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用AI实现读心术 画出人类脑海中的画面(组图)

当人凝视一片绿叶时,大脑里浮现的画面是什么样呢?完全相同的树叶,外形相似的绿方片,又或者是风牛马不相及的翠绿毛毛虫?

我们无法敲开别人的大脑,很难知道他们脑海里的画面和现实里的是否一样。想要做到这一点,似乎只有神叨叨的读心术可以办到。

但去年底,日本科学家声称他们可以通过人们的大脑活动,画到他们脑子里的画面。

哎,这不就是现实版的摄魂取念吗?

这两位科学家名叫Yu Takagi和Shinji Nishimoto,他们是大阪大学前沿生物科学研究院的教授。

2022年12月,两人发表了一篇论文,名为《利用潜在扩散模型在人脑活动基础上重建高分辨率图像》。

他们的研究过程非常复杂,这里大概讲一讲:

两位科学家招募了一群志愿者,让他们每人看一万张自然风景图(不是一次性看完)。看图的时候,志愿者躺在核磁共振扫描仪里,这个大脑摄像机会记录下所有的大脑活动。

科学家得到脑内活动数据后,根据大脑不同的活跃部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初级视觉皮层信号,另一部分是高级视觉皮层信号。

这些信号会化为简单线性模型里的小点点,但想画出能看懂的图来,只靠它们是不行的。

科学家们会用到热门的潜在扩散模型Stable Diffusion。这个AI我们之前提到过,只需要输入一段文字,它就能自动产生符合描述的图画。

研究中使用的Stable Diffusion由三结构组成,分别是图像编码器、图像解码器和文本编码器。

科学家把初级视觉皮层信号映射到图像编码器上,接着将它解码,获得一张张320*320的小图,它们被称为Z;

同时,科学家把高级视觉皮层信号映射到文本编码器上,再将它解码,获得相关文本C。

最后,科学家把Z和C结合起来,一起输入给系统,生成图像Xzc。

结果发现,图像Xzc和志愿者看到的实际图像很接近,他们大脑里产生的画面差不多就是这样子。


(上排为实际图像,下排为大脑活动转换出的图像)

如果只看Z重构出的画面,会发现颜色很相似,但内容非常抽象;仅用C重构画面,东西是对的,但外形根本不像。

只有两者结合,效果才特别好。

观察不同志愿者脑子里浮现的图,会发现画面内容基本稳定,只存在细微差异。

两位科学家解释,之所以有细节上的差别,是因为志愿者们的经验以及数据质量不同,并非实验过程有误。

“在我们这项研究之前,还没有哪个研究人员尝试用扩散模型来重构视觉图像。” 他们颇为激动地告诉媒体。

“我们的这项实验时第一个从生物学角度对模型进行定量解释。”

这篇论文发到推特上后,人们又激动又害怕,大呼“AI已经能读取人心了”。

“很不错!什么时候我能把它用在我的猫身上?跨物种的交流很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它,重构我们的梦境吗?”

“也许,它可以在法庭上用来取证呢?假设说,我是一起案件的嫌疑人,警察能不能把我送去做核磁共振,然后问我一些不应该知道的问题以证明我无罪?”

“我真的很担心AI的读心能力,它可以让当权者变得更强大,无力者变得更软弱。当然,往好里想,也许老百姓能读懂政客的心,公民诉讼人能读警察的心……虽然,我怀疑事情并不是这样的走向。”

眼看网友开始滑坡,两位科学家表示,别激动,这个技术离读心术还有亿点点距离。

“这根本就不能算作读心术,因为该技术找到的是感知内容和大脑活动之间的关系。这不是传统意义身上的‘读心’。”

而且,就算真的要读某人的心,总得把他绑到核磁共振扫描仪上才行。除非是自愿的,这很难做到。

科学家也感到有点疑惑,怎么大家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明明从几年前开始,借助大脑信号来生成图像的实验已经有很多起了。

大阪大学的这项实验,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没有训练或调整AI,直接拿Stable Diffusion来用(这么做是为了节约成本)。

其他研究员创造出自己的AI,生成的图像更加精致。

2019年,一支科研小组研究猴子的神经活动,发现可以生成图像。

2022年9月,荷兰拉德堡德大学利用AI来解释大脑信号,从中构建图像。志愿者们看了大量陌生人的面孔后,大脑生成的图像和实际图像很接近。

2022年10月,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分校的研究员发现,在人们听有声读物时扫描他们的大脑,可以用AI解码出脑海里的单词。

如果在脑子里给自己讲故事,AI也可以读取出大概意思。

2022年11月,斯坦福大学等三所顶尖高校开发出一个叫MinD-Vis的AI,能根据人们的大脑活动生成他们看到的图像。

从图像质量和内容准确度看,MinD-Vis比其他模型都强。

研究AI生成图像的神经学家Thirza Dado说,她相信未来这种技术会发展得更好。

“如果我们继续训练算法,那么未来不光能准确描绘出你正在看的脸,还能描绘出你想象中的脸。比如你母亲的脸庞,她会表现得很生动。”

“通过开发这个技术,我们能解码和重构人类的主观体验,甚至能重现你的梦。真是让人着迷。这个技术也能用在临床上,比如和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的患者交流。”

虽然科学家们都安慰公众,这不算读心术,但看着科技一步步发展到这样,还是有些毛骨悚然啊。

自己脑子里想的话、幻想的场景,都能被科技捕捉到,宇宙中不再有能隐藏秘密的地方。

似乎,自己的大脑不是私人房间,而是成了一个人来人往的广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