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丁车赛33岁车手撞柱身亡引争议 主办方回应(组图)

12月24日晚,在湖南株洲国际卡丁车场举办的第五届24小时卡丁车耐力赛中,来自南京引力卡丁车俱乐部的33岁车手江浩在行驶过程中发生意外碰撞,后经抢救无效去世。

事后,江浩队友及家属发帖称赛事承办方处理事故态度消极,质疑赛道防护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发生事故后应急救援不及时以及疑似未向有关部门报备,引发网络关注。

事故现场,事故发生时间离比赛结束还有17个小时。受访者供图

12月28日下午,该赛事主办方株洲国际卡丁车场负责人唐某回应红星新闻记者称,该车场赛道由专业设计师设计,赛前车手们都会提前“踩场”。而且主办方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终止了比赛,救护车之所以延迟进入是由于赛道车辆多,这项赛事“有向派出所报备”。

但江浩的家属及队友们仍无法接受主办方的态度,称对方应对己方质疑时完全沉默,目前双方仍未就江浩善后事宜达成一致处理意见。家属考虑通过法律途径帮助江浩维权。

车辆剐蹭后失控撞上立柱

33岁车手抢救无效身亡

据“ZICC株洲国际赛车场”微信公号消息,12月24日至25日,第五届24小时卡丁车耐力赛在株洲国际卡丁车场进行,来自全国的28支战队出征,超过200位车手参加比赛,他们需要在24小时内接力驾驶长达1400公里的距离(单圈1.048km,去年冠军做出1347圈的成绩。)

33岁的江浩作为南京引力卡丁车俱乐部车手参赛。该俱乐部负责人陈先生介绍,此次比赛该队一共有7名车手、2名技师以及他本人和一名队员家属来到株洲,江浩被安排在第四位出场,原定跑圈时间为1到1个半小时。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12月18日,株洲国际赛车场微信公号还专门发布推文“南京引力卡丁车俱乐部出征株洲24小时”。推文显示,江浩为6号车手。

株洲国际赛车场公号对江浩的介绍

“比赛时间是24号下午4点到25号下午4点,是一个24小时的接力赛。”该俱乐部队员王先生介绍,江浩出场之前比赛已进行了5个小时,江浩上场10分钟左右,意外发生。

一段时长21秒的直播录播视频,记录下了江浩撞向赛道龙门架钢柱的瞬间:一群车手正在赛道上加速、漂移过弯,在临近赛道起始点的大直道路段,头戴白色头盔的江浩驾驶的20号车与其他车辆发生剐蹭,车头被铲起后车身偏离赛道,并撞向龙门架一侧的钢结构立柱……

事故视频截图

从视频上看,车身是斜着撞向立柱的,江浩本人疑似整个上半身与立柱发生了直接碰撞。而江浩驾驶车辆在与立柱下的水马发生碰撞后直接原地弹起,江浩本人随后斜身瘫倒在座位上。

“整个过程就1秒钟,全场都听到很大声响。”南京引力卡丁车俱乐部负责人陈先生向红星新闻记者回忆,事发瞬间他正在离江浩右后方约30米的赛场边。

陈先生第一时间冲向江浩,并对其进行CPR心脏复苏。一张现场图片显示,陈先生跪倒在地双手托起江浩的头部,而江浩身着黑白蓝相间的赛车服,平躺在赛道边的草地上。

陈先生正在对江浩实施急救。受访者供图

“场地方工作人员只是站在边上围观,甚至都没有在第一时间出动红旗与紧急终止程序。现场都是各车队的工作人员和车手冲入赛道去拦截后方的车辆,充满了各种二次事故的安全隐患。”引力俱乐部在帖文中写道。

让他们更为气愤的是,停在场外的救护车迟迟没有进入现场。“全场人员都在呼喊救护车,最终经过10分钟左右的等待后,(救护车)才到达事发现场。”据同车的引力俱乐部队员观察,救护车上并没有配备除颤仪等紧急施救设备,仅有一个氧气罐,且救护车司机也不知道该将伤员送进哪个医院。

“先去了就近的一家眼科医院,结果医院关门。后同车俱乐部队友又指导他送到株洲市中心医院,但由于中心医院没有可用的ICU床位,最终大约在25日凌晨3点转入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ICU病房。”王先生介绍。

令人遗憾的是,12月25日20时25分左右,江浩被宣布抢救无效身亡。“医生称他是因为头部受到剧烈撞击导致死亡。”王先生称。

队友质疑

赛道防护不规范、救援不及时

赛事疑似未按规定报备

对于江浩的离世,引力俱乐部队员们感到万分悲痛。陈先生介绍,江浩是家中独子,父亲已年近7旬,“他父母得知此消息后,整日精神恍惚。”除卡丁车车手身份外,江浩还是南京某公司市场总监。

陈先生称,江浩离世后,赛事仲裁对此事一直保持沉默,他们与赛事主办方多次交涉,但对方始终避而不谈事故原因,善后协调态度敷衍。无奈之下,他们才通过网络发声。

在陈先生及俱乐部队员看来,此次事故主办方存在失职之处,包括赛道防护不规范、救援不及时以及疑似未按规定报备等。

“江浩驾驶卡丁车已有五六年时间,而且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比赛,不存在新手上场不懂规矩的情况。”陈先生称,“车手的防护设备也是齐全、合格、符合赛事(国际相关技术标准)规定(及在有效期内)的。”

陈先生及王先生均认为,江浩现场发生的车辆碰撞、失控都是赛场上的常见事故,但由于“龙门架的柱子离赛道非常近,只有一个象征性的隔离带,起不到缓冲作用,以致车子失控后车手整个人全速撞击在那个钢柱上”。

王先生还称,缓冲区域内的钢柱底部的水马内根本没有水,其他部位直接裸露,该处并未按照国家体育局场地规范相关标准《卡丁车场技术标准》(2017年12月20日试行版,已于2017年12月21日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会员代表大会期间正式发布。以下简称《标准》)布置缓冲及安全设备。

红星新闻记者查询发现,前述《标准》“五、安全设施”第一款第3条规定,卡丁车场内所有位于安全区域以内的立柱(如灯杆,信号灯架立柱和广告牌立柱等)和构筑物外侧均应设置防护墙,并建议至少预留0.5米的缓冲距离。

《标准》文件“卡丁车赛道专用防护墙”相关规定,根据卡丁车赛道安全仿真结果确定防护墙的位置和结构形式单排防护墙或多排防护墙。规定要求,任何两个相邻的防护墙之间必须牢固连接。

“如果采用轮胎墙,轮胎与轮胎之间必须用螺栓连接并固定。若卡丁车行驶过程中与轮胎墙存在的碰撞角度小于30度,建议在轮胎墙外侧安装一层12毫米加筋橡胶传送带,高度40-60厘米,传送带与轮胎之间必须用两个圆头螺栓固定。如果采用空气垫、泡沫垫或塑料块等其他防撞防护设施,这些防撞防护设施必须获得国际汽车联合会的认可或者具备完整的计算依据和碰撞实验报告,并由国家权威部门出具产品合格证书方可使用。”该规定要求。

根据陈先生提供的现场图片显示,目测龙门架钢结构立柱距离赛道有1米距离,立柱采用水马包裹,其中一个水马破损严重,且立柱上有明显的剐蹭痕迹,疑为江浩头盔碰撞立柱所致。事故现场的图片则显示,江浩的头盔满是血迹。

被撞破损的水马。俱乐部供图

此外,陈先生等人认为,本届株洲24小时耐力赛,疑似并未向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报备,且场地方并未与当地应急医院建立有效联系。“我们致电当地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明确答复该赛事未向他们报备。”

12月28日下午,记者多次致电株洲市应急局官网所留电话,但始终未能接通。

主办方回应

赛道由专业设计师设计

赛事有报备,救护车来自正规医院

这项24小时卡丁车耐力赛全名为“赛卡联盟百力通206动力24小时卡丁车耐力赛”。据其现场宣传物料显示,第五届赛事指导单位为湖南省赛车运动协会、株洲市体育总会,主办单位为株洲国际卡丁车场。

公开资料显示,株洲国际赛车场属于株洲力盛国际赛车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株洲力盛公司),力盛云动(上海)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其主要股东之一。

根据赛事参赛手册,每个参赛车队需缴纳报名费1万6千元,保险费用为31.8元/人/天。比赛冠军届时将获得4万元奖金、奖杯奖牌及价值11500元的全新百力通206发动机。

12月28日下午,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株洲力盛公司法定代表人唐某,他对陈先生等人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回应,并称行业主管单位正在调查事故具体原因,“需要官方先评定事故责任,之后我们才能对外发布。”

对于赛道防护不规范的问题,唐某称,该场地系专业设计师设计,“我们是接受赛车场的管理,规范与否要问设计师。”唐某还表示,赛前车队车手们有对赛道进行提前踩场,“我们也会跟他们讲解整个赛道的情况。”

陈先生对此表示部分认可,他称引力俱乐部于12月21日带车带人抵达株洲(主办方提供发动机和轮胎等,自己带车架),并于12月22日在场地进行了付费练习,“他们介绍的主要是场地多长,有多少个弯道等。”

根据株洲国际赛车场官网资料,株洲国际赛车场是湖南首家具备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资质的国际赛车场,占地面积约900多亩,由FIA二级赛道、综合试驾场、国际卡丁车场、汽车营地公园组成,是集多种业态于一体的体验式、专业性、多功能的国际化赛车场。

其中,株洲国际卡丁车场占地约67亩,是湖南最大的卡丁车场,赛道顺时针方向行进,全长1.048公里,宽8-11米,共设14个弯道,6个左弯,8个右弯,最大直线长度182米,最高时速118.98km/h,纵断面上共设4个上坡和6个下坡。

株洲国际卡丁车场。图据株洲国际赛车场官网

“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我们就出示了全场红旗,立马终止了比赛。”唐某还称,救护车进场有延迟是正常的,“出红旗后我们要把赛车全部收回,救护车才能进来。不然赛车没回来,救护车进去很容易产生危险。”

唐某称,他们是从正规医院找到的正规救护车,且车上配备有两名医生,“整个救护车的配备是专业救护车的配备。”

红星新闻记者就此咨询了株洲市中心医院院前急救中心,一位工作人员称并不清楚此事。“一般大型赛事保障活动是由株洲市卫健委负责医疗保障,如果需要急救中心出动车辆,需要相关政府单位出具公函,且至少是区一级政府。”

对于疑似未向有关部门报备的问题,唐某答称,该项赛事属于商业赛事,有相应的赛事管理办法,“株洲市体育总会是指导单位,是我们的行业主管单位。我们有跟当地派出所报备赛事。”

据悉,12月28日下午,江浩家属及引力俱乐部同株洲力盛公司进行了见面协商,“我们有三点诉求:道歉、赔偿、事故认定,但对方的答复难以让我们满意。家属拟将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