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氢发动机不愧是个差点包揽诺奖的发明!(组图)

今天我在水微博的时候,水到了一个惊天大新闻:5月23日南阳日报头版报道,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市委书记点赞!

水氢发动机???啥特么是水氢发动机啊?这名字也太未来科幻了吧!据说它可以让车只加水就能跑起来,十分牛逼!本人的博士课题就是研究水的,所以这个水氢发动机立刻引起了我强大的兴趣!

这就是装了水氢发动机的南阳水车

但读完他们的技术原理后,我感觉自己的智商被这辆南阳水车的车轱辘碾在地上反复摩擦……

他们宣称用一种特殊的催化剂,可以不消耗任何能量直接将水变成氢气。然后氢气燃烧又会变回水,同时放出能量驱动汽车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那你踏马就是个永动机啊!比下面这辆车还要牛逼!

如果南阳水车真的存在,那所有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研究都会全线崩溃,整个物理学的大厦都会坍塌,我基本可以退学去卖红薯了。

受他们的启发,如果我在牛顿、焦耳、法拉第、本茨的棺材板上连一个水氢发动机,并且对棺材循环念南阳日报的新闻,可能能造出一个更牛逼的南阳水车。

最让我感到非常敬佩的是,新闻宣称,载有水氢发动机的轿车在不加油不充电只加水的状态下,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我觉得这都是保守估计了,按他们这种设计,水能循环起来,这车压根就停不下来。特斯拉Model S满电续航500 km就是个弟弟!

我在向徐健美解释这项技术有多好笑的时候,徐健美小心翼翼地问了我一个问题:“这个技术真的是假的吗?会不会后来翻转打你的脸甚至被删文封号呢?”

我告诉她,如果这个技术最后踏马是真的,我踏马也就不要这个号了!有了水氢发动机,中华民族分分钟伟大复兴,我也就不用再天天担心中美贸易战了!我当场带一个团的水氢发动机车,一辆车一瓶水,踏平美利坚活捉特朗普!

一、水氢发动机究竟是什么沙雕公司搞的?

水氢发动机实在是太惊世骇俗了,它至少可以获得5个诺贝尔奖:

打破能量守恒定律,诺贝尔物理奖

实现水的高效催化分解,诺贝尔化学奖

促进经济复苏,诺贝尔经济学奖

推动世界能源革命,诺贝尔和平奖

气活牛顿等科学家,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我非常好奇,这背后踏马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于是我点进了官网,他们的域名居然就是www.young-man.cn,看来这是一家聚集了很多青年、非常年轻蓬勃的企业啊!

后来我查了才知道,他们之所以叫青年企业是因为总裁叫庞青年。

庞老师年少时也曾经放过羊,后来涉嫌诈骗还被列入过老赖名单,堪称中国版庞氏骗局。不过,以他现在5个诺奖级的成就,北京通州完全可以奖励他400平米的租房优惠!

打开青年汽车的官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青年汽车的logo和一个天使的翅膀!伴随着PPT动画左飞入右飞入,我看到了一个有悬浮窗的网页界面,画面古典得让我感觉回到了2003年。

怀着强烈的好奇,我点开了他们首页右下角的宣传视频。打开后我震惊了,这踏马是全损画质啊!!!画面之模糊、噪点之丰富让人即便反复观看视频也看不出有任何有用的信息

但我想,这就是青年汽车的战略思考吧。为什么他们能造出水氢发动机而别人不能?不是因为他们天才,只是因为他们把花在网页上的时间都用来造水氢发动机了!

随后,我又点开了他们的汽车销售界面,看到他们的品牌叫“莲花汽车”。众所周知,跑车界有三个巨头:保时捷、法拉利和莲花。而下面这辆车,简直是三种车的集大成者

他们在车名上采用了“莲花”这一高贵的名字,车标又融合了保时捷和法拉利经典形象。正当我陶醉于这独特的车型设计的时候,我又打开了他们网站的新闻报道,立马就被庞青年老师带领的青年集团深厚的文学功底所折服了。

(青年氢能源城市客车顺利交付如皋,2018-7-9)

(青年汽车的早晨,2018-7-9)

我想,庞老师不能只获得5个诺贝尔奖,这么细腻的笔触,诺贝尔文学奖也应该被他收入囊中,他应该能成为人类史上第一个诺贝尔大满贯的人。

二、水氢发动机究竟是什么沙雕技术?

这么扯的工厂,南阳领导们还走访点赞。整个走访过程就特么没有一个人提出质疑吗?我闲得蛋疼又找到了南阳市委书记实地走访工厂的视频,试图通过影像资料,揭开这一跨时代发明的神秘面纱。

从南阳新闻联播中,我们看到南阳市市委书记张文深亲自试乘了安装水氢发动机的货车。虽然乘坐前,书记嘴角向下、面露尴尬,乘坐时也正襟危坐、表情凝重

透过车窗,都能感受到底下群众担忧的目光

但停车后,书记还是连连竖起大拇指,非常洋气地说了一句very good!

通过书记洋溢着的笑脸,我们感受到了领导支持创新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平安从车上下来后那种发自肺腑的开心。

幸运的是,新闻联播中还放出了一些工厂内部的图片,让我们得以推测南阳水车的原理。比如下面这张就是动力装置的局部

透过这凌乱不堪的布局,我们可以看到设计者的不拘小节。它完全打破了正常水管电路码放整齐的常态!

天才的书桌往往是凌乱的,天才的工厂也往往是土不拉机的。但正是这种在非核心技术上的随性,才使得他们研制出了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牛逼装置

下面这位员工拿着水管插入储水罐的画面,也令人耳目一新。看起来他正在往里面加水——这台水氢动力车的“燃料”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所有的加油站燃气站都会倒闭,石油市场将会一片萧条。到时候人们在加水站只会问你“要加92还是95的水?”。当然,大家足不出户,也可以用家里的自来水解决车的能耗问题。

最最最最让我震惊的是,新闻里甚至直接展示出了他们的核心技术!下面这图就是装置的细节,左边三个巨大的氢气瓶一看就能量充沛能开很远的样子。

技术人员打开了开关,一个黑色的管子深入桶中,不一会儿就溅起了阵阵水花!摄影师甚至不惜用远景和特写剪辑,来展示出这项技术造成的惊涛拍岸效果。

所有的领导都齐聚一堂,认真听研发人员讲解

从这个仪器开关的特写中,我们看到研究人员细心地在每个按钮上标注了“电源”、“启动”的字样,这表明他们有极强的安全意识,即使是小白来也不会误操作。

而桶中的水花四溅,很有可能就是他们秘而不宣的特殊催化剂技术:水流入桶中,与催化剂产生反应分解了水中的氢气和氧气,因为氢气分解过于剧烈导致水溅出。尽管这个效果和我家附近菜市场卖鱼的水缸如出一辙...

在动图中,我们还观察到反应桶的边缘都开始发黄了

看来,这项技术已经经过了千百次的试验和锤炼,白桶发黄,显然是因为水电解后生成的氧气将材料氧化。果然,成功的背后都是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的哈哈哈哈哈哈。

三、技术原理猜想

为什么庞大哥在采访中对这项举世瞩目的成果遮遮掩掩、语焉不详?南阳水车的项目难道真的是智障?

此言差矣!40亿身家的人都是我爸爸,但我爸爸不可能是智障。一个拥有科学精神的人应该放下传统对我们思维的禁锢,在此我谨从自己的专业知识出发大胆猜测一下水氢电动车的原理。事先声明,我绝对不是为南阳水车洗地,我只是插上了科学想象的翅膀。

1、切割水分子法

水是H2O,氢气是H2,长得非常像。水分子其实就是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以V字形连接,键角104.5°,键能463.4kJ/mol。

我大胆猜想,水氢汽车的原理可能是司机师傅拿刀砍水分子。只要挥刀的速度足够快,就可以趁水分子不注意将其砍断,释放出氢气和氧气。难点在于如何让师傅精确瞄准水中的O-H键,对其视力有较大的挑战。

你以为我在XJB扯?早在2012年就已经有文献报道过刀子切水技术了!

很遗憾,当时只达到了用刀切开水滴的水平,切开分子还遥不可及。但是离这篇文献发表已经7年了,以庞青年的科学天才,司机师傅切断0.1 nm的氢氧键的技术难关想必已经克服了。

2、车载核聚变法

很多人反驳水氢技术的论点都在于“水里压根没有能量,怎么可能让车动起来”?

这就又太天真了,水里当然有能量!水中的氢元素拥有0.016%的同位素氘、0.004%的氚,它们都是核聚变的宝贵材料。一升海水中的氘进行核聚变,能够释放出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放出的能量。太阳的能量来源就是核聚变!

这就是一个核聚变的装置

因此,南阳水车很可能就是把上图的装置放在了车子里,先提取水中的氘和氚,进行可控核聚变反应,放出大量能量驱动车辆前进。这么算下来一瓶水就够它绕赤道一圈。

而且我在青年汽车的官网上看到了一段介绍:通过车内的特殊转换装置可以将水转化为氢气,再输入氢燃料反应堆产生电能,驱动汽车行驶,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

这显然说的就是可控核聚变啊!不然为啥不叫发动机,而要叫反应堆?有理由相信,青年集团和史塔克集团的技术水平相仿。

3、碱金属爆炸法

南阳水车的原理是水制氢气,从科学上讲这其实没毛病。我们在小学二年级就学过,钠放入水中会浮熔游响红,并剧烈反应放出氢气,严重时会发生爆炸。

因此,南阳水车的车里可能预先存了一些钠。在加水后,让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这一技术的牛逼之处应该在于“缓慢加钠,控制爆炸”,从而实现水氢的技术突破。

这个想法似乎非常可行。但我查了下,如果车里驮了1 kg钠,成本是500块。而1 kg的钠也就只能产生0.04 kg的氢气,这些氢气燃烧放出的能量大概相当于0.1 kg汽油。0.1kg汽油的价格是1块钱。

这特么不傻逼了么……

4、脚力推车法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种大胆的猜测。其实南阳水车,是靠人力驱动的!司机通过脚部的踩踏,带动轮胎推动卡车前进。而他们所宣称的加水驱动,全称指加水到司机的嘴里缓解饥渴从而驱动司机开车!

所谓的水氢发动机,只不过是一个幌子!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得通,为什么只需要加水就可以让车不断前进。不愧是南阳水车,这简直是现代与古典的结合!

四、结语

本文结合实践与想象,大胆解释和推测了水氢发动机的原理。可能很多人听到水氢发动机时,第一反应是嘲笑,但我们应该看到它背后体现的一代人为创新作出的努力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