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巨星接连放鸽子 不爱国真是美国主流思潮?(组图)

今年男篮世界杯,FIBA选了姚明和科比作为形象大使,打响宣传头阵。

在国际篮坛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科比在宣传片中不忘爆粗警告美国队:虽然天赋多,但可别搞砸了(don’t fxxk this up)。






没想到,科比这一波人品,竟然攒成了一口“毒奶”。

美国男篮在拉斯维加斯的集训营还没有开始,人才库就跟被捅了个洞一样,每天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流失球星。

先是里奇-保罗宣布自己的几位主要客户将全部缺席男篮世界杯(不仅包括本来可做美国头牌的戴维斯,还有澳大利亚的本-西蒙斯、加拿大的特里斯坦-汤普森等人);随后另一位头牌人物哈登连同他的强力得分手队友戈登也宣布退出;再后来,全明星级别的比尔、利拉德、麦科勒姆、德罗赞都不打,没到全明星级别的哈里斯、威廉森也拒绝效力。

上赛季入选三套最佳阵容的美国籍球员共11人,10人都拒绝参赛,只剩一个肯巴-沃克愿意打。

本来,美国男篮给人的印象就是大牌球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算詹杜库几位顶级大牌不来,也根本不愁无人可用。但没想到如今的形势,竟是要凑齐一套12人阵容可能都挺费劲,可能需要临时“征兵”了。







有球迷也开玩笑称,美国队这是要逼退波帅吗?上一次梦之队阵容如此朴素,可能还得追溯到拉里-布朗做主帅的时候。

但其实,不管是克朗格洛还是波波维奇,应该都“见怪不怪”。早在2010年世界杯开始前,美国篮协邀请参与过2008年奥运夺金的十位巨星加盟,结果全部被拒,最后他们只好另选12名球员出来,因为没巨星,那支美国队还被戏称为“B队”。

如今球星成群结队拒绝为国效力,在美国媒体上也根本没有掀起多大波澜,与其讨论他们是否具有爱国精神,各路专家宁愿研究刚刚结束的NBA董事会上都讨论了哪些内容。

不要误会,虽然世界杯赛事规模不比奥运会,但这块金牌的含金量仍然非常重,所以多年前奥多姆在湖人夺冠后又加入国家队拿到世界杯金牌,事后还不忘跟科比炫耀:我一个夏天有两冠,你没有。

任何一位篮球运动员,都希望实现NBA总冠军+奥运金牌+世界杯金牌的全满贯。




如此轻巧地拒绝为国效力,对民族荣誉感和自尊心深重的球迷来说,可能有些无法理解。像姚明、吉诺比利这样的巨星也总表示他们一直把国家队荣誉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身体再累伤病再多,也不想错过奥运会。

但在美国社会文化传统中,做出这样的“不爱国”决定,球员根本无需经过多少天人交战——听从自己的内心即可、给出适当的个人理由即可。

这些理由主要就是负荷管理、为NBA赛季备战、以及各种各样的私人和家庭原因(比尔就是因为不愿错过孩子的出生)。即便身体健康,只要心里不愿打,就没人勉强他们,更不会以爱国主义逼迫他们的自由选择(哪怕美国爱国主义其实无比高昂)。

除了自由主义的影响,NBA跟美国篮协井水不犯河水的经营操作,也为两者划下了明确的分隔界限。上世纪80年代,NBA还不掺合国家队的事呢。

在梦之队传统兴起之前,美国男篮甚至不能从NBA征召球员,直到1989年,FIBA才开了绿灯,让NBA球员进入国际赛场,从此极大促进了国际篮坛竞争水平的整体提升。



梦之队在90年代吊打全世界,然而过于随意的选拔和管理,让他们在21世纪初的几场大赛中遭遇耻辱式滑铁卢,到2006年克朗格洛担任篮协主席后,请来篮坛泰斗K教练,才重新规范了制度。

以前美国队的人员变动更加随意,球员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克朗格洛提出“三年服役制”,已经是对这群大牌最大程度上的限制了:如果要打国家队,就要做出服役三年的承诺,三年中,他们都名字都必须进入人才库,等待最终选拔,不能在中途退出。

这也是为什么,每年看美国队人才库名单,都有那么多大牌。但不放弃承诺,不意味着每次大赛都要出战,遇上今年这样的情况,篮协也根本没有办法。总的来说,篮协与NBA合作的前提共识,就是为国效力并非“必然义务”,而是“自愿权利”。

职业化运作,公与私,义务与权利分明,本就是美国社会从上到下的运行规范,即便是保家卫国的军队征兵也不例外。

很难讲克朗格洛当时改革国家队选拔,是否借鉴了美国征兵制度,反正,在美国负责募兵的机关是USAREC,在其中工作的所有特别募兵官(Detailed

Recruiter)也是三年服役制,做完三年的招募工作,就要回到本职岗位上。




从南北战争开始,美国就实行起义务兵役制,当时在联邦军服役的义务兵和志愿兵总数超过260万人。但内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内部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依靠募集志愿军打仗的办法绝不可行。

到美国参加一战,罗斯福总统下令招募临时志愿军,六周时间只招到7万多人。后来威尔逊总统才进行大规模征兵法案改革,配合大规模的反德、爱国宣传,征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约280万人被征召入伍。



而到了二战,以女性(还会以女星作为原型)为主题的征兵宣传画也流行起来,虽然性感但并不放荡,恰到好处的激发着年轻人参战的荷尔蒙。其实这不难理解,毕竟年轻人对爱国的理解还并没有那么深刻,有的时候感官上的吸引更能激发他们体内的激情和斗志。




漫威虚构的美国队长史蒂夫-罗杰斯,在二战时就想志愿参军,但未能通过体能检查。在1940年通过选择性训练与服役法案(STASA)法案后的六年时间,超过千万美国男性被征召入伍,登记在案的备选兵源则达到5000万人。也是因为这样的全民热情,罗杰斯被军队拒绝自然感到无比挫败和羞耻,感觉自己都不配为人。

但在60年代尼克松总统上台后,义务兵役制就逐渐被废止了。义务征兵不受再受民众支持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相较于二战的热情),还是美军在越战中的惨痛经历:

参与越战的美国陆军中,有88%的士兵来自义务募兵(义务兵当时在美军总占比只有16%左右),光在1969年一年,义务兵的死亡率超过50%,在这样的数字面前,民众抵抗情绪日益高涨是必然。尼克松因此在这一年才要求政府放弃义务兵役,转向全志愿兵役。




但在那之前,拒绝服役,还是会被质疑爱国精神。1965年,当美军为了越战放宽选拔限制,穆罕默德-阿里就符合了服役标准。但这位拳王公开表示,他不会为美国服兵役,称战争违背自己的信仰,“我不是逃避征兵,而是觉得我们所有人都不应该参军,除非战争是由真主阿拉发起的。我们不应该参与基督徒或任何非伊斯兰信仰者发起的战争。”



到最后他甚至甘冒天下之大不讳说:“我对越共没啥意见,至少他们没骂过我黑鬼。”

为此,阿里遭遇各级、各地政府官员的警告和控诉,纽约州体育局取消了他参与拳击比赛的资格,世界拳联则收回了他的冠军荣誉。最终阿里被休斯敦法庭裁定有罪,当时陪审团6名男性和6名女性全都是白人。




阿里三次上诉都被拒绝,直到1971年,他的有罪裁决才被推翻,而他也成为反战和“良心拒服兵役者(conscientious objector)”的代表。

不过在NBA,不是所有人都拒绝服兵役,比尔-布拉德利、大卫-罗宾逊、埃尔金-贝勒、KC-琼斯等很多球星都参过军,当时跟着阿里一起搞民权运动的比尔-拉塞尔倒是义务兵役的反对者。至于现任男篮主帅波波维奇,更是爱国之心拳拳(即便他总骂特朗普),年轻时在空军学院接受教育,在服役期间接受了空军情报培训,选择体育这行之前,他甚至考虑过加入CIA当特工。



如今,志愿兵役下的美国军队倒是与普通民众渐行渐远了。没有受到强迫参军的美国民众已经有两代人之多了。1975年,70%的国会议员都有过服役经历,到现在,已经不足20%。而军人子女服役的比例明显高出很多,导致战争成为“家族事业”。

再加上战后科技的发展,也加深了民众与军队的隔阂。虽然老百姓享受的很多科技(智能手机、无人机等等)都跟军工企业息息相关,虽然科技巨头也都给了政府坚决支持军队的承诺,但军队如今的战争任务,的确已经超出传统战场了。

军队的强大,已经得不到民众的参与和理解,普通民众承担保家卫国责任的热情,自然也根本不能跟一个世纪前的美国相比。



美籍华人导演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讲述的也是外国战场与国内民间的巨大鸿沟。李安仍抱持着悲天悯人的态度,同情患上战后PTSD却再难被奉为英雄的普通士兵,但因为太过冷静客观的叙事角度揭穿了疮疤和真相,这部电影在美国国内并不受欢迎,最后血本无归。

人们仍宁愿去看老右派梅尔-吉布森的《血战钢锯岭》、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美国狙击手》,血肉横飞的场面才符合大众对爱国战争片(或是爱国反战片)的期待。李安不受欢迎,是因为爱国从来就不能跟冷静画上等号。

毕竟,美国官方征兵广告历来也基本以这种战争大片作为模板,甚至还出过一款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吸引年轻人关注。这款名为“美国军队(America's Army)”的游戏虽然还算长盛不衰,还得到了游戏大厂育碧的技术支持,但也遭遇很多批评和道德危机。有媒体称这是对少儿的洗脑式政治宣传,培养出暴力狂危害社会。



不过,像《侠盗猎车手》这类反政治宣传、反乌托邦的暴力游戏也同样有道德危机,这里就暂且不表了。只能说在美国,任何社会和政治问题都会被显微镜放大和辩论,只是很多时候真理无法在很短时间里越辩越明,历史车轮从不是直线前进,而是反复回环地慢慢挪动着。

既然民众爱国热情已经不表现为积极参军,为了保证兵源,美军必须拿出足够吸引人的福利待遇。

在2018年,E1级士兵的最低月薪为1638美元,随着等级和服役年限增加,待遇也会上升。但大兵(Private)很少能超过3万美元一年。

下士级别(Corporal)的最低月薪也能超过2000美元,最高则在2600美元左右。

中士(Sergeant)以上,就不再被看作士兵,而是军官了。E5级别的中士最低月薪是2332美元,服役12年可达到3310美元。从E5升到E9,每级都有提升,最高可超过8000美元。

这些工资只是军人收入的一部分,军队中很多士兵还可领取特殊技能、特别任务的津贴。比如去环境恶劣的地方驻军,一个月的就能多拿到50到150美元的补贴。除此之外,住房、饮食、医疗福利都得跟上,还得再加上减税政策,总的来说,当兵仍是钱途很好的一份工作。




当然有很多社会观察家对美国军队与民众的关系表示担忧。领导过美国独立革命、有美国国父之称的萨缪尔-亚当斯就说过:“对人民的自由来说,(常备军)这种军队是非常危险的,士兵们倾向于将自己视作不同于其他公民的人。”

当市场逻辑代替公民义务,运动员对国家队比赛作壁上观,自然也无需感到良心不安——毕竟篮协不会付费他们一毛钱工资,还在索取他们的劳动力,让他们承担受伤毁生涯的风险。

2010年的美国B队仍在世界杯中打出全胜战绩夺金(再不济还有杜兰特呢),今年就算再启用备胎队,他们的信心想必也不会动摇。身体虽然暂时不“爱国”了,但在心理上和口号上的气势是一点都不会减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