,从中国启程,影响了全世界。

1茶园里的碟中谍

1610年,一种特殊的植物被荷兰商人带到了欧洲。

这种红褐色的植物来自中国。

神秘的东方与神奇的植物,两者的结合引起了西方的关注,尤其赢得了英国皇室的喜爱。

在皇室的带动下,整个英国都认识了这来自武夷山的植物:茶叶。

不同于贵族阶层,英国的底层工人们离不开茶叶的原因,并非是茶的高贵稀有,而是茶可以杀菌消毒、提神醒脑,给予他们能量和抚慰。

杀菌消毒的功能是茶叶为了抗击真菌侵蚀,奋力进化出来的。

这种能力变成了它们风靡世界的原因,哪怕是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都令人难以舍弃。

在那个时期,就连英国的坦克里都想方设法安装了热水机,配上了糖和牛奶,让士兵能随时喝到热茶。

茶叶流行后,问题又来了。

英国社会各阶层对茶叶的需求量十分巨大,从中国进口茶叶的昂贵价格,让他们望而却步。

他们迫切需要更廉价的茶。

19世纪四十年代,英国植物间谍罗伯特·福琼受命前往中国,搜集优质茶种。

他装扮成中国人的模样,多次秘密潜入中国,最终带走了两千株茶苗,一万七千多颗种子。

这些茶苗和种子漂洋过海,到达了喜马拉雅山那一面的印度。

接纳它们的地方叫做大吉岭,如今这里已经是全球三大著名红茶产地之一。

与中国的人工制茶不同,在当时,印度的制茶业,已经成为了工业生产的一部分。

从种植到制作过程的工业化,造就了更大规模的产量和更低廉的价格。

就这样,印度的成功尝试,让茶的制作在全球流传开来,茶包的价格也随之降低到极点。

现在,英国的路边餐车出售的杯装茶,一杯只要几块钱。

茶树这种没有甘甜果实、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植物,如今已经影响着60多个国家的经济,伴随30亿人口的生活。

茶叶从中国的茶园里出发,带着清香,征服了世界。

2中国深山里走出的新西兰国果

英国人看上的中国植物,不止有茶树。

100年前,中国长江流域,一个海拔1700多米的丛林中,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采集到了猕猴桃的藤蔓。

前后12年的时间里,威尔逊曾四次走入中国大陆。

他在中国采集了整整65000多份植物标本,让1500多种中国本土园艺植物引种到欧美各地。

这次对猕猴桃的采集,却让威尔逊遭遇了滑铁卢。

他将种子寄回英国后,长出的藤蔓怎么也不结果子,空有藤蔓却没有猕猴桃。

这一次的引种很显然失败了。

原因很简单,威尔逊没有发现:猕猴桃是雌雄异株植物。

也就是说,每根藤蔓有自己独特的性别,分工明确:只有雄性植株会携带花粉,只有雌性植株会结果繁衍,二者缺一不可。

威尔逊带走的种子,培育出的藤蔓恰巧全是雄株,自然完全没有结果的可能性。

他的尝试失败了,可另一个与猕猴桃相遇的人却远比他幸运。

新西兰女教师伊莎贝尔也尝到了这种美味的果子,把它的种子带到了新西兰。

1904年,这一把猕猴桃种子被交给了当地的果农,开始了新西兰种植猕猴桃的历史。

幸运眷顾了新西兰,猕猴桃的种子生出了一株雄株,两株雌株。

到达新西兰六年后,跨越重洋来到南半球的猕猴桃,终于结出了第一批果实。

当时它被称为“中国鹅莓”。

猕猴桃就这样在南半球开始了自己的新生。

猕猴桃产业在新西兰快速发展,为了挑选、培育出符合不同人群口感的猕猴桃,科学家们付出了大量的精力。

比如,他们把参与实验的消费者带入到一个充斥着昏红灯光的房间,用红色的灯光减除不同猕猴桃之间的色差,让人们不会因为外观影响评价。

研究人员还用随机数字标记猕猴桃,避免消费者通过标号顺序猜测优劣。

这一场研究中最用心的设计是:这些消费者都是刚刚从外地搬来的人,口味还没有被当地的猕猴桃影响。

经过这样不断的驯化和改良,南半球的猕猴桃有了多层次的酸甜口感。

如今,猕猴桃已经成为了新西兰的国果,远销世界59个国家和地区。

在某种意义上,这个中国大山深处走出的野果,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3只有中国,保护了这孤独的植物

在自然界,有一种孤独的植物,和大熊猫一样,是中国特有物种。

它是裸子植物银杏门的唯一现存物种,和它同门的其他植物均已灭绝。

这么说有些难以理解,这样的状况如果发生在人类身上,相当于世界上除了人类,所有的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都全部灭绝。

世界上唯一的一把扇形树叶,是银杏孤独又完美的代言。

银杏在各个国家都非常受欢迎,是德、法、美销量最高的本草,它的种子不仅可以食用,是日本广受欢迎的食品之一,还可以在咳喘时有效改善病痛。

今天我们还能得到银杏的治愈,实属不易。

银杏如今遍布世界,可它们无一例外,都来自同一个地方:中国。

银杏的寿命长至恐龙时代,在地球上已经存活了2亿年之久。

它为生存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活出了以新换旧的能力。

苍老的银杏枝干旁边会不断长出来生机勃勃的新枝干,新枝干会代替老枝干,继续存活在世界上。

日积月累,那一棵银杏树就变成了一片银杏树,从外面的枝干完全看不出来它们共享着同一个根系和基因。

除了生出新的枝干,在极端的情况下,银杏的根还能伸出地面,逆行生长。

这座中空的大树曾拥有粗壮的身躯,直到有一天闪电劈到了这棵银杏身上,夺去了它的主干。

只剩下奄奄一息的外壳,裂成几瓣,堪堪站稳在地面上。

过去的几千年间,它奋力生长出的粗壮枝干,如今荡然无存,只留下了木屋大小的空荡。

它仍然没有放弃生命,在自己残缺破败的树枝上,生长出了许多树瘤。

向死而生,这些树瘤从古老的枝干出发,垂落触碰到地面,逆向生长出根系,重新开枝散叶。

不只拥有能够重生的枝干和根系,银杏还将自己武装到了每一片叶子。

银杏叶内演化出了多达170多种有毒物质,动物一旦误食,就有中毒的风险。

银杏动用身上所有组织顽强求生,打败了时间和距离,顽强存活了近1.6亿年,曾在北半球广泛分布,却差点没熬过第四纪冰期的寒冷。

第四纪冰期,地球开始大幅度降温,四季寒彻,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大陆被冰雪覆盖,大片森林消失,大量生物死亡。

全世界的银杏和银杏近亲在那场寒流之中整片整片地灭绝。

当冰期降临,整个地球上,只有一方天地护住了银杏,成为了这一古老生物的避难所。

那就是中国。

它的崇山峻岭,阻挡了北方大陆冰盖的破坏,帮银杏挡住了寒流。

随后,华夏民族出现在这片土地,银杏及其种子的治愈力量被先民们发现,银杏便从大家的房前屋后出发,重新遍布了全世界。

地球上有大约三十万种植物,近十分之一生长在中国。

这三万五千种中国植物不断塑造着中华文明,丰富着世界文明的色彩。

我们跟着镜头去到高原、雨林、沙漠、草原,看到一棵茶苗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看到一种杂草变成人类赖以生存的稻田,看到银杏小巧的果实治愈了世界,看到花朵把大千世界装点。

从阵阵松涛,片片绿荫,到半丝半缕,一粥一饭。我们一直被植物环绕,享受着植物的恩赐。

学会与植物相处,是人类对未来最好的期许。

就像本片导演李成才所说:“只有真的了解了植物,才能知道世界的丰富和美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