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你开始穿短袖短裤了吗?近期天气升温猛烈,多地“跑步入春”,3月6日有20余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突破3月上旬最高气温历史极值。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春季和往年相比,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整体偏高、降水偏少,其中北方大部地区气温偏高1~2℃。
据中国天气网,今天(3月8日),东北、华北、黄淮等地气温将短暂下降,但明天气温又会迅速回升,中东部大部明后天气温会达到近期高点,济南、沈阳等城市或暖到破纪录。
截图来源:中国天气网
20余个国家级气象站破高温纪录多地或迎来30℃的”春天“
据中国天气网,3月6日,我国中东部大部晴暖天气持续,截至当天14时,长春、沈阳、天津、石家庄、济南、合肥、杭州、南昌、南京等城市创今年来气温新高,其中,石家庄、济南、杭州、南京都是今年首次升至25℃以上。
此后两天,中东部大部气温都会达到近期高点,最高气温20℃线将抵达辽宁西部、内蒙古东南部、河北北部一带,华北南部到华南将会出现大范围25℃及以上的区域,黄淮、江汉、华南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还可能达到30℃。
其中,东北、华北到江淮的部分地区暖热程度同期少见。例如济南,10日最高气温29℃,可能刷新3月上旬同期最高纪录,呼和浩特、沈阳、长春、合肥也可能打破3月上旬最高气温纪录。
来源:视觉中国
据新京报报道,国家气候中心3月7日发布数据称,在刚刚过去的冬季(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9℃,较常年同期(-3.1℃)偏高0.2℃。降水总体偏少且空间分布不均,其中北京、河北等地降水量偏多两成至两倍。
冬去春来,近期升温猛烈。过去10天,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明显偏高,3月6日京津冀地区迎来猛烈升温,入春进程加速,北京昌平(24.3℃)、河北廊坊(23.8℃)等20余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突破3月上旬最高气温历史极值。据中央气象台预计,此次升温过程将持续到10日之前,其间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显著偏高,其中华北、东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平均气温偏高6~9℃。10日前后有冷空气影响我国,届时会有北风、降温天气。
鄱阳湖又“干”了
长江以南旱情不容乐观
据据中新社3月6日报道,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自今年2月27日跌破8米极枯水位线后继续走低,星子站6日8时实时水位为6.99米。据江西省水文部门统计,这是去年9月份以来鄱阳湖第5次跌破7米关口。
随着近期鄱阳湖水位下降,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继2月27日发布枯水蓝色预警后,分别于3月2日、5日8时升级发布枯水黄色、红色预警。
2022年6月下旬以来,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9月23日,星子站刷新1951年有记录以来最低水位7.11米后仍持续下降,并于9月26日跌至7米以下,11月17日出现有记录以来最低水位6.46米,低于原最低水位0.65米。
据人民网,自去年夏季以来,我国长江流域的多个省份发生持续干旱。据云南新闻网2月27日发布的信息显示,2022年11月以来,云南大部分地区持续晴热少雨,91%的气象站点出现气象干旱。据气象部门预测,到2023年4月底前,云南大部分地区干旱还将持续。
据贵州省贵阳市气象台监测,2022年8月1日盛夏以来到2023年2月15日,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89.8毫米,创下1961年有完整气象数据以来同期最低值,强于2009年至2010年夏秋冬连旱,也是有气象干旱监测以来最强干旱。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王澄海告诉记者,气候预测是一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其不确定性较大。“根据我们的研究预测,进入春季,尤其随着夏季风的建立,云贵一带的旱情会有所缓解。但是长江以南各省的旱情仍不容乐观,可能仍然会比常年同期偏少。公众应该及时关注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采取相应的应对干旱的预防措施。”
今年夏天可能比去年还要热
据央视新闻近日报道,世界气象组织3月1日发布消息说,已持续3年的拉尼娜气候事件即将结束,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在今后几个月卷土重来,可能导致今年夏天更热。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说:“21世纪的第一个‘三重’拉尼娜事件就要走到尽头。尽管过去8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8年,但拉尼娜的冷却效应已经给全球气温上升踩了一脚刹车。”按照塔拉斯说法,如果真的进入厄尔尼诺阶段,“全球气温有可能迎来另一波大幅上升”。
2月6日,中国气象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2022中国气候公报》,报告揭示了中国气候的最新监测和评估信息。2022年中国平均气温为历史次高,降水量为2012年以来最少。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值班首席陈鲜艳表示,当前包括在西南地区和江汉地区,还是有中度以上的气象干旱持续存在的。从当前预测来看,整个江南淮南降水还是比较偏少的,可能还会出现一些新的干旱发生,或是原来发生干旱的地方持续发展。所以,当前旱情依旧是我们要始终保持关注的一个重点。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国家气候中心刚刚组织了一批专家进行了一个年景预测。初步结果看,今年南方地区可能还是会出现一些阶段性的持续高温现象,所以“热”的现象肯定会存在,但是它存在的强度、范围、影响力是怎样的,还需要等到3月底4月初的时候,专门组织一批专家对夏季气候预测一些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