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球不少科研工作者来说,美国《科学》杂志一直是大家争相投稿订阅的权威学术期刊。可是这份杂志关于“教育”的两篇文章,合起来看却让人觉得“非常不科学”。
图片截取自《科学》杂志官网
近年来,美国多所名校宣布退出“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进行的世界大学及专业排名。针对日前哈佛大学医学院宣布退出这一排名的决定,《科学》杂志在1月27日刊登了一篇批判大学排名的文章。
文章称“U.S. News & World Report的大学排名一直压制着美国高等教育”,并称该排名是一种“暴政”,让美国高等教育“迷失了方向”。文章呼吁美国高校用行动抵制这种排名,“是时候改变这种局面了”。
图片截取自《科学》杂志官网
事实上,笔者和同事们完全支持这个判断,在我们环球时报过去的一期视频节目里,我们也曾得出过类似的结论。但让我们极为意外的是,当谈到中国高校退出U.S. News & World Report的排名时,《科学》杂志却是另外一副面孔。
在2022年6月7日的这篇评论文章里,《科学》杂志不仅以片面的口吻批判了中国的防疫政策,还把中国人民大学、兰州大学和南京大学等高校退出排名,说成是“中国科研和学术界正试图像毛泽东时代那样定义‘中国特色的教育”,甚至得出了一个非常扭曲的暗示性结论:中国正在科学领域闭关锁国,而这不仅威胁了中国,也是世界的损失。
且不说这个关于中国的判断暴露出作者既不懂“毛泽东时代”,也没搞清楚“中国科学”,单是两个结论完全不同的说法,就让人觉得“不太科学”。
或许有人会说,两篇文章虽然都刊登在《科学》杂志,但并不是同一位作者,有意见分歧很正常。但据笔者查阅,这两篇文章都是刊登在《科学》杂志的新闻页面,按照投稿流程,两篇文章是由同一个编辑部选取刊发。
那么《科学》杂志需要回答的是,他们是基于一个怎样的原则,把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打包给了自己的读者?这样做到底符不符合科学精神?
《科学》杂志这次虽然不讲科学,但我们还是尊重科学的。科学实验总说“控制变量”,如果我们把《科学》杂志这两篇文章看做一次分析他们立场的实验,定量是同样一份排名、同样是退出排名这个做法,而变量是中美两国的高校,得出的实验结果是一好一坏两个相反的评价。
那我们可以科学地判断,《科学》杂志观点产生差异的原因,出在“中美”这个变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