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心脏病发作想到的是“速效救心丸”。
同一情况,国外想到的可能是原本当“炸药”的硝酸甘油。
那么,用"炸药"治疗心脏病,究竟是谁想出来的?
如果到了紧急关头,我们是否真的能用好这个神药呢?
一说到硝酸甘油,很多人第一反应就会想到诺贝尔。
但其实它并非诺贝尔发明的,而他本人也很坦然地承认这点。
而它最初的发明者是意大利化学家阿斯卡尼奥·索布雷洛(Ascanio Sobrero)。
与诺贝尔靠炸药发家致富不同,索布雷洛将硝酸甘油视为恶魔般的存在。
但这也不能怪他抓不住发财的机会,因为发现硝酸甘油的过程太惨痛了。

阿斯卡尼奥·索布雷洛
一次化学实验中,他错把甘油加入了混有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溶液中。
不曾想,在搅拌的过程中突然间发出了一声爆炸的巨响。
刹那间,实验室变得一片狼藉,许多器皿被炸得面目全非。
索布雷洛本人也被突如其来的爆炸炸飞了几米开外。
万幸的是,他的身体只是受了皮肉之伤,不久便痊愈了。
学化学的朋友就知道,做实验时出现各种意外是免不了的。
有时找出事故的原因,说不定还能开展出新的研究天地。
索布雷洛怎么都想不通为什么突然发生爆炸?
靠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性,他决定重复进行之前的操作。
虽说这次他已经事前做好了防护的工作。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还是把他吓个不轻。
反复研究后,他发现了引起爆炸的物质正是硝酸甘油。
一种只需将甘油加入硝酸和硫酸中就能轻易获得的物质。
同时,他也发现硝酸甘油的性质极其不稳定,脾气坏极了。
不仅很难控制,还极容易引爆,堪比真·不定时炸弹。
所以,他在论文和私人信件中极力强调它的危险性,让大家不要接触它。
当然,后来成为他的学生的诺贝尔,也屡次收到过劝告。

诺贝尔
可从小就对炸药痴迷的诺贝尔,对硝酸甘油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他不顾劝阻,整天泡在实验室研究怎样才能驾驭硝酸甘油。
后来,便有了我们从小就听过的关于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
有人说诺贝尔是因为觉得名声太差了,才设立了诺奖来改善公众形象。
不过诺贝尔始终认为发明炸药就是为了和平,只是事与愿违了。
到了晚年的时候,他不幸患上了心绞痛。

心绞痛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生与之打交道的硝酸甘油其实能救自己。
当医生提出服用硝酸甘油进行治疗时,他始终是拒绝的。
最后,他于1896年突然发病逝世,享年63岁。
实际上,19世纪中期英国医生布伦顿就发现了名为亚硝酸戊酯的物质。
它缓解心绞痛并降低血压,但其效果有限且不易保存。

硝酸甘油的球棍模型
而另一位英国医生威廉•梅瑞尔(William Murrell)于1878年正式提出硝酸甘油能治疗心绞痛。
一次他准备诊断病人时,他的舌头不经意地舔到了装硝酸甘油的软化塞子。
没过一会儿,他感到了自己面部潮红,血压下降,还产生了晕厥。
等恢复正常、排除其他可能后,他想起了此前听过民间用硝酸甘油降血压的说法。
他拿自己当“小白鼠”试了几次后,发现稀释后的硝酸甘油对身体没有很大影响。
因此,他决定进行试验,测量其他人对舔食硝酸甘油后的反应。

威廉•梅瑞尔(William Murrell)
该试验一共有35名患者同意参与。他们分别是12名男性和23名女性,年龄12至58岁。
每人服用硝酸甘油后出现,都类似于梅瑞尔的症状,并极大缓解了心绞痛。
在这之后,梅瑞尔便大胆地尝试使用低浓度的硝酸甘油来治疗他的患者。
看到效果还不错,梅瑞尔将大量临床试验撰写成论文,并于1879年在《 柳叶刀 》杂志上发表。
恰逢当时欧洲国家顺势疗法盛行,很快这种治疗被广泛使用。
尽管临床试验证明是有效的,但没有任何人能将说清楚它的作用机制究竟是什么。
直到一个多世纪后,三位美国科学家才发现了硝酸甘油主要的作用机制是产生一氧化氮。
到了2002年,科学家才发现实现两者转化的酶是线粒体醛脱氢酶(ALDH2)。

因发现硝酸甘油繁的主要作用机制而获得诺奖的三位科学家
实际上,心绞痛又称为狭心症(Angina pectoris)是心肌缺血引起的胸痛,一般是由冠状动脉阻塞或痉挛所导致。
冠状动脉疾病是心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为心绞痛的主要原因。
而心绞痛也是冠心病最常见的一种表现。
当心肌缺乏血液供应时,患者会感到胸前有压迫感。
临床上心绞痛可分为稳定性、不稳定性和变异性三种。

无论是何种心绞痛,发作时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是要改善心肌缺血、缓解疼痛症状。
打个不恰当地比喻,就是当我们的道路变窄了,得想办法重新疏通。
而用于药物的硝酸甘油正是发挥这样疏通血管的作用。
首先,它能释放一氧化氮(NO),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平滑肌和其他组织内的环鸟苷酸(cGMP)增多,导致肌球蛋白轻链去磷酸化,调节平滑肌收缩状态,引起血管扩张。
这样使血管平滑肌松弛。有利于血液循环,对心血管系统产生益处。

其次,硝酸甘油扩张动静脉血管床,主要以扩张静脉为主。
动静脉扩张使心肌耗氧量减少,缓解心绞痛。此外,它对心外膜冠状动脉分支也有扩张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硝酸甘油能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心绞痛瞬时起效。
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很多人一心脏病发就服用硝酸甘油了。

不过我们要明确一点,硝酸甘油顶多是用来救急的。
它并不适合用来长期服用救命。当症状缓解后,还要到医院进行后续的检查、治疗。
有研究指出,人类在长期接触后会对硝酸甘油产生一定的依赖性。
相传在19世纪,英国一家炸药厂的多个工人就疑似“上瘾”了。
他们平时干活都没事,但周末放假休息时就有心脏病。
甚至有几个工人突然在家里猝死了。
相关机构也立即派人前往工厂展开细致的调查。
结果发现,他们很可能是习惯了吸入硝酸甘油尘粒。
一旦离开工作场合,工人就会产生不适,才有了“周末心脏病发作”的蹊跷情况。
而原本可能有冠心病的人,则是因为突然失去药物来源而身亡。因此,硝酸甘油化身为“救命药”并非万无一失。
对硝酸甘油来说,无论是炸药还是救命药,都是意外发现的。
如今拿它来杀人抑或是救人,则取决于人类的一念之间了。
*参考资料
Nitroglycerin.Wikipedia on 25 June 2019, at 18:31 (UTC).
Icilio Guareschi(1913年).“Ascanio Sobrero nel centenario della sua nascita”
Alfred Nobel.Wikipedia on 3 July 2019, at 00:46 (UTC).
William Murrell.wikipedia.on 9 June 2019, at 19:07 (UTC).
W. BRUCE FYE. Nitroglycerin: a homeopathic remedy[J]. Circulation,1986,73(1).
雅德.揭开硝酸甘油作用机制的秘密[J].国外医学情报,2003(03):19.
杨清霞,王伶,刘富强.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药品评价,2006(03):214-216.
Happy Birthday, Dynamite: Interesting Facts About the Explosive Material
By Tia Ghose, Senior Writer | May 7, 2017 07:42am 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