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诺贝尔奖出炉!96岁老教授:为何不奖给年轻人?


我96岁了

为什么不发给年轻人?

北京时间9月6日上午10点,2020年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名单揭晓。

这个“中国版诺贝尔奖”自2016年创办以来,每年举办一次,共设三个大奖(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每个奖项设立奖金100万美元(约700万人民币)。

它旨在奖励那些在大中华地区,包含中国大陆地区、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

至今天获奖名单公布前,已经产生了16位获奖者得主。


生命科学奖

2016 卢煜明(Yuk-Ming Dennis LO)

2017 施一公

2018 李家洋 袁隆平 张启发

2019 邵峰

物质科学奖

2016 薛其坤

2017 潘建伟

2018 马大为 周其林 冯小明

2019 王贻芳 陆锦标(Kam-Biu LUK)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2017 许晨阳

2018 林本坚(Burn J. LIN)

2019 王小云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获得2020年未来科学大奖的都有哪些科学家。

生命科学奖

2020年生命科学奖获得者:张亭栋、王振义

获奖评语:表彰他们发现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作用

癌症至今仍然是对人类健康最具危害性的疾病之一。几千年来,三氧化二砷(ATO,俗称砒霜)曾被试用于多种不同的疾病,但其疗效一直没有得到可靠的、可重复的和公认的结论。

20世纪70年代,张亭栋及其同事的研究首次明确ATO可以治疗APL(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0世纪80年代,王振义和同事们首次在病人体内证明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APL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在人类探索癌症治疗的过程中,APL曾经是最凶险和致命的白血病之一,张亭栋和王振义的工作使APL治愈率达到90%。

因为他们的贡献,使ATO和ATRA成为当今全球治疗APL白血病的标准药物,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获奖者电话连线感言:

1932年出生于河北的张亭栋,现年已88岁高龄,由于身体原因,很遗憾,未能接通电话。

1924年,王振义出生于中国上海,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大医学院终身教授。在2011年,他曾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当得知自己获奖后,王振义在电话中说:

“我的心情,好的坏的都有,好的呢,觉得我们国家重视科学,重视研究工作,这样对人民有益处。当然,我作为一个受奖者非常高兴,但另一个方面,我非常忧愁,就觉得这个奖为什么给年纪大的人,我96岁了,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你为什么不奖励年轻的人呢?我们年纪轻的人难道没有科学家吗?他们难道没有创新吗?我发现我的方法治疗只是一种急性白血病,不是治疗所有的急性白血病,每天都会有得急性白血病的病人死去,我非常难过,就觉得我们努力了几十年,只解决了一种急性白血病,所以我就好的坏的都有。为什么要把奖给我这个老头子呢.......”


物质科学奖

2020年奖获得者:卢柯

获奖评语: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一直是材料物理领域中最核心的科学问题之一。通常材料的强化均通过引入各种缺陷以阻碍位错运动来实现,但材料强度提高的同时会丧失塑性和导电性,这导致了材料领域著名的长期未能解诀的材料强度与塑性(或导电性)的倒置关系。

如何克服这个矛盾,成为国际材料领域几十年以来一个重大科学难题。卢柯及其研究团队发现了两种新型纳米结构可以提高铜金属材料的强度,而不损失其良好的塑性和导电性,在金属材料强化原理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卢柯团队发现,在金属铜中引入高密度纳米孪晶界面,可使纯铜的强度提高一个数量级,同时保持良好的拉伸塑性和很高的电导率(与高纯无氧铜相当),获得了超高强度高导电性纳米孪晶铜。

这个发现突破了强度-导电性倒置关系并开拓了纳米金属材料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纳米孪晶强化原理已经在多种金属、合金、化合物、半导体、陶瓷和金刚石中得到验证和应用,成为具有普适性的材料强化原理。

卢柯团队还发现了金属的梯度纳米结构及其独特的强化机制。梯度纳米结构可有效抑制应变集中,实现应变非局域化,其拉伸塑性优于普通粗晶结构。具有梯度纳米结构的纯铜样品其强度较普通粗晶铜高一倍,同时拉伸塑性不变,也突破了传统强化机制的强度-塑性倒置关系,被应用在工业界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获奖者电话连线感言:

卢柯1965年生于甘肃华池,16岁上大学,30岁成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生导师,38岁被增选为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最近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18年10月11日,卢柯被任命为辽宁省副省长。

得知自己获奖后,他表示:“非常感谢,很突然,确实没有想到,太突然了。首先感谢评委会认可我们工作,我们从事的学科是很古老的学科,材料科学,我是做基础材料的...这个奖能激励我们做出更高、更好的贡献。

我还不是很清楚是哪一部分获了奖,我这二十多年一直在做纳米金属材料,就是说把金属材料的结构做到纳米尺度以后,大幅度提高金属材料的综合性能。

这个的意义是,我们希望从纳米尺度下调控材料的结构,使他的性能尤其是综合性能大幅度提高。这是全世界的一个大难题,使金属表现出更好的性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2020年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得者:彭实戈

获奖评语:表彰他在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非线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线性数学期望理论中的开创性贡献

彭实戈和Pardoux合作于1990年发表的文章被认为是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BSDE)的奠基性工作。这项工作开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其中既有深刻的数学理论,又有在数学金融中的重要应用。

彭在这个领域一直持续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贡献。彭实戈于1992年创建了非线性Feynman-Kac公式,从而对一大类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给出了BSDE表示。

彭实戈发展了非线性数学期望的理论,这与传统的线性数学期望有本质上的不同,但相似的数学理论仍能够建立。这对风险的定义和定量有重大应用。

获奖者电话连线感言:

1947年,彭实戈出生于山东省滨县。他本科物理学,后来以一篇数学论文进入山东大学数学系。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山东大学数学与系统工程学院教授。

大奖直播中,打了4次电话才连线成功,得知自己获得大奖后,彭实戈起初很淡定,他说:

“我非常高兴能获得未来科学大奖,我想这个奖顾名思义,为了科学在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在我们的土地上。我自己确实是致力于数学与其他科学的交叉。其他科学的发展可以推动数学的发展,数学也会推动其他学科的发展。我想这个奖会鼓励我。”

当得知奖金是100万美元时,他表示自己没有想到奖金会这么高。他打算用这笔奖金来推动他所开创的这个领域的发展......


写在最后

未来科学大奖的评审体系主要参考诺贝尔奖、图灵奖等国际著名奖项。采取提名邀约制和国际同行评议制。

各奖项的候选人由科学委员会审核通过的提名人提名产生,不接受个人申请与社会推荐。所有参与未来科学大奖评审的工作人员(包括科学委员会委员、监督委员会委员)都负有对全部评审工作的保密义务,签订保密协议,保密期为 50 年。

大奖捐赠人:单项奖金100万美元,每个奖项由4位捐赠人共同捐赠

目前,这个奖项已经连续举办了5届,相信在未来,它一定会为大中华地区的科学研究起到更大的激励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