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网友不锈猫发了一篇贴,谈了石宇奇带伤出战这个现象的背后原因,其实可以说得更细一点。林丹老了,谌龙打球太肉,也不指望了,现在男单的压力全在石宇奇这边。石宇奇因为严重腿伤错过了今年重要的世锦赛,没有拿到积分。
所以现在拖着伤腿站在了中羽公开赛的赛场上,令人倍感嘘唏。没办法,他要拿分啊,否则明年奥运资格都难说。他赛后说“训练的时候脚会痛,有些动作还是不敢做,会有一点心理障碍。”
造成这样的一个苦涩局面的,就是国际羽联的新积分改革政策。
基本上从2018年起,国际羽联采取了最新的积分规则,把奥运会、世锦赛和公开赛分了档,并且改革了大奖赛和巡回赛。
通过下面这个图,我们发现国际羽联把比赛档次总体分了三档。
奥运会和世锦赛这两个最强的赛事当然是第一档。第二档的赛事又继续细分了六档,除了年终总决赛之外,就要数三大公开赛(全英、印尼、中国)和其他五个公开赛了。
必须要再说一句,国家队的成绩会影响公开赛的档次,比如韩国的羽毛球下降很快,所以韩国公开赛被降级了。
那么,国际羽联怎么进行档次划分呢?一个是传统,一个就是钱。
传统靠的就是那几大豪强队伍,中国、印尼和丹麦等等,这些地方的受众多,转播多,成绩也好,所以档次就高,另外一点就是看谁拉的赞助多,说白了就是钱。
第二档的公开赛冠军的奖金和积分要超过第一档的亚军。
而且国际羽联还规定了:
若在最近52周中参加10场及10场以下的规定赛事,总积分为每场积分相加之和。
若在最近52周中参加11场及11场以上的规定赛事,总积分取10场最高积分之和。
对于水平不是很突出的选手,那就逼着你每年参加的大赛场次一定要超过11场。
国际羽联还言之凿凿,说“积分之前大家一律平等”,这句话看起来很冠冕堂皇,其实本质上压榨的就是明星级别的选手,比如林丹李宗伟安塞龙谌龙桃田贤斗这些。因为你参加的比赛少的话,积分就会哗哗往下掉,排名低的话,一是拿不到种子选手资格,第二是在国内积分排名选拔中不占先,有因为实力强但是比赛少,积分少而被刷掉的危险。
世界羽联赛事主管达伦·帕克斯还这么说过,不能光看我让你们比赛打得多啊,我让你们挣钱了啊,你们比10年前多挣了多少钱?
当然这也是事实,10年前世界羽联没有对运动员的参赛有强制要求,但当时全年总奖金还不到400万美元。看一下目前的情况,全年总奖金已经超过1000万美元,甚至达到1200万美金。
说白了,就是靠增加比赛数量,尤其是明星的比赛数量拉赞助,引入了很多赞助商,赞助商愿意给金额,主要是他们看到有很多很棒的、世界排名靠前的运动员来参加比赛。所以,这么做是希望能够满足赞助商的需求。有钱能使鬼推磨,为了赞助商,球员们不得不拼了老命。
李雪芮受伤归来
笔者觉得很扯淡的一点,甚至很让我愤怒的一点,就是国际羽联的那些官僚拿羽毛球和网球作对比。
还是这个达伦·帕克斯,他说你们不能说我压榨球员啊,你们看看网球运动员,看他们每年打多少比赛,再看羽毛球运动员打多少比赛,你们的比赛已经少了很多了好吧?
问题是网球和羽毛球能比吗?稍有体育常识的读者都知道,羽毛球对体力的要求绝对要高于网球。羽毛球击球节奏太快,击球回合多,跳跃多,对身体爆发力要求更高。
而且网球搞所谓的绅士运动,中间有好几次休息,有球童捡球,递毛巾,羽毛球运动员还要靠自己捡球,而且如果打满三局,双方运动员累的瘫倒在地上的不计其数。
而我很少看到网球运动员最后累的瘫倒,哪怕打满五局。羽毛球,特别是基于小动作、折返跑短时制动和单位时间内的比较,和网球比,就像短跑和马拉松长跑的关系。
央视有个统计各种球类比赛的体力消耗情况。其中,足球和羽毛球体力消耗最大,网球排在篮球之后,属于体力消耗一般的球类运动。
所以说国际羽联的这个说法很荒谬,足球运动员每年踢45场踢满,就算铁人了,而篮球轻松每年打80多场,难道足球运动员应该因为比赛少而羞愧吗?
李宗伟累的不行了
所以,现在羽毛球运动员比赛数量比10年前多了30%多,实际上是透支了未来30%多的运动寿命。
当然国际羽联也还有说法,说我也没让你们全都参加啊,可以有很多选择。如果我们看积分档次划分,就知道一流选手选择的余地很少,因为第二档后面几个细划分的档次,以及后面的三四档的积分太少了,为了分数,不得不把前面档次的比赛全要参加。
笔者觉得,羽联在未来必须要考虑受伤积分保护政策,让那些真正有实力但因伤无法拿分的一流选手有积分保护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