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研究证实:感染新冠1年后体内仍有新冠抗体(组图)



图片来源:pixabay

近日,国药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揭示了武汉地区感染新冠病毒后康复患者体内长达12个月的新冠抗体水平变化。该研究纳入了武汉地区自然感染后康复的869名患者,共采集分析了1782份血浆样本。结果显示,超过70%的自然感染新冠康复患者在感染后的12个月内,体内新冠抗体水平依然保持阳性;根据对血浆样本的分析结果,自然感染新冠康复患者体内抗体滴度水平在第9个月时趋于稳定。

撰文丨杨心舟

随着新冠疫苗接种率的上升,许多人都会关心疫苗究竟能在多长时间里提供免疫保护作用。由于接种时间不够长,目前学界还不能完全给出直接的证据来表明疫苗有效期有多长。但是,我们可以从侧面来寻找一些数据,提示个体在保留新冠抗体方面的时间维度。

这种方式在非典时期就有过尝试,尽管没有非典疫苗上市,但通过长期跟踪患者,采集血液样本就能了解相关抗体的持久度。根据已有的数据,非典患者平均能在感染两年内都保持一定量的特异性抗体,但在第3年,抗体水平会急剧下降。

感染一年后仍有免疫记忆

那么对新冠患者来说,这种情况是否一样呢?之前已经有一些研究发现,新冠患者会在感染数天内就产生大量IgM(抗原刺激后出现最早的抗体)和IgG(占血液中免疫球蛋白总量的70%-75%,消退较慢),其中IgM滴度大约在10~12天达到顶峰。

不同的是,IgG的水平会在出现症状3周后持续上升。今年2月《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提示,针对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RBD)在感染8个月后会有所下降。但是针对刺突蛋白的记忆B细胞的数量会在第1个月至第8个月呈上升趋势,其中IgG记忆B细胞仍然占据了主要位置。根据《科学》的结论,95%的感染者至少在半年内仍然可以维持主要的免疫记忆。



感染半年后,人体能维持多种免疫记忆,包括针对RBD的IgG、记忆B细胞,以及特异性T细胞。(图片来源:DOI: 10.1126/science.abf4063)

那么更长的时间里,人体是不是还能维持这种免疫记忆呢?最近,相继已经有一些研究对12个月内的新冠患者抗体变化进行了调查。其中一项为国药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完成,他们合作发表在《自然·通讯》的研究显示,即使在感染12个月后,康复者体内仍然有一定滴度针对新冠病毒RBD的IgG抗体(RBD IgG),并且在病毒中和测试中,这些抗体能起到中和效应。



图片来源:Nat Commun 12, 4144 (2021).

研究共收集了来自武汉869名新冠康复患者,共1782份的血浆样本,这些样本分别在感染后的12个月里采集。研究首先检测了各个时间段样本的IgG的水平,在确诊后前两个月(前期)的样本,RBD IgG(1:80)阳性率为94.6%;而到了第6个月至第7个月(中期),仍有89.4%的样本能检测到RBD IgG;该数据会在第11个月至第12个月(后期)降低至81.2%。

研究按照梯度稀释,将1:320-1:640设为了中滴度抗体,1:1280和大于1:2560设为了高滴度抗体。而根据检测结果,前期、中期和后期样本中达到中等以及高滴度抗体的比例分别为72.6%、41.3%和27.2%。值得一提的是,在早期样本中,仍有5.4%几乎检测不到RBD IgG,这说明有小部分人群在感染后并不能产生有效的抗体。

从时间线来看,患者在确诊9个月内,RBD IgG抗体水平会不断下降,并在9个月后趋于稳定。与第1个月的抗体滴度相比,第12个月的抗体滴度下降了69.9%。此外,那些在感染初始就能产生大量抗体的康复者,也能在第12个月拥有更高的RBD IgG滴度。

图片来源:Nat Commun 12, 4144 (2021).

另外,RBD IgG的水平也存在性别差异,在确诊12月内,男性的RBD IgG滴度始终都要高于女性,尤其是早期,IgG的滴度差距要更加明显。在疫情初期,曾有研究报道称A型血的群体要更容易被新冠病毒感染,但在此项研究中,并没有看到不同血型的人在RBD IgG滴度上有明显区别。

多项研究佐证

无独有偶,美国健康科学统一服务大学对此进行了分析。简单来说,结果与上面的研究几乎一致,只是美国有一类特别的人群(感染了但是没有住院的人)可以进行额外分组分析。住院组的康复者,在感染1年后,100%都含有新冠抗体;非住院组中,感染后6个月和1年,仍拥有新冠抗体的比例为95%和80%。相关研究目前公布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

同样地,在感染初期,住院人群抗体水平要显著高于非住院人群。在后续测试中,两组人群抗体的半衰期分别为88天和77天。

而在非住院人群中,抗体水平和年龄呈现出正比例关系,大于65岁的群体有着最高水平的抗体。这一点也能在武汉人群的研究中得到印证,《自然·通讯》的研究同样发现,年龄越高,RBD IgG的滴度要越高。

今年6月,同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针对小部分新冠康复者样本进行了分析,根据已发表于《免疫学前沿》的研究,共有76名患者提供了共162份样本。可以肯定的是,90%的患者在一年后仍然具有RBD IgG。

在该研究中,也可以看到IgM会在1~2个月内达到顶峰,但在一年后基本已经检测不到。能持续稳定存在的仍然是IgG抗体,并且不同个体在感染9个月至10个月,IgG抗体基本持平。

不过,只有42.5%的康复者能展现出中和抗体活性,研究提示,即使感染过新冠病毒,仍然有可能再次感染。低于65岁,并且经历过轻症的人群最有可能有着高水平的中和抗体活性。

另外,康复者对新冠突变株的免疫反应的敏感性也很低,研究者使用了53名康复者第6个月的血清样本对“贝塔”突变株(南非发现的B.1.351突变株)进行中和测试。结果只有12份样本(22.6%)显示出了中和活性,而显示出高中和抗体滴度的样本只有3例(5.7%)。这意味着,最初的新冠康复者面对突变株时可能几乎没有抵抗能力,仍然会被再次感染。



左侧图显示了康复者血清对突变株的中和活性会显著下降。(图片来源:DOI=10.3389/fimmu.2021.708523)

这些研究都提示,我们的免疫系统能在很长时间里维持对新冠病毒的记忆。以主动免疫的方式进行疫苗接种,激活免疫系统,同样也能长期获得保护效果。而中国疾控中心相关研究人员在6月曾表示,目前已有的研究显示国内数款疫苗能对多种突变株产生中和活性。随着时间推移,未来肯定会有研究展示出人体新冠抗体更长期的变化,就此时此刻来说,接种疫苗绝对是获得免疫保护的最佳手段(总好过感染一波获得免疫保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