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召逝世!23位“两弹一星”科学家仅两位健在(组图)

据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8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公开资料显示,周光召,男,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5月出生,湖南长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1958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1960年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成为国际公认的PCAC的奠基者之一。


周光召先生在办公室(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图源: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

周光召1961年回国后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参加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力学等研究工作,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中作出了重大贡献。1996年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将国际编号为3462的小行星命名为“周光召星”。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图源:新华社

据《科技日报》报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周光召曾连夜送上“定心丸”。

1964年10月15日深夜,距离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预定时间已不足24小时。一封来自罗布泊试验厂的急电对原子弹的设计提出了疑虑。上级希望负责核武器理论物理研究的周光召等人做一个认真的估算,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概率是多少。

周光召和同事们紧张运算了整整一个夜晚,次日上午,将一份联合签名报告送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办公桌上。报告认为,经计算,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可能性超过99%。除了一些人为不可控制因素,原子弹的引爆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报道说,正是因为这份报告,周恩来总理正式批准10月16日15时起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10月16日下午,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跨入有核国家行列。

杨振宁曾说:“光召兄的回来,使得中国1964年爆第一颗原子弹(比预想中)早了一两年。”


资料图

周光召自己却说:制造原子弹好比写一篇惊心动魄的文章,这文章是工人、解放军战士、工程和科学技术人员不下十万人谱写出来的,我只不过是十万分之一而已。

23位“两弹一星”科学家

仅有两位健在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位科学家中,目前健在的仅有王希季、孙家栋两位。


“两弹一星”先进群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