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中, 气溶胶传播病毒的风险,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议的对象。如今,又有研究称,气溶胶传播病毒的能力并不强。
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系统,这些颗粒在空气中作 布朗运动,不因重力而沉降,可保持长达数月、数年之久。天空中的云雾、发动机喷出的烟、揉面粉时漫天飘舞的粉尘,其实都是气溶胶。
在新冠肺炎案例中,气溶胶主要指的是人们说话、咳嗽或打喷嚏喷出,在空气中长时间停留的微粒。研究已经证明, 新冠病毒感染者喷出的气溶胶会携带病毒,可能会被其他人吸入,但关于气溶胶扩散的能力、携带病毒的数量是否足以致病,仍有争议。
近日,一项发表在《流体物理学》上的研究称,新冠病毒在密闭空间传播的模型表明,气溶胶并不是一条非常有效的传播途径。
阿姆斯特丹大学范德瓦尔斯塞曼研究所研究人员利用激光技术,测量人们说话或咳嗽时释放的液滴分布。受试者对着激光束说话或咳嗽,并使用喷射喷嘴模拟微小的气溶胶微滴。
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气溶胶微粒确实存在风险的,但它们所含病毒很少。
根据观察结果,在进入通风良好的现代化建筑时,比如机场、火车站、现代化的办公室等,情况是相对安全的。现代通风系统使得气溶胶感染的风险不是很大,只有和感染者在通风不良的房间里同处很长时间,或者遇到感染者咳嗽时,风险才会提高。
不过,研究人员称,只要在新冠病毒携带者咳嗽几分钟后进入房间,感染的概率就会降到“相当低”,而如果感染人只是说话,那就更低了。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结果证实了戴口罩和社交隔离的效果。
这一结果和此前的研究相似。
武汉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今年4月针对武汉疫情高峰时的研究显示,在医院环境中,病毒颗粒能在空气中停留,含有病毒的气溶胶污染物体表面后可致易感人群感染,提示气溶胶存在传播病毒风险。
不过,研究也提到,医院外采集位点的结果表明,在通风良好或开放的公共场所中,总体风险较低,在方舱医院通风不良的厕所中则发现了病毒浓度的升高。
总体而言,在当时严格防控的条件下,医院和公共环境是安全的。但是在患者使用的厕所、医护人员的防护服更换室以及人群密集的场所,发现气溶胶中所含病毒RNA浓度升高。
不过,这和此前英国的研究大相径庭。
根据英媒7月报道,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调查了英国和美国的2000人。结果显示,身高超过6英尺(约1.8米)的人感染病毒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2倍,这说明新冠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极大。
飞沫比气溶胶更大更重,喷射到空气中,很快就会落到地面。如果病毒仅通过飞沫传播,那么不会导致高个子更容易感染。
而气溶胶本身会飘浮,还有研究显示,在没有风的情况下,这些颗粒也可以传播到13英尺(约4米)高的地方,这就能解释为什么高个子更容易感染。
编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参考资料:
https://aip.scitation.org/doi/10.1063/5.0027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