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专家说“新冠已无毒”?又是翻译闹出笑话(组图)

德国肺病学家托马斯•沃沙尔教授呼吁的其实是:“是时候和新冠病毒引起的恐慌和担忧说拜拜了!”因为抗疫的成本,我们不可能和病毒“杠”一辈子。

核心提要:

1.近日,有自媒体为吸引眼球说有德国专家称“新冠已无毒”,这是一种误读。德国肺病学家托马斯•沃沙尔教授,原话说的是虽然病毒还存在,但是对病毒的恐惧不应该存在。

2.托马斯教授之所以认为不应该对病毒感到恐惧,是因为他认为目前所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极少导致类似COVID-19的肺炎,这与之前流行的变异株大不一样。根据临床数据,奥密克戎主要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极少引起肺的损伤。不仅是病毒本身变弱了,接种疫苗、自然免疫保护和抗病毒药物也进一步降低了病毒的杀伤力。

3.托马斯教授的观点,其实发表于今年2月的《世界报》。为什么现在又突然被关注了?其实这反映了大多数人希望疫情早点儿结束的心情。

4.但是奥密克戎杀伤力的下降,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无毒”。对于年轻人来说,感染后发生严重情况的比例极低,但对于老人及慢性病患者,感染仍然会带来高风险。但是,要等到病毒突变到无毒再结束疫情,可能性几乎为零。

德国专家说“新冠病毒已无毒,是时候说拜拜了”?近日,一则德国专家对新冠病毒的评论在媒体上又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一些报道使用了“新冠病毒几乎不存在了”,“新冠病毒已无毒,是时候说拜拜了”这样吸引眼球的标题。

▎图/这是在今年11月份,在国内自媒体上被改变的说法。

但是,如果仔细看一下德国专家所说的具体内容,就会发现这些吸引眼球的标题其实是对其观点有意无意的“曲解”。自媒体所提到的专家,是德国肺病学家托马斯•沃沙尔教授,该教授所呼吁的其实是:“是时候和新冠病毒引起的恐慌和担忧说拜拜了!”

▎图/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今年2月份的merkur.de上。德国肺病学家教授托马斯·沃沙尔(Thomas Voshaar)与他的专家团队公开共同呼吁:无需在秋季到来时收紧防疫措施,因为“是时候和新冠病毒引起的恐慌担忧说拜拜了!”但与他意见相悖的德国卫生部长警告称,新一波感染潮已经开始。从10月1日起,德国开始局部重新收紧防疫措施。也许对于一些人来说,病毒和病毒引起的恐慌没啥分别,只要病毒还在,病毒引起的恐慌就会在。所以,他们觉得只有把病毒根除,才能跟病毒引起的恐慌说拜拜。很不幸,他们的这个期望很不现实,因为在未来很长很长的时间里,病毒将一直在人类社会存在。这正如引发1918年大流感的H1N1流感病毒,在100多年后的今天,还依然存在。德国专家其实说的是:虽然病毒还存在,但是对病毒的恐惧不应该存在。德国专家还说:“COVID-19几乎不存在了,只有奥密克戎!”某些自媒体把COVID-19翻译为“新冠病毒”,这是不对的!COVID-19是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是一种疾病,并不是病毒本身。德国专家并没有说新冠病毒不存在了,因为奥密克戎本身就是一种新冠病毒。

▎图/Thomas Voshaar 博士是位于 Moers 的 Bethanien Pulmonary Hospital 的主任医师,该医院是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学术教学医院。德国卫生部 COVID-19 大流行医学顾问。

德国专家为什么觉得应该与新冠病毒引起的恐慌说拜拜?托马斯•沃沙尔教授认为,目前所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极少导致类似COVID-19的肺炎,这与之前流行的Beta、Gamma和Delta变异株都大不一样。托马斯•沃沙尔教授表示,“从慕尼黑到弗伦斯堡的任何一家医院,都很难再看到一个只因新冠病毒而入院治疗的感染患者。”正因为如此,不应该再使用感染人数来判断疫情严重与否。其实,这并不只是托马斯•沃沙尔教授一个人所观察到的结论。事实上,在奥密克戎疫情开始之后,从南非到欧洲,从美洲到亚洲,临床的医生都观察到了同样的现象:奥密克戎主要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极少引起肺的损伤。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即便很多国家的奥密克戎疫情感染人数峰值远远超过之前的疫情,但是再没有出现氧气瓶不够用的景象。不仅仅是病毒本身变弱了,由于大规模接种疫苗以及自然感染所建立起来的免疫保护,也进一步降低了病毒的杀伤力。此外,抗病毒的药物也有了! 因为这些原因,在全世界的很多地方,奥密克戎简直活得不像一个病毒。

但是,奥密克戎并非无毒奥密克戎杀伤力的下降,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无毒”。对于年轻人来说,感染后发生严重情况的比例极低,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后的风险也增加。香港真实世界的数据表明,在奥密克戎所引发的第5波疫情中,对于30岁以下的人,即便没有打过疫苗,感染后病死率也不超过0.03%。但是,对于8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没有打过新冠疫苗,感染后的病死率为14.79%;在接种两针疫苗之后,病死率下降为3.73%;在接种4针之后,病死率才下降为0.66%。

▎图/不同年龄阶段的奥密克戎感染病死率(图片来自香港特区政府网站)如果病毒还有毒,为什么托马斯•沃沙尔教授说,“从慕尼黑到弗伦斯堡的任何一家医院,都很难再看到一个只因新冠病毒而入院治疗的感染患者”?请注意,这句话并不是说很难再看到入院治疗的感染患者,而是很难再看到“只因”新冠病毒而入院治疗的感染患者。在美国等很多国家,虽然一般人很少再进行核酸检测,但是入院的患者都要进行核酸检测。很多患者是因为其他疾病到医院治疗,才发现感染了新冠病毒。同样,一部分患者也主要是因为其他疾病进展导致去世,但因为有新冠感染,也被计入新冠死亡案例。对于年纪很大的长者以及慢性病患者,感染仍然会带来高风险。

“新冠已无毒”是个谣言,也是个美丽的希望托马斯•沃沙尔教授的观点,其实发表于今年2月的《世界报》。为什么现在又突然被关注了?其实这反映了大多数人希望疫情早点儿结束的心情。但是,要等到病毒突变到无毒再结束疫情,这可能性几乎为零。即便是流感病毒,感染后也会有一定比例的病死率。那么,什么样的病死率是可以接受的?肯定是越低越好,但也同样要考虑到防疫所带来的代价。

▎图/沃沙尔教授还认为应该停止在德国小学和日托中心的核酸测试。“这些测试只会造成更多的痛苦和社会伤害,没有好处。”封国封城封校无意义,所有之前的新冠防疫措施中只建议继续强制性戴口罩政策。至于感染患者,就请病假,在家休息一下。至于新冠病毒带来的另一个隐患:长期新冠综合征(Long Covid)。沃沙尔教授表示,目前对于长期新冠综合征的研究仍然太少,但也不能就此原因,冒然实施新冠防疫政策。因为抗疫的成本,我们不可能和病毒“杠”一辈子,但如果盲目地认为“病毒无毒”而开放,必然会被病毒残余的杀伤力打得措手不及。只有清楚、正确地认识到病毒目前的杀伤力,才能更好地做好准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