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在一场国际比赛中戴口罩上场打球,被中国网民讥笑为违反科学的“奇葩”做法。面对公众对体育领导层的批评质疑,排球协会出面回应道歉。
中国女排在对伊朗队比赛中,先是戴口罩上场,失一局后摘掉口罩继续
本周四(8月25日),中国女排在亚洲杯比赛对阵伊朗队时,佩戴口罩打了第一局。这一奇特情景让已对各种防疫措施见怪不怪的中国网民大跌眼镜,话题顿时成为热搜。
有人为女排队员吐槽:"看着我都憋得慌",有人称之为"行为艺术"。有的人看到照片后说,"是不是P图呀,一定是有人抹黑我们女排"。
社交媒体上众多用户引述官媒报道指出,戴口罩做剧烈运动,会增加呼吸道阻力,影响供氧,增加人体心肺负担。这可能对肺部、甚至可能对全身造成损伤。
讨论中批评的焦点纷纷指向排球队的上级领导。微博用户"Biubiu的biu"写道,"应该不是什么专业人士的建议,很可能是排协的某位大领导拍脑门想出来的主意。"
排协:忘记提醒摘口罩
26日凌晨,中国排球协会作出回应并对"工作不够细致给大家带来的困扰诚恳道歉致歉"。排协的解释是,比赛之前"了解到参赛队伍中已有运动员感染情况,且中国队个别运动员也有症状,为了防范疫情传播风险,队伍从保护运动员健康出发,要求运动员进入比赛场馆时要统一佩戴口罩"。
但后来"由于临场经验不足,没及时提醒上场运动员摘掉口罩,因此第一局中国女排运动员均佩戴口罩上场比赛。第一局后半程,意识到戴口罩打球对运动员健康不利后,队伍及时进行了提醒,中国女排运动员摘掉口罩完成了后面的比赛。"
摘掉口罩后,中国队扭转了局面,连胜三局,最后以4比1赢得比赛。据《南方都市报》的观察,中国队"开场进入状态较慢,失误偏多",不知是否受到佩戴口罩的影响。
中国队以4比1战胜了伊朗队
排协的解释显然难以让网民买账,人们提出了"责任在谁"以及戴口罩是哪个管理层拍板的问题。有人惊呼难道"全队没个明白人?"微信公众号"有马体"认为这一操作"具备一定的表演性。请看,我们贯彻地比其它运动项目都彻底,都让运动员戴口罩打比赛了,已将工作做到了极致"。
在排协做出回应之前,《环球时报》前主编胡锡进就发文认为"戴口罩比赛肯定不是为了做给国内看的","应该是现场具体原因促成的,它与'政治'、与'动态清零'都不应该有什么关系,因为女排之前与三支球队的小组赛都没有戴口罩。"
前车之鉴
《南方都市报》报道还特别强调,在全球赛事中,排球选手戴口罩参加比赛是有先例的,例如于去年3月的美国女排职业联赛;本届亚洲杯期间,韩国和泰国女排等队伍在热身运动时也佩戴口罩。不过上述例子似乎恰恰说明,在国际排球赛事中,戴口罩打球尚属首例。
有自媒体分析,这是因为中国排协刚刚有过"教训"。今年6月18日,到菲律宾参加男排国家联赛的中国男排,入境后新冠检测结果多人阳性,必须隔离,不得不放弃与法国队的比赛。据中国媒体报道,按规定隔离5天后,感染的中国队员抗原检测"全部转阴"。
但6月23日原定与中国队比赛的德国男排拒绝上场。当时德国之声报道,德国队认为中国队员仅隔离了5天,且未再次进行核酸检测,因而存在安全风险。按照比赛规则,德国放弃比赛,意味着默认中国队以 3-0 获胜。
在当下的局势下,中国运动员赴海外参赛最稳妥的方案是什么?
由中国女排二队出战的亚洲杯原本没有太高的关注度。8月25日,中国女排与伊朗的比赛却突然引爆了舆论,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女排戴口罩”也登上了微博热搜话题。中国女排在第一局中全员戴N95口罩出战,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一局比赛,中国队也输给了对手;余下的比赛,中国女排摘掉了N95口罩,也仿佛卸下了“紧箍咒”,轻松击溃对手。
这个事件本身简单的就像是一道“一加一等于几”的算术题。无论是病毒多么肆虐(何况现在新冠病毒的毒性已经比较轻微了),运动员在高强度的比赛中佩戴N95口罩,都面临缺氧的风险,还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这都是不可取,也是不科学的举动。
必须要承认,在之前的排球赛场也有戴口罩出战的先例。男排亚洲杯期间,中国队的张哲嘉就曾戴口罩出战。再往前追溯,在去年年初,美国女排职业联赛也曾经出现过球员戴口罩比赛的情况。有先例可循,并不意味着这样的举动是合理且科学的。
在6月份举行的游泳世锦赛中,中国选手也是颇为“另类”。他们是领奖台上唯一戴口罩的群体。像张雨霏等选手在合影时能够摘下口罩已经是大胆的举动了。
姑且不论其他国家的选手或者观众是否会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国运动员戴口罩的行为,在新冠大流行尚未完全结束的背景下,中国运动员被要求在赛前或者颁奖仪式上戴口罩尚有情可原,但是在比赛中戴口罩则是匪夷所思,滑天下之大稽。
即便有关方面这一次能够听取舆论的意见,不再强行要求女排姑娘们在比赛中佩戴N95口罩,但仍不足以解决中国选手未来海外参赛的问题,因为新冠就像心魔一样一直都存在。
这与正确认识新冠的毒性其实关系不大。运动员本就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自身的免疫力足够强大,如今的奥密克戎对他们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中国男篮的小伙子们已经“以身试毒”。但是,他们一旦确诊新冠,将被迫缺席一些比赛。这对于大多数个人项目的运动员而言是致命的,对集体项目的影响也显而易见。
但是,在世界已经走向开放的当下,中国选手不可能不赴海外参赛。现在中国游泳队基本采取了闭关的模式,国内没有相关赛事,也基本不派选手赴海外训练和参赛,这对选手们备战明年的亚运会、世锦赛以及2024年的奥运会都会带来消极影响。
参赛就难免会遇到感染的情况。中国男篮在世预赛上一个窗口期和亚洲杯期间,就遭遇了球员大面积阳性的情况。最后,几乎是选择了群体免疫的模式度过了危机。虽然他们在亚洲杯的成绩并不令人满意,但战斗力迅速恢复还是有目共睹。
中国男篮算是度过了危机,但大多数队伍在赴海外参赛时,往往陷入两难的境地。即便赛事组委会不再强行对运动员进行新冠检测,队内一旦出现感染的情况,还是会出现非战斗性减员。集体项目尚有替补可选,对于个人项目的选手来说,错过一场预赛,极有可能带来懊悔终身的遗憾。
我们假设新冠病毒在2024年尚未被彻底消灭,巴黎奥运会就成为了最重要的一道关卡。很多选手其实只比一到两个个人项目,一旦感染新冠,很可能成为了看客。即便被允许参赛,身体状况也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几无发挥出正常水平的可能性。
当全世界正在逐步恢复原有的秩序,已经不再视新冠病毒为洪水猛兽的情况下,中国的运动员选择置身事外显然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在入境政策没有重大调整的情况下,国内暂时还无法举办国际性赛事(国内很多赛事受各地防疫政策的影响,也处于停滞状态),中国选手更多赴海外参赛就成为了检验训练效果的唯一渠道。当然,与国外选手的直接竞争也无比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选手其实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选择拥抱一个更加开放的世界。如何应对新冠,则成为了一道难解的谜题。实践已经证明,现有的疫苗很难预防奥密克戎。而国外基本上都恢复如常,新冠病毒的变得防不胜防。即便是让我们的运动员戴着N95口罩上场比赛,也无法彻底杜绝感染,选手们总需要摘下口罩用餐和饮水,手臂以及其他身体部位也有可能接触到病毒。
我绝不认为,中国男篮在海外比赛期间出现了大面积感染的情况,是因为防疫措施不给力。以我们国家运动队的后勤保障力度,如果都做不到彻底防感染,我感觉基本上可以放弃做无用功了。
对于中国的运动员们来说,“躺平”可能是唯一的选择。一旦在比赛赛前感染了新冠病毒,差不多一周左右的时间即可痊愈,并不会影响接下来的比赛。当然,没有人愿意生病,生病也绝非好事。但从风险的角度来说,在大赛前感染后康复是风险最小的选择,总好过在比赛期间感染。何况,谁也无法保证你在比赛期间是“病毒绝缘体”。
其实,中国男排和中国男篮都已经为其他运动队“打了样”。既然千方百计地防范病毒,都无法做到零感染,反而不如勇敢去面对它。现在中国男篮的小伙子们都已经生龙活虎了(除了几个伤号),再次出现在世预赛的比赛中。这还不足够说明问题吗?
面对病毒,害怕徒劳无益;严防死守,也收效甚微。即便如此,“两害相权取其轻”,这就变成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选择题了。它一定不是最优解,但还有比这更优的解决方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