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为何一直将中国拒之门外 谁是幕后推手?

6月17日,中国神舟十二号飞船将3名中国航天员送入中国空间站核心舱,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根据规划,中国将在今明两年接续实施11次发射任务,其中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载人飞船发射,4次货运飞船发射。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中国空间站的建成对中国而言将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因为中国此前一直被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拒之门外。国际空间站于1993年由美国、俄罗斯、11个欧洲航天局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共16个国家联合建造,于2010年完成建造任务转入全面使用阶段,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工程。

重大突破,中国3名宇航员进入中国空间站:

虽然国际空间站由16国联合打造,并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欧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加拿大空间局共同运营,但是美国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也正是因为美国的反对,中国因而一直被国际空间站拒之门外。

早在2000年底,当时的中国科技部长朱丽兰就表示,中国将在第10个五年计划中增加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目标之一就是参加国际空间站计划。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问题研究人员俞盈帆说:“国际空间站虽然由美国和俄罗斯共同主导,但是绝对控制权依旧掌握在美国的手里。目前中国是继美国、俄罗斯之外的世界第三大航天大国,美国对中国航天技术的崛起一直深感忧虑并怀有戒心。为了防止航天技术的扩散,保持美国在太空探索领域中的优势,美国一直拒绝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计划。”

2003年,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后,曾经参与“阿波罗”登月的美国航天界元老奥尔德林(Buzz Aldrin)呼吁,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应考虑在国际空间站上为中国“飞人”铺开“欢迎的地毯”。

国际空间站的日常,航天员在太空漫步(点击图集浏览):

俄罗斯航天专家当时也表示,有意邀请中国参加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但是,出于种种考虑,美国政府没有允许中国加入到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计划之中。

直到2007年10月,当时的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依旧表示,中国期望与美国开展在航天领域的合作,成为国际空间站计划第17位合作伙伴。但是此后还是没有得到美国官方的正式回应。

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沃尔夫条款”彻底冻结了中美官方航天合作,中国彻底被国际空间站拒之门外。由于中国无法参与到国际空间站的合作中去,只好独立自主地进行空间站计划。

中国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2021年5月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其实就是说国外的长期封锁反倒倒逼了我们的自主创新。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我们不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跑,甚至说我们想跟着别人后面跑人家也不带我们玩儿,所以必须要独立自主发展自己,立足于我们中国的力量来自主进行研发。”

国际空间站的寿命只有15年至20年,预计于2024年左右退休。因此,因此中国空间站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近地轨道上唯一的太空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