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海”是人们对位于新疆东南部的罗布泊的称呼,虽然叫做罗布泊,但其实在早些年罗布泊是荒无人烟的沙漠。
恶劣的环境使得常年无人在周围居住,还有人因此丧命,这就是罗布泊“死海”称号的由来。
但究其名称本意,罗布泊起初应该是一片湖泊,事实证明,罗布泊早在古代是一片广阔的内陆湖,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
“死海”罗布泊
但随着历史的变迁,这片内陆湖逐渐变为了荒漠,现如今又重新“复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罗布泊发生如此大的环境变化?
“死海”的由来
罗布泊现位于我国新疆若羌县东北部,曾经是有着海拔780米的内陆湖。1958年,据测量结果显示,罗布泊的流域面积达到了5350平方公里,但这个数据是罗布泊干涸前的最大流域面积。实际上到了1958年,罗布泊的实际流域面积已经接近干涸了。
从卫星看罗布泊已经干涸
1931年中国的陈宗器与德国的地质学家霍涅尔,测量了罗布泊自河道改变以来的流域面积,最终结果显示,罗布泊的流域面积已经衰减到了2375平方公里。到了1962年只剩下了660平方公里。罗布泊也最终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干涸,成为了荒无人烟的沙漠。
1980年,中国科学家彭加木科学考察时留下了一张“我往东去找水源”的纸条后,独自进入罗布泊寻找水源,并迷失在了罗布泊中。
彭加木留下的字条
1996年,探险家余纯顺于6月徒步在罗布泊中旅行,期间未能找到水源缺水而死。种种“怪异”事件的发生使罗布泊衍生出了一些诡异的元素,也是其被称为“死海”的一个原因。
罗布泊:从湖泊变为荒漠
早在第三纪末与第四纪初,古罗布泊就已经诞生了,那时的古罗布泊流域总面积达到了约2万平方公里。而正是这如此大的利用价值和各种地理因素导致了罗布泊的干涸。
自然因素
古罗布泊的诞生,距今有1800万年的历史。古罗布泊名字的由来是根据蒙古语及维吾尔语中的“罗布淖尔”“罗布诺尔”得来的,其本意是“汇聚了很多水的湖”。在人们之间相互传递因此被称为罗布泊,毫无疑问这荒无人烟的沙漠曾经是一片绿洲。
干涸前的罗布泊
在站在新疆还能看到海的时代里,新疆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并不像现在一样是内陆地区。但随着地球板块的运动,其他大陆撞上了新疆的边缘,大陆间的挤压让罗布泊周围形成了各种高耸的山。而雪山的融雪形成的河流是汇聚成了罗布泊的重要因素,但同时也导致了罗布泊的干涸。
如今的罗布泊处于库鲁克塔格山的南部,库木塔格沙漠的北端,是塔里木盆地的东部边缘。
长时间处于内陆的罗布泊由于单纯的靠上游的塔里木河等河流供给水源,再加上我国西北地区较为干旱,处于沙漠的边缘也使得西北地区降水量较少。
罗布泊地理位置
并且罗布泊地区的气候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夏季最高温为45℃,地表温度达到了71℃,导致罗布泊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约22.2毫米,但其年蒸发量却高达2902.2毫米。
如此悬殊的差距让罗布泊以极快的速度蒸发,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水源补给,最终干涸。
2014年据中科院的官方消息,中科院地球环境所安芷生院士带领其团队重现了罗布泊在成为沙漠前的环境状况,并总结出了其逐渐干涸的具体原因。
中国科学院院士安芷生
安芷生院士等研究者认为,自始新世以来,我国西北部山体海拔的提升与这段时间地球环境趋于降温阶段是导致我国西北部降水量减少以及长时间干旱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在距今490万年的晚中新世纪时期,塔里木盆地内部的湖湘环境与河流是交替存在的,简单点说就是盆地内部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湖泊与河流。
由于湖泊、河流的环境变化还与地球运行轨道的变化有关,湖泊对应地球轨道变化的暖期,而河流对应冷期。
地球运行轨道会影响湖泊、河流变化
但这段时间全球变冷导致这两个时期都达到了临界值,意思就是湖泊与河流都到了不适合其发展的时期,从而导致塔里木盆地湖泊的荒漠化。
并且帕米尔高原等山体的北移以及海拔的提高,阻止了来自海洋的水汽进入塔里木盆地,导致内部气候降水量急剧减少。
人为因素
早期的罗布泊作为中国的一大内陆湖,其流域诞生出了许多文明。楼兰古城就是在罗布泊流域诞生的最为典型的文明。楼兰城于公元前176年左右建立,是由一群游牧民族建立的王国。
楼兰古城遗址
以游牧为生的楼兰人来到了西域,发现了如此丰富的水资源后开始了定居生活,并逐渐发展农耕等活动。
据张骞出使西域归汉时的上书说到“楼兰,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可以推断出楼兰古城在罗布泊地区的发展已经十分完善。但就算楼兰在罗布泊发展处于鼎盛时期,人口也仅仅有1.4万人。
在汉朝时期,罗布泊的水资源可以说是其鼎盛阶段,尽管如此,罗布泊在那时也已经开始了荒漠化。毕竟罗布泊算是处于荒漠中的一片绿洲了,而这个绿洲的来源仅仅靠上游河流的供给,并每时每刻都在大量的蒸发,加上当地人的过度使用让罗布泊的干涸过程飞速进行着。
罗布泊水资源的来源与消失
在郦道元的《水经注》中记载着,在东汉时期,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发生了改道,导致流经楼兰的水急剧减少,这是楼兰第一次遭受缺水的灾难。在敦煌的1000索勒兵以及其他三国3000人的努力下,终于截断了注滨河,降水引向了楼兰。
当然,这次问题的解决只是暂时缓和了楼兰城缺水,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罗布泊干涸这一事实。终于在公元四世纪,楼兰城下令居民每日要限制用水,但不管楼兰怎么节约水资源,罗布泊的水也一直在不断减少。
楼兰城也因此被废弃,于公元630年结束,长达800多年的楼兰文明最终因罗布泊的水源减少而消亡。不仅如此,存在于这片绿洲上游的敦煌文明也在过度使用罗布泊的水资源,导致疏勒河成为罗布泊流域首当其冲断流的河,而罗布泊的供给河流先后失去了疏勒河和车尔臣河。
罗布泊多年来估计水面积的变化
不仅仅是水资源的利用,我国的第一枚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试验也是在罗布泊进行的。自1964年到1996年,我国科研人员在罗布泊一共进行了45次核试验,由于核辐射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罗布泊也因此成为了军事禁区而被封锁。
诸多的因素导致了罗布泊这个曾经的绿洲变得既神秘又恐怖,但如今的罗布泊却又有了新的水源,开始复苏了起来。
“复活”的罗布泊
已经完全干涸了数十年的罗布泊如今却碧波荡漾,有了新的生机,但是其中的水是从何处流进罗布泊的呢?
这就需要提到1995年科学家在罗布泊地下发现的丰富的钾盐矿资源,含有钾盐的卤水就是重新让罗布泊“复活”的“生命之水”。
罗布泊发现钾盐矿
在中更新世早期,塔里木盆地的湖区以淡水湖为主,但罗布泊的区域为咸水环境。在之后的地壳运动以及罗布泊海拔的抬升,导致了罗布泊终于浮出水面。
全新世时期罗布泊北部的凹陷地带已经演变为了盐湖,盐矿也因此沉积下来。长时间的地壳运动使得罗布泊区域的地下有着巨大含量的卤水。
罗布泊的卤水主要存在于钙芒硝岩中,分为潜卤水层与5个承压卤水层。罗布泊的整体钾盐储备量有1.45亿吨,这为我国农业的发展降低了巨大的成本。
重新变绿的罗布泊
自1995年科学家们发现了这个蕴藏在罗布泊地下的宝藏资源后,立即开始了相应的开采钾盐的活动。2000年,我国成立了罗布泊钾盐开发公司,并投入5.4亿人民币作为注册资本,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公司由此成立。
钾盐的开发需要抽取底下的卤水,并从卤水中提取出钾盐。但大量的卤水没有一个适合的水库进行储存,因此罗布泊就成为了卤水的天然水库。在罗布泊区域,数条小渠流淌着人工提取出来的卤水,最终汇聚到一个低洼的地区,形成了10350平方公里的盐水湖。
因为卤水的含盐量较高,水本身的密度非常大,这导致了盐水湖的水非常的粘稠。所以卤水即使在罗布泊这样一个干旱、高温的地带也是不易蒸发的,这就使得罗布泊成为了中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盐湖。
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盐湖
不仅如此,钾盐的开发也带动了若羌县的经济发展。2002年,一个全新的城镇屹立在了若羌县。国家批准了若羌县罗布泊镇的建立,全镇的面积有4万5000平方公里,相当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面积总和。
那么钾盐对我国究竟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众所周知,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而农业的发展必然需要肥料作为农作物生长的能量。钾肥正是我国需求量最大的肥料。
据统计,自1998年至2007年,中国钾肥的进口量一直名列世界前列,最高时占全球总贸易量的23%,2005年我国进口的钾肥有883万吨,占了化肥总进口量的70%,耗资约160亿人民币。
中国钾肥进口量一直很大
每年我国要消费1100多万吨的钾肥,但实际产出量只有约230多万吨。巨大的钾肥需求量与产出量严重失衡,导致进口昂贵的钾肥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这一直是我国农业的一个的制约力。
但自从发现了罗布泊的钾盐矿后,我国能够自主生产大量钾肥,缓解了我国当时80%的对外依存度。自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运行以来,年产约120万吨的硫酸钾,罗布泊也成为了我国最大的钾盐生产基地。
罗布泊钾盐生产基地
结语
罗布泊的兴衰史,实际上是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史。早期罗布泊为楼兰人民以及敦煌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但当时人们没有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导致了罗布泊的干涸。
而今天罗布泊钾盐的发现,是罗布泊复活的一个契机。人们尚未知晓对大力开发罗布泊的地下钾盐矿对环境有什么后果,但目前中国依旧秉承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环境的保护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前提。
罗布泊“复活”有望
相信我国在极力推进罗布泊振兴的同时,也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让曾经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罗布泊重新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