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说外国人都用上北斗了吗?为啥我手机还没有

原标题:“为什么我的手机还没用上北斗?”答案来了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用户感受不到,主要因为手机上经常用“GPS”三个字母代替了所有导航系统。

随着北斗三号系统核心星座2019年部署完成,越来越多的用户期望尽早用到中国自己的导航系统。然而,大部分人日常使用手机导航等软件时,并没有发现北斗的踪迹,似乎还是在使用美国GPS导航系统。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国新办27日上午举行的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一周年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解释称,据统计,中国70%的智能手机都用到了北斗系统,之所以用户感受不到,主要因为手机上经常用“GPS”三个字母代替了所有导航系统。

发布会现场图摄/赵觉珵

“卫星导航服务刚出现时,全世界用的最多的是GPS系统,也就造成了提到卫星导航就容易想到GPS的习惯”,冉承其说,手机厂商、地图软件制造商也往往用“GPS”代替卫星导航。冉承其表示,事实上,现在手机使用的导航系统是多系统融合的,其中就包括北斗。

“在性能使用上,北斗是世界上最好的导航系统之一”,冉承其呼吁,手机厂商、地图软件制造商应该根据卫星导航的情况做适应性调整,把“GPS信号”改成卫星导航信号,在中国也应该显示卫星导航的北斗信号。

北斗三号系统将在明年6月前全面建成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介绍称,2020年6月前,计划再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北斗三号系统将全面建成。2025年,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北斗基础产品已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9年实施7箭10星高密度发射,北斗三号所有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完成组网,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在国新办27日上午举行的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一周年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介绍北斗系统的国际合作情况时称,国产北斗基础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数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等得到成功应用。

冉承其称,目前,中俄卫星导航政府间合作协定正式生效,为中俄互建监测站等合作提供组织与法律保障;中美深化信号互操作协调;中欧开展频率协调,持续推动系统兼容共用。

冉承其还补充称,目前北斗全球信号技术指标基本完成验证,计划明年进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首个5G移动通信国际标准成功立项。


核心星座部署完成 深度融入社会生活——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满一周年

1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北斗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工程卫星总师谢军,北斗三号工程卫星总师林宝军,北斗三号工程地面运控系统总师陈金平介绍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一周年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新华社记者 潘旭 摄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 题:核心星座部署完成 深度融入社会生活——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满一周年

新华社记者张泉

2018年12月27日,北斗三号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服务。一年来,北斗三号系统在系统建设、应用推广等方面取得哪些突破?27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等介绍了有关情况。

核心星座部署完成 北斗三号系统进入收官决胜阶段

2019年,通过实施7箭10星高密度发射,北斗三号所有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完成组网,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北斗三号进入收官决胜的关键阶段。

“北斗三号系统完全是自主创新、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可控,是响当当的中国创造产品。”冉承其介绍,2009年,我国启动北斗三号系统建设;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号首颗卫星发射升空;2018年11月19日,建成由19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并于年底提供全球服务。

一年来,我国通过提升系统智能运维能力,确保北斗三号系统连续稳定运行,服务精度、可用性、连续性等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预期要求,水平和高程定位精度实测均优于5米。与此同时,初步形成星基增强、精密定位、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服务能力,已提供地基增强完全服务能力,构成了集多种服务能力于一体的北斗特色应用服务体系。

据介绍,今年12月16日,北斗三号系统完成了由24颗中圆轨道卫星组成的核心星座的部署。“让我们在去年提供全球服务能力的基础上,更加可靠,精度更高、性能更好。”冉承其说。

按照计划,2020年6月前,我国将再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北斗三号系统将全面建成。2035年,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进一步提升时空信息服务能力。

应用规模再上新台阶 有望持续高速发展

“北斗提供全球服务以来,各行各业应用北斗的信心倍增,全面布局北斗产业,‘北斗+’‘+北斗’的产业生态体系进一步丰富完善,北斗规模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应用再上新台阶。”冉承其说。

北斗与交通运输、农林牧渔、电力能源等传统应用领域业务融合不断深化。如交通运输部建设运行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入网车辆已超过650万辆,正在向铁路运输、内河航运、远洋航海、航空运输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方面纵深推进。

与此同时,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北斗正在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融合,应用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不断涌现。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新兴应用领域,自动驾驶、自动泊车、自动物流等创新应用层出不穷。

此外,新信号催生了新产品。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22纳米工艺射频基带一体化导航定位芯片,体积更小、功耗更低、精度更高,已实现规模化应用。新一代北斗高精度天线、板卡、宽带射频芯片等系列产品完成研发,性能指标持续提升,已具备大规模应用推广条件。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企业是我们产业化的主体,希望企业积极投入、参与到北斗产业链构建和应用推广过程中。”冉承其表示,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里,北斗应用规模会保持20%左右的增长。

国际合作持续深入 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作为我国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务的重大空间基础设施,北斗三号系统始终秉承“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的发展理念,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中俄卫星导航政府间合作协定正式生效、中美深化信号互操作协调、中欧开展频率协调……随着双边合作走深走实,我国持续推动系统兼容共用,让全球用户更好地享用多系统带来的好处。

与此同时,我国在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等多边平台上积极发声,成功举办第二届中阿北斗合作论坛、第一届中国-中亚北斗合作论坛,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更加广泛,北斗“朋友圈”持续扩大。

目前,国产北斗基础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数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等得到成功应用。


北斗应用规模已超3400亿,将与5G、人工智能加速融合,明年6月前北斗三号系统全面建成

据初步统计,今年北斗应用规模会超过3400亿元的规模,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会保持20%左右的增长,在和5G融合的情况下,将会在智慧城市、智慧制造、智慧家庭、智慧农业等未来的新技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每经记者 周程程 每经编辑 陈旭

“2020年6月前,中国计划再发射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北斗三号系统将全面建成。”

12月27日,国新办举行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一周年有关情况发布会,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发布会上作出如上表述。

目前,北斗在应用和产业化方面不断迈上新台阶。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北斗正在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融合,北斗应用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不断涌现。

冉承其表示,据初步统计,今年北斗应用规模会超过3400亿元,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里会保持20%左右的增长。

绝大部分智能手机已用到北斗系统

冉承其表示,整个北斗系统全面推动应用始于2009年。到去年年底,中国卫星、中国境内卫星导航产业的直接产值超过了3000亿元,其中北斗的贡献率大概在70%~80%。

北斗信号远在天边几万公里,但是北斗应用其实就在人们身边,已经进入国民经济诸多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冉承其表示,所有的智能手机里都会用到卫星导航,这个卫星导航是以芯片的模式体现在手机的硬件里面,再加上手机导航软件才给我们提供导航服务,这个手机终端是否用到北斗系统,是体现在芯片里面的。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现在绝大部分的智能手机都用到了北斗。”他强调说。

令人疑惑的是,当遇到导航信号弱时,手机却显示的是GPS信号弱。对此冉承其表示,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小小的误解。

“因为刚开始用卫星导航时,全世界用得最多的就是美国的GPS系统,GPS其实是美国导航系统的一个英文缩写,日久习惯了大家一说卫星导航就容易想到GPS。手机厂商、地图软件的制造商也往往用GPS来代替所有卫星导航系统。其实走到今天,卫星导航已经是多系统兼容共用,包括GPS、GlONASS、Galileo,当然更包括北斗。”冉承其说。

对于这种情况,冉承其呼吁有关手机厂商、地图软件制造商,能够根据我们卫星导航的情况做适应性调整。

“比如,我建议把‘GPS信号’改成‘卫星导航信号’。当然我们也正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跟有关厂家进行对接,借此机会也希望媒体朋友多加宣传,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北斗、了解北斗。”冉承其表示。

北斗和5G融合将带来新业态

北斗在应用和产业化方面正不断迈上新台阶。冉承其指出,北斗整个产业链全部打通,比如芯片、板卡、天线、终端、软件和服务等,中国的企业已经建立了自主的生态链。

其中在芯片规模上,冉承其表示,直接的芯片生产量,中国国内企业生产量超过了1亿片,产品已经输出到全世界120多个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北斗和5G的融合将会带来新业态、新模式。

冉承其表示,北斗可以构建更加高精度、高可靠、高安全的新一代信息时空技术体系,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上都离不开北斗、也离不开5G。北斗和5G的融合将会在智慧城市、智慧制造、智慧家庭、智慧农业等未来的新技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冉承其强调,未来还要继续北斗的创新应用和特色应用。我们愿意把中国企业的水平向全世界去推介,把我们的技术和产品让全世界分享。

“应该讲,我们的模式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他说,企业是产业化的主体,特别希望企业积极地投入、参与到北斗产业链构建和应用推广过程中。据初步统计,今年北斗应用规模会超过3400亿~3500亿的规模,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会保持20%左右的增长。

2035年建立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对于北斗三号的建设情况,冉承其表示,2020年6月前,计划再发射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北斗三号系统将全面建成。

考虑卫星寿命约10年~12年,还会不断增加备份卫星,确保这个系统稳定可靠。“天上的工作,我们要继续发射备份卫星;地面的工作,要采取更精细化的管理,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北斗三号之后,也就是“后北斗”时代该怎么办?冉承其表示,2035年,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更融合、更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进一步提升时空信息服务能力,实现北斗高质量建设发展。

他解释说,北斗卫星系统依然是核心,但是会把其他跟导航、跟时间有关的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由深空到深海的立体服务覆盖,要让多种应用模式更加融合,具备由公里级定位精度到分米、厘米级定位精度的多样化服务能力。

“这个体系已经完成了初步论证,也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和研究工作。我们也非常有信心,能够在2035年之前建设一个更好的综合时空服务体系,为中国、为全世界提供更好的服务。”他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