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能抵消老花?千万别被以毒攻毒的思想害了(组图)




得了近视,是个天大的坏消息。不过,你肯定也听到过这样的善意安慰——“年轻时近视好呀,老了就不会老花眼了”。

相传这两者能互相抵消,也就是说,老花反而还能使近视好转。

世上真有此等好事?想得美,你以为玩开心消消乐呢?

年轻时得了近视眼,老了该老花还是老花,甚至还会变成近视+老花。

到时候,就不是一副眼镜能解决的问题了,你可能需要两幅眼镜交替着戴。






像这样

不过,这种误解的形成也是有原因的。

毕竟,从症状和矫正机制的角度来看,近视和老花确实很容易造成误解。

近视矫正时佩戴的为凹透镜,而老花眼戴的则是凸透镜。

这也是大众容易将这两者联系,并认为“得了近视,再得个老花就能互相抵消”的源头之一。


凹透镜(左)与凸透镜(右)



但矫正原理相似,并不代表近视和老化的形成机制就完全一样。

我们之所以得近视,多数在于眼轴过长,又或是角膜和晶状体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无论是那种情况,都属于屈光状态异常使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而利用凹透镜能使光发散的特点,则能使成象往后移至视网膜上,使成像清晰。


近视眼与矫正示意图



但老花的形成机制,则与近视完全不同。

老花眼的正式学名为老视,也叫“视觉度功能衰退症”。

顾名思义,老视是一种自然的老化现象,不属于病理状态。

和老了腿脚不麻利类似,老视的产生是由于人眼的调节功能下降。







想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首先了解双眼的工作原理。

如果用照相机来比喻眼睛,巩膜就相当于照相机的机身;瞳孔为光圈,能使眼睛里接收的光线恰到好处,光线强时瞳孔变小,光线弱时瞳孔变大;

视网膜则相当于照相机的胶卷底片,起感光功能;而角膜和晶状体则相当于一组镜头,呈双凸透镜起屈光作用。



当平行光线经屈光系统聚焦在视网膜上,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才能形成清晰的视觉。

若想要远景和近景能精准地投射到视网膜上,则需要这组镜头的调节了。

不过,晶状体本身是不会自动调焦的,还需睫状肌的辅助。

睫状肌就像是调焦器,作用是调节焦距,它能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率,让我们对远处和近处事物对焦。

睫状肌控制晶状体示意图

看远景时,睫状肌便会自然放松。

此时,定位晶状体的韧带就会拉近,使晶体变得更扁平和纤薄些。

这样,晶体的对焦能力会降低,有助于我们观看远距离事物。

但看近物时,睫状肌则刚好相反,呈收缩状态。



近处物体发出的光线是散开的,正视眼的屈光系统会在其视网膜之后成像,导致模糊不清。

为了把眼球后面的物像移至视网膜上,使成像清晰,则需要睫状肌的调节。

睫状肌收缩时,晶状体就会变厚变凸,焦距会变短有利于我们看近物。

由远到近,还是由近到远,睫状肌都在辛勤劳作。

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调节”,而睫状肌收缩的能力,则叫做“调节力”。


由近到远,睫状肌与晶体变化示意图



然而,随着年龄增大,晶状体会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调节功能也会逐渐减低。

于是,由远景至近景,成像便会落在视网膜的后面,导致成像不清晰。


老花眼看近景成像在视网膜后

如果还是用“照相机比作眼睛”,老花就相当于看近景的“变焦镜头”出现了故障,变成了“定焦镜头”。

这也是为什么人老了会陷入“远景清晰可辨,书包却昏花一片”的窘境。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老人们看近处需要戴着老花眼镜,然而看远处时又得把眼镜摘掉。




大约在40~50岁开始,人眼就会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的困难。

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视也会越来越严重。

一般的规律是,老花会以每 5 年加深 50 度的速度递增,通常老花最多为 300~350 度。






那么问题来了,老花眼可以和近视抵消吗?

能是能,但可能和想象中的有些不一样。而实际上相互抵消的,也只有“看近”的一部分,还非常有限。

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如果小明本身患有近视100度。

人到40~50岁,老视自动就会找上门,小明也不例外。一般来说,45岁时小明老花度数就会上升至100度。

此时,这100度老花就可以与原本就有的100度近视刚好抵消。

即便老花削弱了小明双眼睛的调节力,但他仍能满足看近的需求,不表现出老花的症状。

这也意味着,普通正视眼在45岁时会有100度老花。而小明的老花症状会在45岁之后才出现,也即老花延后。


然而,小明本身就患有近视,若他想看清远景物他就还是得佩戴近视眼镜。

又因为小明日常佩戴着近视镜,矫正了原来的屈光状态。

所以他在45岁时,看近景也会略感疲惫,需要摘掉眼睛看才会比较舒适。

但需要注意的是,老花延后不代表不来。






模拟老花眼佩戴老花镜前后视力对比,远近总是不可兼得

随着年龄增长,小明会连那一点非常有限的抵消也会失效,最终迎来近视+老化。

等到小明成为了老花+近视的完全体,那他生活是非常痛苦的。

看手机看报纸看不清,要戴老花镜,但是如果要看电视,不仅要摘下老花镜,还要戴上近视镜才行。

这真的是近也看不清远也看不清,可谓“四眼仔”的终极形态,人称“六眼仔”。




此外,老花可不是只有看阅读模糊这一个症状,疲劳、酸胀、多泪、畏光、干涩及伴生头痛等都会找上门来。

所以说,轻度近视只能延缓老花的出现,但老花却永远无法解决近视看不清远处的问题。而无论近视与否,老花都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且逃不过的劫。





事实上,远视眼与近视眼才是真正的一对,老花更像是横刀插入的第三者。

但很多人却直接把老花和远视错误地划上等号。

从形成机制来看,远视眼和近视眼都属于屈光异常,一般表现为眼轴过短与眼轴过长。

而这与老花眼的调节能力下降,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这也是为什么近视和远视都需要一直戴着眼镜,而老花眼只在看近景时需要戴老花镜。




我们在刚出生时眼轴是偏短的,如果按眼轴长短来看,初生婴儿都属于生理性的远视眼。

在这之后,随着孩子的不断生长发育和眼球成熟,眼轴会达到标准长度。

这也叫远视储备,一般来说3岁以下的孩子应具有300度的远视储备。

之后远视储备的度数会不断降低,并成为正视眼。

而这种生理性远视消失的过程,也被称为“正视化过程”。






另外,远视储备作为预测儿童近视发生因子,也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通过检查,如果孩童都有与年龄相对应的远视储备值,则暂时不需担心近视问题。

但若显示孩童的近视储备消耗过度,就要注意孩童用眼了,这可能暗示着近视问题的出现。

对付近视眼预防才是关键,毕竟近视来了就真的无法治愈了,而且老了还有老花候着。

虽然对捧着手机看文章的你来说已经有点迟,但你未来的孩子还可以抢救一下。


*参考资料

周广德.近视与老花是一对"冤家" [J].人民文摘,2014(5):68-69

李正德.勿让课堂成为学生错误概念的源头——兼谈“近视眼”会不会“老花”.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1-2):11-12.

施青 等.老视治疗的研究进展[J].同济大学学报.2015(6):128-13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