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论证载人登月方案 还将建国际月球科研站

据央视新闻,我国正在论证 载人登月方案 ,不远的将来,中国航天员将有望登陆月球,后续还将建造 国际月球科研站 ,而为了满足未来航天任务的需求,新一代载人火箭和重型火箭也正在研制当中。

航天发射充满风险,从2020年起,长征系列火箭连战连捷, 实现了连续103次发射成功,不仅创造了新的纪录,而且用时也大幅缩短, 仅用了2年零3个月。发射速度大幅提升,长征火箭的高可靠性也在不断得到验证。







载人登月方案正在论证中

据央视新闻报道,目前,长征系列火箭已经发展成为能够适应不同太空轨道发射需求的火箭谱系,能够将导航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载人飞船、空间探测器等送入太空轨道。而为了满足未来航天任务的需求, 新一代载人火箭和重型火箭也正在研制当中。

据介绍,我国正在论证载人登月方案,不远的将来,中国航天员将有望登陆月球,后续 还将建造国际月球科研站,在这些新需求的牵引下,新型火箭的研制正在有序推进。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设计部运载火箭专家陈晓飞表示:新一代登月载人火箭和重型火箭,这两型火箭运载能力是可以再往上迈上一个大台阶,支撑这些工程的一些建设和实施。

据介绍,现役长征火箭在保持高成功率的同时,科研人员也在降低火箭发射成本方面进行着不断探索, 火箭的可重复使用技术正在进行技术攻关和方案论证。






据陈晓飞介绍,长征系列火箭也是围绕着可重复使用的一些技术,一直在做相关的攻关和方案论证,计划是在“十四五”期间,然后完成相关的飞行验证。


梦天实验舱将于10月择机发射

成功后国家太空实验室即建成



6月5日成功发射,截至目前,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70余天。接下来神十四航天员乘组有一项大任务,就是等待 梦天实验舱 的到来。

本月初,我国空间站第2个实验舱段——梦天实验舱已完成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并将于今年10月择机发射。 待到发射成功后,我国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就会建成。 同时,现在天和核心舱与问天实验舱所组成的“一”字构型,也将变成“T”字构型。

如何实现这个变化?首先,问天实验舱发射入轨之后,对接在天和核心舱节点舱的前向对接口,这个时候,两个舱段是以串联的形式形成“一”字构型。

之后,在梦天实验舱发射的前一个月左右, 问天实验舱会通过转位机械臂调整到永久停泊口。 此时,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就形成了“L”构型组合体,在轨等待梦天实验舱的到来。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主管调度魏邦友表示:梦天实验舱在发射对接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偏T形的一个造型。 紧接着梦天实验舱也进行一个转位到二象限,这样就真正实现了咱们这个空间站的T字形。


“神十四”乘组已在轨工作70余天

他们在空间站里忙些啥?

6月5日成功发射,截至目前,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70余天。他们正在空间站里忙些什么呢?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的最新消息,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近期 已经完成了问天实验舱内 环控生保系统在轨组装设备的安装和测试 工作。 问天实验舱作为天和核心舱的备份,在空间站日常运行中配合核心舱统一管理与控制整个空间站的载人环境,其中就包括了再生生保功能。







航天员长期驻留空间站,从地球运送物资到太空成本太高,因此要尽可能实现空间站物资的循环使用。我国空间站的再生式环控生保系统,其实就是 要在密封舱内建立一个类似地球环境的可循环系统, 通过冷凝干燥组件收集航天员的汗液和呼出的水汽,净化为可供饮用的再生水 ;通过电解制氧系统利用循环水电解制氧 ;将舱内收集起来的二氧化碳,与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反应,再次获得水等。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显示,我国空间站的再生式环控生保系统共包括6个再生子系统,分别是电解制氧子系统、二氧化碳去除子系统、微量有害气体去除子系统、尿处理子系统、水处理子系统和二氧化碳还原子系统。

据了解,在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历次载人飞行任务中,再生生保系统通过前5个子系统的运行,已经实现了空间站氧气、水等资源的再生利用,使水资源的物质闭合度超过了80%。此次,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进驻空间站后,三名航天员在地面人员的配合下,完成的是天舟四号上行携带的二氧化碳还原子系统的组装和测试工作。这个二氧化碳还原子系统能将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一步重新利用,并作用于空间站。通过该系统的稳定运行,空间站内每天可多回收一公斤左右的水,使水资源的物质闭合度提高到90%以上。也就是说, 在轨航天员的饮用水已有90%以上都通过再生水产生, 仅有不到10%由地面通过货运飞船上行补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