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学过化学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用微信、刷淘宝

“我经常使用微信、支付宝、淘宝等,它们给生活带来便利。”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迈克尔·莱维特,不仅演讲报告上每句话都做中文标注,并且表示,自己是“中国App爱好者”。

迈克尔·莱维特做主旨报告。图片来源:大湾区科学论坛

“我很喜欢玩手机。”日前,在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现场接受采访时,莱维特甚至熟练地打开微信二维码,方便记者添加好友。“微信在语言方面的应用很好。我并不懂中文,但通过手机翻译功能,别人发来的中文信息,我可以很快翻译成英文。所以,语言也不会成为我在淘宝上购物的障碍。”

他还“透露”自己在视频网站B站开设账号一年多,虽然不是高频“UP主”,但也已经更新了38条视频,其中最高播放量近400万次。“对我来说,将非科学界人士带入科学的大门,也是一种荣幸。”

从科研到科普,并不算跨界,但莱维特在迄今76年的人生历程中,确实一直在跨各种“界”。

莱维特出生在南非,求学于英国,在美国出任教职,2017年还受聘西北工业大学名誉教授。其获颁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缘于为复杂的化学系统发展了多尺度模型。

2022年11月,他参与到ChatGPT相关研究中,并对此感到“非常兴奋,因为我们参与了一场知识的革命”。

化学家是如何参与AI(人工智能)研究的?事实上,莱维特是一位结构生物学家,研究专长是计算生物学。他曾研发用于研究生物学的个人电脑,得益于此,化学家可以用电脑来展示化学分子结构的各种模型。

莱维特认为,生物学在ChatGPT等AI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个简化版神经网络,总共只有36个神经元,也只是个3层结构,但经过训练后会非常复杂,传递信号的路径也会变得复杂,这就是人工智能的秘密。”

真正的跨界在于,莱维特自称:唯一没有学过的学科就是化学。

“我先学习了物理和数学,后来在计算机部门工作,然后到了生物研究部门,在那里我意识到所有的生物学都是化学。”他在视频作品中指出,“我们对化学和物理的定义早就过时了。”

莱维特呼吁:“现在的科学家工作地点没有地域限制,也应该没有学科之间的边界。计算机科学家要了解化学,化学家要懂计算,他们还都要懂经济。要尝试打破隔阂——不仅在国家之间,而且在学科之间,这样才能得到开放的科学。”

AI使用了强大的算力,那么,具备强大算力的计算机缘何得以问世?莱维特分析,一个原因是家用电脑的普及,另一个原因是年轻人玩游戏,需要解决延时过高的问题,于是,擅于并行计算的显卡不断得到技术升级,这对于机器学习来说是重大利好因素。

“所以重要研究的开端有时候很是出人意料。谁会想到,AI来自于年轻人对视频射击游戏的热衷呢。否则,也许至少要10年后才会有AI。”老花镜使莱维特又圆又亮的眼眸显得更大了,再带上调侃时的轻松微笑,无怪乎网友评论“这个小老头可可爱爱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