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抛向诺奖委员会的第一个问题非常尖锐,「是不是还有其他人也能拿这个奖?」
北京时间 10 月 7 日下午,诺贝尔委员会将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两位女性科学家,分别是来自法国的埃马纽尔·夏彭蒂(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国的詹妮弗·杜德纳(Jennifer Doudna)。委员会给出的理由是他们「研发出了一种基因组编辑方法」。
具体来说,她们发现了基因技术最锐利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 基因剪刀。利用这一技术,研究人员可以非常精确地改造植物和微生物的 DNA。这项技术对生命科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被视为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可用于遗传疾病的精准治疗。
今年诺奖产生了两位女性化学奖获得者|视觉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在诺奖 120 年的历史上,在 2019 年之前只有 4 位女性物理奖获得者,和 5 位女性化学家获得者。但在昨天,女性科学奖安德里亚·格兹和罗杰·彭罗斯、莱因哈德·根泽尔一同摘得物理奖,今天又同时产生了两位女性化学奖获得者。
欢欣鼓舞之余,对于本届化学奖,人们也在关注另一个事情:华裔科学家张锋为什么失之交臂?记者抛向诺奖委员会的第一个问题非常尖锐,「是不是还有其他人也能拿这个奖?」
上帝的剪刀
什么是 CRISPR?当病毒想要攻击细菌时,也就是将自己的 DNA 注入细菌体内,细菌为了避免死亡就会开启防御系统 CRISPR。CRISPR 看起来就像是普通的 DNA 序列,但如果放大看,会发现这条序列有一个巨大的病毒资料库。
这套防御系统还会不断生产各种蛋白质(Cas),每当有新病毒入侵,这些像是剪刀的蛋白质就会跑出来剪断病毒的 DNA,然后把敌人的 DNA 片段藏进病毒库。如果以后再遇到同样的病毒,CRISPR 就能迅速匹配,然后消灭侵染。
CRISPR 序列图解|诺奖官网
早在 1987 年,科学家们就发现了 CRISPR 序列,直到 2012 年,夏彭蒂和杜德纳两位先驱在《科学》杂志上首次证明了 CRISPR 的其中一把「剪刀」CRISPR/Cas9 可以进行基因编辑。她们的原创工作在于纯化了 Cas9 蛋白,发现它是双 RNA 引导的 DNA 内切酶,首次在体外证明使用 Cas9 的 CRISPR 系统可以切割任意 DNA 链,指出 CRISPR 在活细胞中修改基因的能力。
近年来,科学家利用 CRISPR 便能高效、精确地改变、编辑或替换植物、动物甚至是人类身上的基因,经过改造的 CRISPR 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和生物医药领域。比如,在 2018 年,就有研究证实利用 CRISPR 技术成功治疗了四只患有 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症的狗,并将其肌肉和心脏组织中的营养不良蛋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 92%。
「近期很少有一个发现能够像 CRISPR 在生物领域一样,改变整个领域的研究。它在人类健康与疾病等方面有极大的应用潜力。」2018 年 8 月,美国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委员会主席 Vincent Verdile 说道。
就这样,CRISPR 被认为是「上帝的剪刀」。
还有谁发现了这把剪刀?
2013 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博德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张锋和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乔治·彻奇同时在《科学》上分别发表论文,证明 CRISPR/Cas9 可以编辑哺乳动物细胞基因,他们将这项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地运用到小鼠和人类细胞上。
左为本届诺奖得主杜德纳,右为现年 38 岁的张锋|Bloomberg
张锋表示在 2011 年就开始有了把 Cas 蛋白簇和 tracrRNA 放到哺乳动物细胞中的想法,并早于杜德纳团队拿出了 CRISPR 技术从最初的构想到在哺乳动物细胞成功应用的证据,完整证明了 CRISPR/Cas9 整个概念。这位华人科学家在 2014 年拿到了美国专利与商标局关于 CRISPR 的首个专利授权,这意味着他和研究所在美国拥有 CRISPR/Cas9 技术应用于所有真核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人类——的专利,这是 CRISPR 技术商业化最为核心的专利之一。
但这场专利之争并没有结束。2016 年,杜德纳一方认为张锋是在她论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而后者认为杜德纳只是预测 CRISPR 会在人类细胞上有效,而自己包含实际运动,证明了 CRISPR/Cas9 整个概念。2017 年,法官判定专利仍归张锋一方所有。
「基于 CRISPR 的基因编辑技术有四个关键的发现者:夏彭蒂耶、彻奇、杜德纳和张锋。所以,诺奖最多颁给三人的规则显然就是个问题。」1993 年诺奖得主菲利普·夏普曾说过。他认为,一个比较明智的决定可能是:诺贝尔化学奖颁给杜德纳和夏彭蒂,她们的工作是纯生化,生理或医学奖给彻奇和张锋,他们在活体细胞中成功应用 CRISPR,为医学的应用铺平了道路。
获奖者生平简介
埃马纽尔·夏彭蒂,法籍微生物学家,1995 年在法国巴黎巴斯德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为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感染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在 CRISPR 的发展中,其主要的贡献在于发现 Cas9 蛋白的活性仰赖 tracrRNA。
詹妮弗·杜德纳,出生于 1964 年 2 月 19 日,为伯克利大学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夏彭蒂因发现 CRISPR/Cas9 系统曾获得了 2015 年生命科学突破奖。
华人科学家张锋:赢了专利,输了诺奖 ...
2020诺贝尔奖化学奖发给詹妮弗·杜德纳和埃马纽埃尔·卡彭蒂耶后 ,从微博到推特,都响起了同一种疑问:张锋呢? 张锋,1982年出生于石家庄,美籍华人科学家。 哈佛本科、斯坦福博士;打破钱学森曾创下的记录、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历史上最年轻的华人终身教授,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院士……他和杜德纳、卡彭蒂耶曾经是队友,后来也成了对手。
简单回顾下CRISPR的发展:
· 1993年,CRISPR第一次被发现[3]。
· 2007年,Danisco 公司的两位科学家,巴兰古和霍瓦特,发现了嗜热链球菌中存在 CRISPR 序列,能够帮助细菌识别、抵抗噬菌体DNA的侵入[4]。
· 2011年,来自维也纳大学的埃马纽埃尔·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 约尔格·沃格尔(Jörg Vogel )找到了 CRISPR 系统基因编辑蓝图的最后一块拼图, tracrRNA。这样。CRISPR-Cas 系统才能够定向剪切目标基因[6]。
· 2012年到2013年初,三篇运用 CRISPR-Cas 9 系统进行基因编辑的论文先后发表在顶级科学期刊 Science 上。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詹妮弗·杜德纳以及来自维也纳大学的艾曼纽,证明了 CRISPR-Cas 9 系统在体外具备基因编辑的能力。
· 随后,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张锋和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乔治·丘奇(George Church)改进了技术,成功地将 CRISPR-Cas 9 系统运用到真核生物(哺乳动物)细胞中[7][8][9]。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
CRISPR 技术的早期发展过程及其所在地 | 来源:Cell
CRISPR 技术巨大的潜力,使它在席卷全世界实验室的同时,也悍然踏入商业界。 来自美国 Markets&markets 的分析报告指出,在全球范围内,CRISPR 技术的市场规模预计会从2018年 的5.62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约17.15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接近 25% [2] 。
商业利益之争,专利之争……使CRISPR技术附上了别样的色彩。
全球及不同区域 CRISPR 技术市场预期发展趋势 | 来源:Marketsandmarket
救人的良药,利益的宠儿
先以本次与诺奖擦肩而过的张锋为例。他手握数十项专利,创建并参与了五家公司,其中一家已上 市(Editas Medicine,市值约15.18亿美元),另一家也已提交上市申请(Beam Therapeutics) 。
CRISPR 可应用场景,及部分与之相关的公司(张锋的商业布局)丨放大灯团队整理
2013年11月,埃迪塔斯医药 公司(E ditas Medicine)在美国波士顿成立。创始人包括这些鼎鼎大名的名字:张锋,詹妮弗·杜德纳,刘如谦(David Liu),乔治·丘奇, 和J. Keith Joung(哈佛医学院病理学副教授以及麻省总医院病理学研究副主任) 。
CRISPR 技术发展的关键人物(从左至右):乔治·丘奇,杜德纳,张锋,卡彭蒂耶 | Science
他们希望利用包括 CRISPR-Cas9 基因编辑在内的新技术,通过修改致病基因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爱迪塔斯 已于2016年2月上市,2019年末市值约15.18亿美元。
2 019年7月,埃迪塔斯正式宣布 将和制药巨头艾尔建(Allergan)一同启动针对一类眼部遗传病(LCA10,Leber 先天性黑蒙症10型号)的 CRISPR 基因编辑疗法的I/II期临床试验。该疗法利用新型药物运输载体,并采取局部注射的手段对眼部细胞进行基因编辑,且该项临床试验 是 全球范围内首个在人体内进行的 CRISPR 基因编辑研究 [1]。
另外,埃迪塔斯还针对眼 、肺、肝以及肌肉等部位的感染或遗传病,开展 CRISPR 基因编辑治疗项目;与免疫疗法领军公司朱诺治疗( Juno Therapeutics) 合作,开展癌症的基因编辑 CAR-T 联合治疗项目。
作为相关专利的持有者,杜德纳、卡彭蒂耶同张锋一样,分别创办或参与了多家基于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的商业公司。
杜德纳、张锋与艾曼纽创立及投资的公司丨放大灯团队整理
杜德纳 因为专利纠纷离开和张锋一同创办的埃迪塔斯之后,在美国波士顿又成立了一家有着相似愿景的医疗公 司——Intellia Therapeutics(市值约8.06亿)。该公司致力于利用 CRISPR-Cas 9 基因编辑技术并结合其成熟的药物输送系 统 ,为癌症、遗传病、病毒感染、炎症以及其他病患者找到潜在的治疗方法。
另外,她在2011年创办了Caribou Biosciences(生物技术类,融资7460万美元);2014年私人投资了 Synthego(生物技术类,融资1.597亿美元);2017年创办了 Mammoth Biosciences(医疗诊断类,融资2460万美元)。杜德纳还是一家生物投资公司 Orchard Venture Partners 的董事,该公司投资的两家生物科技公司均已上市。
张锋 在2017年创办了一家新的医疗公司,Beam Therapeutics。该公司在2018年已融资2.22亿美元,且于2019年9月27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纳斯达克上市申请。 张锋也开始在新领域边缘试探,分别成立了生物技术公司、 农业类公司 诊断类公司 。
卡彭蒂耶和其合伙人同样在波士顿创办的CRISPR Therapeutics(市值约36.89亿)。该公司主要研究 CRISPR-Cas 9 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在 beta-地中海贫血、血友病、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囊性纤维化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2019年2月,CRISPR Therapeutics 和 Vertex 宣布开启了 全球第一例商业赞助的人体 CRISPR-Cas 9 治疗的临床试验 (I/II期)。
艾曼纽在专利方面多数与杜德纳一同决策,但在商业方面,两位女性科学家则各有发展。她们与张锋之间在科研、专利以及商业方面的竞争和纠缠似乎已成“宿敌”关系。
谁该享有专利……
和随之而来的利益?
张锋与杜德纳的交锋,始于 对 CRISPR-Cas 9 核心专利的争夺,即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使用 CRISPR-Cas 9 技术进行基因编辑的专利——人, 也是一种哺乳动物。
作为发明 CRISPR-Cas 9 基因编辑技术的关键人物,杜德纳、卡彭蒂耶和张锋早在论文发表之前就已经向美国商标专利局(USPTO)提交了相关的专利申请。
2012年5月,詹妮弗和艾曼纽在她们的论文发表之前,提交了 CRISPR-Cas 9 技术的第一个专利申请[10]。
2012年12月,张锋所在的MIT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通过快速通道向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提交了关于 CRISPR-Cas 9 技术的专利申请,以及一系列该技术在真核细胞(如植物和人)中应用的专利申请[10]。
2014年4月15日,美国专利商标局将 CRISPR-Cas 9 技术用于真核细胞基因编辑的专利,授予张锋和博德研究所[10]。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随后对此提出申诉。
博德研究所提出的有关CRISPR-Cas9的时间轴(红色为博德研究所的工作及论文审核、发表相关时间点;绿色为加州大学和维也纳大学研究时间点)| 博德研究所
2017年2月,专利审判和上述 委员会(PTAB) 确认此前授予博德研究所有关 CRISPR-Cas 9 的专利不存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说的“干涉”情况,即该专利仍属于张锋和博德研究所[11]。
2018年9月,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 判定博德研究所于2014年获得的 CRISPR-Cas 9 专利,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于2012年提交的专利申请并不相互“干涉”或“冲突”[13]。
2014年张锋和博德研究所在美国获批的专利 | USPTO
作为这一系列专利纠纷的主角,麻省理工学院博德研究所和张锋最终在 美国 似乎“稳稳地”拿到了当时提交的关于使用 CRISPR-Cas 9 进行基因编辑的专 利(且该专利迄今已被多达76项美国专利参考引用)。
但故事远没有结束,杜德纳和加州大学团队通过不断优化 CRISPR-Cas 9 基因编辑系统,并从自然界寻找新的 Cas 蛋白,开发出 新的基因编辑版本 或开拓 CRISPR 技术在 其它领域的应用 ,也拿到了 CRISPR 技术相关的一系列美国专利。
2018年7月19日,加州大学杜德纳和维也纳大学卡彭蒂耶团队在美国专利商标局取得了她们首个 CRISPR-Cas 9 技术的专利,该专利允许在植物和动物细胞中或在体外使用一种“更加简便”的 CRISPR-Cas 9 基因编辑系统的版本[12]。
截至目前,在美国商标专利局授权的 CRISPR 相关的专利中,博德研究所持有14项;而加州大学团队则有 15项(均包括Cas9以及Cfp1)。
而在国际专利的赛场上,加州大学团队似乎更胜一筹。
2017年5月10日,欧洲专利局授予加州大学杜德纳和维也纳大学卡彭蒂耶团队,在欧盟地区(超过35个国家)首个在植物、动物以及人体细胞中使用 CRISPR-Cas 9 基因编辑技术的专利[12]。而博德研究所仅仅拥有10项有关 CRISPR 技术基础性质的欧洲专利[14]。
除此之外,加州大学杜德纳和维也纳大学卡彭蒂埃团队目前还取得了英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有关在细胞中使用 CR ISPR-Cas 9 基因编辑技术的相关专利[15]。
当然,不论是科研领域,还是商业化的进程,良性竞争都有利于这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些公司的愿景对于医疗行业、生物技术领域和农业等方面都会是革命性的改变,但是否实现,我们不得而知。
正如博德研究所在其官方网站中介绍,“CRISPR 技术本身是无法被专利化的”。目前两个团队各自得到了有关 CRISPR-Cas 9 技术的部分专利,使得后来加入的许多依托于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的公司都不得不同时向双方支付高昂的专利授权费用,或花费不菲的代价尝试进一步开发CRISPR-Cas系统或者在其他场景的应用。
2019年6月24日,美国专利商标局发布了第二个关于 CRISPR 技术的“干涉”声明(第一个于2014年由加州大学团队提出),认为来自加州大学和维也纳大学团队的10项专利申请与博德研究所、麻省理工大学以及哈佛大学的13项专利和1项专利申请存在相互“干涉”或“冲突”。
USPTO第二次发布 CRISPR 专利之间可能存在“干涉”的声明 | 来源:博德研究所
这一声明进一步升级了这对“宿敌”之间在专利赛场上的竞争与纠缠,但今年的一则声明很可能打破原有的局面:
2020年9月10日,PTAB 裁定,来自MIT的张锋团队在其已获批的专利中,拥有优先在真核细胞系统中使用CRISPR技术的权力;而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遗传病治疗和基因编辑疗法的运用中,包括人类细胞在内的真核系统,具备更加重要的价值。
这项基因编辑技术的革命性不仅仅是在科学研究的层面,它更是开启了基因编辑治疗的新篇章。作为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的开创者之一,张锋的科研天赋毋庸置疑,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对于科学技术灵敏的商业化嗅觉,当初跳过细胞外实验和细菌等原核生物,直接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开展 CRISPR 的相关实验的计划即可印证这一点。
但对于科学技术本身的把握和对技术应用前景的判断,让张锋,不仅仅是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