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刘旭)在9月25日举办的第二届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平行论坛上,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彭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秦成峰教授、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分别就V-01新冠融合蛋白疫苗、国产新冠病毒mRNA疫苗、鼻喷流感载体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进展发表了报告。
彭华介绍,V-01是创新的分子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性良好,比国外获批核酸蛋白安全性好,免疫效果好,对于老人具有同样的保护效果,同时初次免疫阳转率高,持续时间久,滴度高,正在进行海外的三期临床实验。V-01疫苗具有应变各种突变株的保护作用,加强免疫之后,保护谱更加广泛,疫苗的平台技术有利于迅速开发对抗各种突变株的疫苗,另外,工艺稳定,物料国产率高,可以持续大量供应。
国产的mRNA疫苗无论是分子设计、抗原选择还是递送系统,都有自己独有的知识产权。mRNA挑战就是热稳定性非常差,而国产mRNA疫苗的热稳定性显著区别于国外已经上市的mRNA疫苗,实现了疫苗在2℃到4℃下可以长期保存。秦成峰表示,“我们使用的临床三期疫苗分别测试了目前比较流行的变异株,如阿尔法、贝塔、德尔塔的中和抗体水平,可以看到对三种变异株都有比较好的中和保护能力。我们希望中国也有一支,除了灭活疫苗、蛋白疫苗之外,拥有自己研发、设计和生产的mRNA疫苗。
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是我国五条技术路线之一,已经进行了一二期临床和拓展临床试验。夏宁邵介绍,鼻喷流感载体新冠疫苗单剂接种后24小时即可起效,能满足快速应急需求,在突发大量病例出现、密接次密接无法快速甄别管控时,可快速增强免疫屏障,提升我国点状突发疫情快速控制能力,可为大型会议或运动会提供有力保障。在感染后24小时免疫,仍然具有保护效果,应急免疫密接、次密接人员,可保护其中的新近感染者免于重症或死亡。两剂免疫后保护效果可维持较长时间,且对老年人也有良好免疫应答。可诱导广谱免疫力,对主要变异株依然有效。喷鼻苗与灭活苗联用,优势互补可协同增效。
我国五类24个新冠疫苗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出口援助超5亿剂
新京报讯(记者 刘旭)疫苗作为控制传染病最有力的技术手段,是应对疫情常态化防控最有效的措施。在第二届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平行论坛上,中国科技部副部长张雨东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已有五类24个新冠病毒疫苗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其中有9个疫苗进入三期临床实验阶段,四个疫苗已附条件上市,两个疫苗获WHO纳入全球紧急使用清单,另有三个疫苗获批国内紧急使用。同时,我国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出口援助超过5亿剂新冠疫苗,无论是研发技术路线、疫苗品种数量、品种类型丰富程度还是研发进度上,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均处于全球第一方阵,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我国和国际社会的防疫防控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论坛上指出,世界要共享疫苗,否则病毒将共享世界。“疫苗防传播虽不能防住全部,但在防重症、防死亡有明显效果。因此,要确保所有国家都能获得和大规模使用新冠疫苗,以团结一致对付新冠大流行,是防止该病毒在全世界传播的一项重要战略。”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尹遵栋指出,现在病毒的变异不断出现,疫苗接种给我们赢得了时间。我们接下来要去做的工作,一个是继续要覆盖更多的人,提高接种率。另一个,继续开展不良事件监测。还要进一步研究对低龄人群的接种,以及关于加强免疫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