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退出国际排名 回归自我or与世界脱钩(组图)



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多所985高校近日先后宣布退出国际大学排名。有评论说,这是中国大学在与世界脱钩。但也有人大教授认为,这是中国大学在“回归自我”,不一定是坏事。

打开中国人民大学的官方网站,首先看到的是多张中共领导人习近平两周前“考察”该校时的照片,这些照片占据整个网页,不断切换。照片中,习近平身边簇拥着人大众多笑容可掬的干部、教授和学生们。

因此在近日传出人大退出国际大学排名的消息后,不少舆论认为,人大此举和习近平的考察有关。


“为党培养人才”

据中国官媒央视新闻客户端的报道,习近平在考察人民大学时,强调“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而在央广网证实中国人大退出排名的一篇报道中,有知情人士透露,“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退出所谓的‘国际大学排名’,反映了中国大学、中国教育、中国文化的自主性和勇气”。

官媒的这些说法似乎证实了人大退出排名与习近平“考察”的相关性。但在八年前,2014年的“五四青年节”这一天,习近平在考察北京大学时则强调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习近平自己似乎正在大踏步后退。原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夏业良认为,这一事件体现了习近平上台以来的整体趋势,“尤其是习近平上台以后,整个(中国)跟西方脱钩的迹象非常明显。”

夏业良还注意到习近平考察人大时的一些具体说法,“他在讲培养人才时,是把党放在前面:要为党培养人才,要为国家培养什么、什么,他讲这个话的时候就是在强调政治含义。意思就是说,你培养得再好,如果你不是为党服务的,这种人才对他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


中国一所高校2021年的毕业典礼与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同步举行(法新社图片)





无法实现的“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现任校长刘伟,是夏业良在北大任教时期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这次习近平考察人大时,刘伟也伴随左右。

夏业良回忆说,他在北大任教时曾受刘伟委托,按照西方大学的标准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但这一方案却被刘伟否定,“他说这个标准定得太高,大部分人都是我们自己培养的人,达不到那个标准。另外,我们不一定要按照西方的那种方式搞。刘伟当时就是这种观点。刘伟是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那一套出身,他对西方经济学不是那么精通和了解。他英语很差,他原来是学俄语的。所以,包括我请诺贝尔奖得主,请那些大牌教授来北大演讲,他都不参加。”

夏业良说,这不仅是刘伟一个人的态度,实际上很多中国自己培养的学者都反对按照西方的模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在北大、清华建一流大学,绝大多数人是反对的。就是真的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来要求大家、激励大家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抵触的,因为大家知道完成不了这个指标任务。所以,刘伟后来跟我说,我这个方案虽然想法很好,但在中国无法实现。”



武汉大学举办的一场毕业典礼(楚天都市报截图)





标准的合理性



中国人民大学等多个大学退出国际大学排名的消息,在这个周末被冲上了微博热搜,好几个相关的讨论帖子也都被标注为“热门”(Hot)。

网民的态度差异很大,有人说,这表明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及时醒悟,不做表面功夫;但也有人揶揄说,要给国内大学评名次,就自己设个排名,窝里横才叫真的横,自己嗨才是真的嗨。

身在邯郸的河北工程大学原医学教授王刚也认同这种分析,“(这些大学)排不上什么好名次,这多难看啊,还不如主动退出。”

王刚对中国大学颇感失望,因为经常直言时弊,王刚几年前被学校解聘,甚至差点被中国政府投入监狱。

他提到,中国大学在世界排名落后的现象是有目共睹的。就拿人大来说,在国内它是顶尖的人文社科大学,但在国际上的排名却远远落后。2021至2022年度,人大在美国新闻周刊“世界大学排行榜”上仅列599名,在上榜的中国内地高校中也仅列49名。在同一年的“泰晤士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人大也只排到601名。

夏业良认为,这些大学的世界排名坚持了几十年,虽然不是具有百分之百的科学性,但也有相对的可靠性。

但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退休教授程方平则辨析说,对大学的国际排名不可迷信,“这种排行有点科学主义,就是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有些东西是不可比的,可比的是科技那一部分。”他强调,大学重要的是要做自己,“职业类大学能不能出一流的?也能啊。德国一些职业学校,造汽车造得很好;瑞士的一些学校做手表做得很好,它是不是一流的?你拿它跟哈佛比,那不是开玩笑吗?”

程方平说,他研究过哈佛大学的历史,也很能说明问题,“哈佛的历史就是立足本校、立足科学,不断探索,原来是学这个学那个,后来超越,最后走向自己的辉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