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2月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学》杂志刊发的论文,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丹麦理工大学的科学家联手合作,首次用“量子纠缠”的方式实现了在两个远距离芯片之间进行瞬间数据传送。研究团队称,这项研究成果有助于最大程度保护量子互联网的世界信息遭受恶意攻击。
量子传输就是利用“量子纠缠”,实现远距离瞬间数据传送。
据悉,“量子纠缠”是指两个属性相反的粒子,一旦其中一个粒子改变性质,另一个粒子会立即改变成相反的性质,无论距离有多远。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传输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在不需要电缆或其他物理介质的情况下,实现电子和信息的远距离瞬间传输。
据报道,研究团队研制了一款可产生光子的芯片电路,使光子能以“量子纠缠”的方式在不同芯片之间实现远距离瞬间传输。研究团队表示,量子传输的成功率达到了91%。
研究团队研制了一款可产生光子的芯片电路,使光子能以“量子纠缠”的方式在不同芯片之间实现远距离瞬间传输。
论文作者之一丹·利维林(Dan Llewellyn)博士表示,这项成果对于研发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互联网非常重要。
论文第一作者王建伟(音译)博士表示,量子光子器件和经典电子控件的集成将制造出兼容量子通信和信息处理的CMOS,而量子互联网正是完全以这种芯片为基础。
相关报道:中国量子通信专家被指与军方合作
中国量子通信专家、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潘建伟,今年初因签证问题,无法到美国参加活动。美国媒体报道说,潘建伟与中国军方多个机构合作展开量子技术研究,凸显中国利用西方创新所带来的威胁。
曾在2017年被《自然》杂志评为当年“十大重要人物”的潘建伟,本身是世界顶尖的量子研究科学家。《华盛顿邮报》12月27日报道说,即使他在年初被美国拒绝了签证,但他仍然西方学术机构有密切的关系。
报道引述美国安全情报公司“迈进科技”(Strider Technologies)的调查说,潘建伟本身是中国军事装备企业“中国船舶重工业集团”的科技委副主任,并曾经签约与另一家中国军工企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展开量子科技的应用研究。
量子技术是现代最前沿的科技,有巨大的潜在商业和军事前景,可以帮助超级计算机处理信息,也可以应对信息技术中的保密和解密难题。
迈进科技的调查说,中国在2019年启动了量子通信和计算机项目,中国科技大学处于这些研究的核心位置。中国科大已经和多家中国军工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强化 海军舰艇和作战能力。
潘建伟2003年在德国的海德堡大学参与建立了量子科技研究室,2009年,潘主持的研究大部分搬到了中国,中国科大的量子物理学小组中,三分之一曾在海德堡大学学习或者任教。
另外,几个大学的量子研究团队,包括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和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目前仍然派人前往中国科大,在该校的上海研究院进行合作交流。
虽然潘建伟本人否认他与中国军方合作军事技术研究,但迈进科技的调查报告认为,西方大学必须警惕,因为中国会随心所欲获得西方的创新科技用于军用目的,以实现其国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