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苹果灵魂设计师27年败笔之作 今无人赶超(组图)

陪乔布斯发明iPhone的那个光头离职了。



好吧,再啰嗦一次:苹果现任首席设计师Jony Ive,早些时候宣布将从苹果离开,创办自己的设计公司LoveFrom。不过双方这算是藕断丝连,就算Jony离开,苹果仍然会是新公司的第一个大客户。

很多人说,这个男人改变了工业设计。但很多人都选择性地遗忘了,大师干活儿也有犯错的时候。

First at Apple这是Jony Ive在苹果的第一件作品。


牛顿2。

这是个特别能检验出代沟的产品。除了对苹果历史了如指掌的狂热粉丝外,很少有人能说出它到底是什么:它带有一根手写笔,和一片单色的红外触摸屏。可以通过内置软件书写备忘录,处理邮件,管理日历,以及当作计算器来用。但最重要的是,牛顿内置了移动版的办公软件,还可将处理完的文档从牛顿中导出。对当时的商旅人士而言,还算有点用处。



相比1代牛顿,Jony Ive设计的2代产品优雅了许多:屏幕前的盖子,增加了开机的仪式感;手写笔也被改成了两段弹出式,在保证手感之余,被巧妙地收纳进了转轴处。他的心血也没有白费:凭借二代牛顿,Jony Ive拿到了IDEA金奖、工业论坛设计奖、德国设计创新奖、由I.D. Design Review颁发的单类最佳奖项,并且被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



很可惜,在它短短6年的生产史中,牛顿一直没能找准自己的定位。美妙的设计并不代表高昂的销量。曾经的苹果和后来的锤子,都反复地证明了这一点。1996年,被扫地出门的乔布斯重回苹果,第一件事就是杀死了这个不知所谓的产品线。



公众对这件事的反响不一,尽管现如今的多数媒体都会说,这是个正确决定。但当时的牛顿爱好者们可不这么想。他们中甚至有人举着牌子,跑到苹果总部去抗议。也有人说,乔布斯恨透了他的前任,职业经理人(aka.糖水贩子)约翰·斯卡利。因此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彻底摧毁这位前任留下的遗产……

没人知道乔布斯“作案”的真实动机。大众唯一知道的是,乔布斯此后对手写笔深恶痛绝。



或许是出于对牛顿的厌恶,彼时的乔布斯出门四处搜罗设计大师,对自家工作室里这个年轻人并不在意。感觉饭碗不保的Jony Ive决定毛遂自荐,把当时自家团队最好的设计作品,印成了一本图鉴拿给乔布斯。

工作保住了,他成为了改变世界的一份子。

透明探索什么露背、半透、换壳、多色……,Jony Ive 20多年前就玩到头了。

乔布斯回归后,很快拿出了著名的“四格战略”:专业/大众——台式/便携。而iMac,就是一台面向一般消费者的台式机产品。

而乔布斯对此的要求是:“好看的让人想舔一口。”



Jony Ive不负众望。尽管处于售价和定位考虑,iMac被确定为塑料材质,但乔纳森的团队很快决定,让外壳做成半透明色。并将内部结构也做了精心设计——甚至包括电路板上的屏蔽罩。Mac产品每一代的拆解图,都让人赞叹它精巧规矩的内部做工。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种基因从第一代iMac开始就一直流传下来。




这是第一款由Jony Ive亲自上台解说的苹果产品,也是这位设计师第一次走入公众视野。

他当时甚至还没秃。



初代iMac卖疯了。半透明的iMac如此性感,以至于它成为了苹果文化符号的一部分。即便在20年后的今天,还有厂商以此为主题,为iPhone推出纪念款式的保护壳。



它唯一的翻车之处在于鼠标:为了配合iMac的风格,它的鼠标被设计的又大又圆。极差的手感让不少用户抱怨连连。苹果很快在下一代的设计中改进了鼠标的设计,但众所周知,这绝不是Jony Ive最后一次在鼠标上犯错。

i-Devices前屏、芯片+电池、后壳……这种今天稀松平常的三明治结构,在初代iPod诞生时还是激进的“极简主义”。



iMac引领了一股多色+透明塑料的设计潮流,但在iPod身上,Jony Ive决定从多彩转向黑白。一方面,这是为了配合接下来的新款iMac和iBook。但Jony Ive后来透露了第二个原因:黑色塑料做的产品,让拿着它的人看起来像个书呆子。

设计团队对产品的主导权也在此时开始显现,即便外观要求盖过了耐用性也在所不惜:iPod用了不锈钢材质的后盖,而且是镜面不锈钢。对一台在口袋里天天反复摩擦的随身设备而言,这么脆弱的后壳简直就是灾难。

而且iPod不能换电池。要知道那可是2001年,电子设备能换电池可是天经地义的标配。对今天所有遭遇过电池健康问题的iPhone用户而言,iPod这个设计大概算得上是万恶之源。

不管怎么说,iPod最终就这样上市了,带着那个舒服到爆炸的转轮,和在那个512M都能叫“超大内存”的时代,大到让人感觉塞不满的5GB微硬盘。极佳的使用体验,盖过了iPod在外壳上的小小“缺陷”。磁带和CD的时代很快步入了终结。



iPod的设计语言也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iPhone、iPad:金属制的圆润后壳、三明治结构、不可拆卸的电池设计……感谢乔布斯和Jony Ive的偏执,否则今天市场上,要有一大票手机壳、充电宝厂商丢掉饭碗。



Jony Ive对全世界的影响也从此开始:iPod发布后,尽管其他厂商没能抄走转轮操作,但它的按键排布几乎成了业界标配。iPhone走红后更夸张,甚至发展到了每一年iPhone的外形、材质、关键设计,都会遭到其他厂商异常病态的模仿。至于iPad,则干脆从诞生那天起,就是平板电脑领域的事实标杆。



如果说乔布斯赋予了苹果灵魂,那Jony Ive就是给苹果创造皮囊的人。

后乔布斯时代

客观地讲,围绕苹果产品的设计争议,即使在乔布斯时代也一直都存在。但随着这位灵魂人物的离世,和苹果产品线的日益庞大,大众对苹果产品的质疑与日俱增。



iPhone 6是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突出的背部镜头、尴尬的天线白带……让无数果粉大呼丑拒。但就算在设计上“有所”妥协,而且又丑又容易弯,它仍然是苹果史上最热销的iPhone型号。截止停产,iPhone 6在5年时间里一共卖出了2.4亿台,简直是全球大型真香现场。



然而Jony Ive似乎并没有吸取这个“把金属产品做的太薄会被掰弯”的教训,新一代iPad Pro又进坑了……



还有更尴尬的呢。

2015年,苹果发布了三款产品:第二代Magic Mouse、Apple Pencil,以及为iPhone 6/s系列打造的Smart Battery Case背夹电池套,画风可谓一个比一个惊悚。



对的,就是这个“苹果药丸三件套”。

2代Magic Mouse延续了苹果在鼠标设计上差不多每代都翻车的优良传统,不仅完全不考虑人体工学和握感舒适度,还极具创新性地将充电接口挪到了底部。每次充电,你都需要把它整个翻过来,然后保持这个姿势给它充电。



而且,朋友们,它没有充电指示灯。你只能在电脑上查看它的剩余电量,但你要用电脑,就得先把鼠标拔下来……好在官方宣称,这玩意儿续航还不错。撅屁股充电的仪式也就半年来上那么一次吧。




Apple Pencil也延续了这个充电姿势诡异的设计思路。尽管包装里附带了一个Lightning母对母转接器,但你要用的时候绝对找不到这东西。然后每次充电和配对,你都得拔掉它的笔帽,然后在iPad的屁股上就这么插着……

至于Smart Battery Case么……就是又大、又沉,而且还有一块巨大的方形突出。如果说前两个还有基于颜值原谅他们的理由的话,Smart Battery Case除了真心有需要的重度果粉,我真的想不到会有什么人去买。

哦对了,前两个设备都没有充电指示灯,但这个壳子却有,而且设置在了平时看不到的保护壳内侧:



2015年可能真的是苹果的灾年,除了上面的三件套,这年诞生的蝶式键盘,也同样是追求极致轻薄而牺牲了可靠性的噩梦产物。在用户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死键、卡键、连击等等现象。


尽管修修补补已经到了第4代,可蝴蝶键盘的可靠性,依然是MacBook产品挥之不去的最大梦魇。

再见,Jony Ive尽管他在苹果工作了27年,但说Jony Ive是苹果设计的灵魂,或许有些言过其实。毕竟乔布斯死后,无人再能像他一样,在设计、功能和可靠性之间做出最终的平衡。苹果产品无可争议地进入了“另一条通道”。


何况母公司的经历更加向世人昭示,好的设计就像金字塔尖。没有牢固的基础,再漂亮的产品也只能是一场灾难。


这几年的苹果,已经出现了此种危险的苗头。不管是容易弯的iPhone、iPad,还是让人操碎心的蝴蝶键盘……毫无疑问,在工业设计上,Jony Ive的才华绝非常人可及,但对苹果公司而言,最重要的领路人,早已经仙逝了。


时至今日,Android厂商……至少是绝大多数Android厂商,都已停止了对苹果产品的疯狂模仿。这或许是果味设计不再全球领先的一种昭示。而随着Jony的离开,新人的加入。这间在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矗立了43年的消费电子巨头,也是时候找寻新的朝向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