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恐惧哪家强?非
北海巨妖克拉肯(Kraken)
莫属。
这可能是人类想象中,体型最大的海洋怪物了。
在北欧传说中,它们出没于挪威和冰岛一带海域,常常会袭击船只。
克拉肯艺术图
海怪每次出场前,渔船总会伴随着突如其来的增产。
但突然的大丰收,对于船上水手来说可不是什么祥兆——
他们下一秒就要倒霉。
只有深海处海怪正在驱赶鱼群,它们才会疯狂地往浅水区扎堆。
水手正在捕鱼的兴头上,海怪便会伸出巨大的触手,将整船只拖入海中。
即便船体未受袭击,这怪物下潜时造成的巨大漩涡,亦可使船只顷刻被吸入海底。
1752年埃里克·彭托皮丹在《挪威自然历史》中,就将克拉肯描述为是
世界上最大的生物
。
“它就像海上一座浮动的岛屿”。
不计触手长度,克拉肯的躯干就有2400米长,这可比蓝鲸还要巨大得多。
当然,以上夸张的描述均来自于民间传说,可信度并不高。
在《海底两万里》中,凡尔纳还让“鹦鹉螺”号和这怪物来了一场恶战
但人类的想象力总是有边界的,他们只能从见过的事物基础上,塑造各种怪物。
所以,和许多传说一样,克拉肯也是基于真实生物而来的。
随着现代动物学的发展,那些过于荒诞离奇的海怪传说也逐渐消失。
但唯独这北海巨妖,依然牵动人心。因为从种种端倪看来,这种体型非凡的鱿鱼必然存在。
1735年,现代生物分类之父
卡尔·林奈
(Carl Linnaeus)在他所著的《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一书中,就非常大胆地首次将北海巨妖列入头足纲。
毕竟,那时候还未有严谨事实支撑。
直到一百多年后的1857年,丹麦博物学家Japetus Steenstrup,
才首次将北海巨妖从传说变成了现实。
Japetus Steenstrup描述的巨型鱿鱼喙
那时,一枚约8厘米的角质喙,就被冲上了丹麦的海岸。
Japetus Steenstrup根据这枚
角质喙
的大小与形态,猜测出了这种生物的大致形象。
最终,他得出结论为:
克拉肯是真实存在的,并非传说。
它们被称为大王鱿(Architeuthis dux),也即平时所说的“大王乌贼”*。
*注:
大王乌贼属于枪形目,也就是通常说的鱿鱼,而不是乌贼目的。
大王乌贼共有5对10条腕,其中有一对特别长,可以抓住食物往嘴里送,称为触腕。下图的大王乌贼标本就缺少两根长的觅食触腕
几乎是同一时期,捕鲸者开始发现,抹香鲸肚子有巨大的触手碎片。
抹香鲸,会把它们当食物吞下了肚子。
有时,一些抹香鲸的尸体上,还会留下许多大王乌贼吸盘的痕迹。
显然在被吃掉前,大王乌贼曾与抹香鲸经历过一番激烈的搏斗。
大王乌贼与抹香鲸搏斗的模型
当神话遇上科学,这些头足类大家伙的踪迹也陆续被发现。
到了1873年,人类也终于获得了首个完整的大王乌贼标本。
在被捕获的那一刻,它甚至还是活的。
一般认为大王乌贼全长可达13米~15米,雌性要比雄性更大。
其中的一些研究则提到,成年大王乌贼甚至能生长到20米,体重可达一吨。
1873年捕获的完整大王乌贼标本
但可惜的是,克拉肯的神秘面纱始终未能被揭开。
因为,对大王乌贼的研究,几乎全都是来源于一些尸体与残骸。
如被海水冲上岸的腐烂尸体、挂在商业拖网上的触手,以及在掠食者肚子里未消化的遗骸等。
整个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人类就搜集到了几百个“克拉肯”标本。
但活着“克拉肯”谁都没有见过。
大王乌贼的眼睛是现存动物中最大的
大王乌贼,可以说是终极隐居者了。
它们都很少浮出水面,只有死后或垂死之时才会被海潮冲上岸。
而我们都知道,头足类是无脊椎动物,意即它们没有骨头支撑。
只要一离开水面,它们的肉体就会崩塌,变成一坨不成形的胶状物。
即便人类搜寻的样本再多,也难以接近真相。
这些模糊不清的尸体,携带的有效信息并不多。
1954年在挪威发现的大王乌贼标本,科学家正在测量其体型
不过,科学家可不会坐以待毙。
为了见活着的大王鱿一面,科考队伍也耗尽了心血。
“克拉肯”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凭运气盲寻的结果,往往是付出与收获总是不成正比。
直到2004年,人类才第一次成功拍摄到这深海的活体真容。
窪寺恒己(Tsunemi Kubodera)
当时,日本的窪寺恒己(Tsunemi Kubodera)就想出了这样一个妙招。
体长可达20米的抹香鲸,每天就能吞食几百只不同品种的乌贼。
同样的,抹香鲸也是大王乌贼最著名的天敌。
不如就以抹香鲸为线索,顺藤摸瓜追寻大王乌贼的踪迹?
循着这个思路,窪寺恒己的团队就在900米下的深海,获得了一组所有人期待已久的照片。
史上第一张大王乌贼的照片
从照片看来,这只巨型乌贼被诱饵吸引,已中计上钩。
它的一个触腕就像一条蟒蛇,抓住了钓钩后就绕成了一个不规则的球型。
为挣脱钓钩,它开始用其他触腕鞭打眼前这个人造之物,攻击性十足。
挣扎了近4个小时,最终它只留下了一段5米长的触手就逃之夭夭了。
当钓钩被收回时,这条触手仍然在蠕动,仿佛还有生命似的。
根据这段5米长的触手推断,这只大王乌贼全长达8米
乘胜追击,到2013年,该科考队就与大王乌贼再次相遇。
这次就不止是照片了,他们还首次拍摄到了大王乌贼的动态影像。
当时,窪寺恒己的考察团队已集结了50位来自11个国家的科学工作者。
他们与窪寺恒己一样,都为“克拉肯”着迷。
历经1000次出航,上百次下潜、400多小时的水下作业,他们终于拍到了这样的史诗级画面。
尽管这只大王乌贼还未成年,但其3米长的身躯就足以让考察队员震撼。
从这23分钟的视频,研究人员也注意到了,这只大王乌贼缺少了两条触腕。
显然,它之前就经历过一场殊死搏斗,对象很可能就是抹香鲸。
而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两条残缺的触腕末端,出现了吸盘结构。
由此可推测,这两条触腕正在再生。
这些影像资料,自然是极其珍贵的。
但就目前人类的研究看来,关于大王乌贼的一切依然扑所迷离。
而这在历史上,也闹了不少乌龙。
例如,抹香鲸在捕食大王乌贼的过程中,头部经常会留下许多吸盘痕迹。
其中有一项纪录显示,一些吸盘痕迹直径竟
可达40厘米
。
抹香鲸皮肤上留下的吸盘痕迹
人们曾测量一只身长17.07米大王乌贼,其触手上的吸盘直径就为9.5厘米。
如果按照这样推算,大王乌贼的全长可能超过60米。
这真与传说中的克拉肯体型相当了。一时间,所有人都兴奋至极。
但后来才有科学家提出,通过这些痕迹来推断吸盘主人的体型,是非常不科学的。
毕竟随着抹香鲸的年龄增长,这些印记也会不断变大。
同样是认识不足所致,
当年几乎所有保存下来的较完成标本,都被描述为一个新物种
。
长达150多年的搜寻里,大王乌贼属(Architeuthis)中就已增添到了21位成员。
例如1933年,Guy Colborn Robson就在英格兰约克郡的一个海滩上,发现了一个近乎完整的标本。
当时,他就将这定义为一个新物种,命名为Architeuthis clarkei。
然而因为尸体高度腐坏,Guy Colborn Robson本人连这大王乌贼的性别都没办法搞清楚。
所以,有超过20多种大王鱿这一说法,并未得到科学界的普遍认可。
基于回收标本绘制的全球大王乌贼分布图
而2013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的大王乌贼很可能都属于同一个物种。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M. Thomas Gilbert及其同事,对43个大王乌贼样本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
结果显示,在遗传物质上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大王乌贼几乎没有差异(20331个碱基对中只有181对不同)。
也就是说,
全球只有一种大王乌贼
,只是体型差异非常大罢了。
其幼体,很可能会通过洋流进行超远距离的扩散,遍布全球、四海为家。
冰封保存的大王乌贼标本
还有一个比较反常识的点就是,大王乌贼很可能并非典型的深海物种。
相反,他们有着非常广泛的垂直分布特点,活动范围从海面一直延伸到水下1100米(也可能达2000米)。
而分布的深度,可能与年龄结构有关,接近海面的更多是未成年个体,成体则更偏向于更深的海底。
2006年,窪寺恒己拍摄到的大王乌贼,它被诱饵吸引浮上了海面
北海巨妖,依然神秘。可以说这种动物到今日仍是个半神话般的存在。
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搞清楚它们的具体的交配方式、繁殖地点与频率等。
不过,从抹香鲸的胃里看来,“克拉肯”们的繁殖能力确实强大。
根据抹香鲸消化道中收集到的喙数量,科学家粗略估计全球大约有
430万只大王乌贼
,比想象中要多。
有一些计算更是大胆地提出,这个数字可能达到1.3亿。
但不管如何,这都给了我们信心,去探明这巨妖的真面目。
*彩蛋
吃货们可以死心了,大王乌贼不能吃。其组织内含有大量的氨,可用来调节身体比重增加浮力,所以其味道很可能和尿液差不多,不具有食用价值。此外,作为顶级捕食者它们的组织累积了高浓度毒素,甚至可以作为海洋污染的指标。
*参考资料
Rodrigo B. Salvador,Barbara M. Tomotani .The Kraken: when myth encounters science.2014
Melissa Hogenboom.Are massive squid really the sea monsters of legend?.BBC earth.2014.12.12
MICHELE DEBCZAK.How Many Giant Squids Are There? Whale Stomachs May Hold the Answer. 2017.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