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尼尔森(Bill Nelson)8月25日出席在科罗拉多州举办的第36届太空研讨会时,建议将国际空间站的退役时间从2024年延长至2030年,并表示美中两国展开太空竞赛很不幸,希望中国能成为NASA的合作伙伴。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尼尔森在2022财年预算提案听证会展示中国火星车拍摄的照片,并表示中国正在努力前往月球南极。(Twitter@Christian Davenport)
尼尔森此前曾多次发表涉华强硬言论,将中国渲染成“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声称中国正挑战美国的太空领导地位,必须时刻“紧盯中国”(Watch the Chinese)。在2021年6月23日出席美国国会众议院科学、空间和技术委员会听证会时,他支持将排斥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的“沃尔夫条款”永久化。
美国2011年出台的“沃尔夫条款”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美两国之间任何与NASA有关或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协调的联合科研活动等,旨在将中国排除在国际空间站项目之外。
在6月23日的听证会开始时,委员会主席约翰逊(Eddie Johnson)指出,中国显然将长期进行太空探索,美国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并做出回应。当被问及是否支持“沃尔夫条款”及其永久化时,尼尔森当即表态支持。
但在近日举行的第36届太空研讨会上,尼尔森发言称“我认为我们正在与中国进行太空竞赛,这很不幸”,并且还公开表示,“我代表美国发言,希望中国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其后他又声称,美方提出的合作条件不太可能被中国接受,中国在一些民用太空项目上“非常保密”。
上世纪80年代,NASA起草了建造永久轨道空间站的计划,俄罗斯、加拿大、日本和欧洲航天局先后加入该项目。国际空间站的组装始于1998年曙光号功能货舱发射升空,计划于2024年退役。中国曾表达过参与国际空间站建设的意向,但因美国出于政治原因反对其加入以及中方资金、技术不足等诸多障碍最终未能提交申请。
“中国人确实想成为国际空间站的一员”,香港大学太空研究实验室总监帕克(Quentin Parker)教授曾表示,“中国因为政治阻碍而无法参与国际空间站,这反过来激励了他们”。面对美国的“太空封杀令”,中国只能独立自主完成自己的空间站建设。
中国于1992年确定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中国实现该战略的重要目标。从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将航天员送入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至今已过去18年。
天和核心舱的发射成功成为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奠基礼,2021年6月17日,中国3名航天员进入天和空间站,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并且中国空间站由中国自主建造,实现了产品全部国产化,部组件全部国产化,原材料全部国产化,关键核心元器件100%自主可控。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根据规划,中国将在今明两年接续实施11次发射任务,其中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载人飞船发射、4次货运飞船发射,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中国空间站建设已进入密集发射期,2021年迈入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计划在2022年投入运行。(多维新闻制作)
在第36届太空研讨会的一个“机构负责人”小组会议上,尼尔森向来自多国的太空领域领袖建议将国际空间站作为一个政府项目,一直延长到2030年,并提出在国际空间站退役后,美国希望商业空间站紧随其后。
在8月23日的一次采访中,欧洲航天局总干事阿施巴赫尔(Josef Aschbacher)称他个人支持延长国际空间站,但同时这需要各成员国的支持。
法新社早前的报道指出,中国空间站首个模块的发射是中国将人类永久送入太空雄心勃勃计划的一个里程碑,文章还提及2003年中国首次成功实施载人飞行,以及正在实施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赞叹中国自1970年发射第一颗卫星以来,在航天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舱画面:
探索外太空是一场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竞争,争夺太空话语权已成为各国战略竞争的重要方面,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将天和核心舱发射、天宫空间站的建设与嫦娥探月工程月背软着陆及月球取样返回相联系,将这些视为中国空间技术实现重大跨越的标志性事件。报道称,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探索宇宙作为中国展示其世界领先技术实力的抱负的一个核心以来,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进展迅速。
北京在科技方面的雄心在近年已越来越呈现于世界眼前,回看2020年,中国在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卫星导航、载人深潜、量子研究、数据库技术替代、核聚变技术国际参与以及中微子实验和芯片制造等领域,均有亮眼表现或国家战略部署。
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天体物理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威尔(Jonathan McDowell)指出,“美国和前苏联在太空合作项目中的所有第一次,中国都一一实现了。现在他们不再满足复制西方,而要开始做他们自己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