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办给谁看的北京冬奥?中国主办冬奥的得与失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馆举行时施放烟花。(2022年2月20日)

2022北京冬季奥运会于2月20日正式闭幕,主办国中国以9金4银2铜创历年最佳成绩。此次冬奥,中国展现了软、硬实力,但也因为中国被控侵犯维吾尔少数民族等人权而深陷各国外交抵制的阴霾中。随著冬奥光鲜落幕,中国人沉浸在满满的文化自信中,但赛事期间爆发的“徐州铁链八孩母”事件却持续发酵,曝露出中国黑暗而真实的一面,以及“一个中国,两个世界”的悲哀。观察人士还预估,此次冬奥之后,美中地缘政治角力也恐将越演越烈。

北京冬季奥运为期17天的赛事于2月20日正式落幕。北欧挪威拿下16金,成为本届冬奥的霸主,德国夺下12金位居第二。而东道主中国则赢得9金,胜过美国的8面金牌,且以总成绩9金4银2铜创历年最佳纪录。其中,来自美国、代表中国出赛的归化滑雪女将谷爱凌一举夺下两金一银,成为首位在单届奥运独得三面奖牌的女子滑雪选手。

北京冬奥展现软硬实力

此次冬奥,中国展现出大国的硬、软实力,从高科技场馆、冬奥高铁列车上的5G超高清演播室、AI机器人智能防疫,到选手村使用的高科技床。

位于台北的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赵建民表示,北京是全球唯一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城市,相较于14年前的2008夏奥,中国藉由此次冬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意图昭然若揭。

位于台北的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赵建民

赵建民告诉美国之音:“2008年京奥(北京夏季奥运会)的时候,中国(的)GDP还没有超越日本,所以2008年它(中国)完全是为了改善国家的形象,因为从90(年代)以后,它国家形象就一直不好,说它是兴起的大国,可是绝对没有跟美国争霸的想法。可是这一次看起来,北京希望把冬奥办成一个,它(中国)是国际超强的地位,这样的心态一目了然。”

软实力方面,中国采取“归化政策”,大举招揽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运动员,包括美国滑雪好手谷爱凌来为中国队效力,并投资冰雪运动,号称实现了“带动3亿中国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然而就在归化选手谷爱凌夺冠赢得中国官媒和奥运迷的满堂彩之前,中国社群网络于1月底已连连惊爆江苏“徐州八孩母遭锁链囚禁”的人伦悲剧,而冬奥赛事期间,彭帅争议也持续发酵,同时凸显出中国风光和黑暗的两个极端,引发各界对“一个中国,两个世界”的纷纷议论、以及“哪一个才是真实中国”的质疑。

谷爱凌vs. 徐州铁链八孩母

“徐州八孩母遭锁链囚禁事件”发生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的一名据称生育过八个小孩的女子身上,她于1月底被人发现脖子上拴有铁链,被锁在一间没有门的破旧棚屋角落。该女子遭囚禁的视频经网络疯传,引发广大的舆论关切。但徐州当局经调查后的四次公开通报,说法前后矛盾,更推升中国网络社群“全民办案”的热潮。由于事涉人口拐卖,争议延烧至今仍未平息。而徐州铁链八孩母的真实身分是在徐州结婚的杨庆侠、官方宣称的云南“小花梅”?还是当年在四川失踪的李莹?目前也尚未厘清。

长住英国的香港经济历史学者赵善轩表示,谷爱凌的崛起不代表中国女性主义已经抬头,因为同为“顶流”运动员,中美混血的谷爱凌和土生土长的彭帅,际遇就截然不同。谷爱凌是享有国际光环的运动员,在美中角力白热化的氛围下受到高度瞩目。但彭帅身为中国女性,无论运动事业多么成功,当权力高过一切的共产党领导要“临幸”她时,她没有拒绝的权利,也根本不可能享有真正的自由。他还说,徐州铁链八孩母的悲惨待遇对照谷爱凌的成长经历,更是两个极端。

位于英国的香港经济历史学者赵善轩

赵善轩告诉美国之音:“你看到,在中国是两个中国,一个是富强的,北京奥运要凸显的那个中国(是)富强文明进步的中国。但是还有另外一个中国,在山区、在农村,还是过着封建时代的生活。过去十几年,习近平、中国共产党拿了很多钱,几百几百亿的,去国外发展一带一路,借钱给一些贫穷的国家,但是他没有拿这些钱去发展中国的山区,中国脱贫才能把中国女性的地位抬起来。现实上,还有很多像小花梅、像李莹这样的中国女性,在中国没有受到关注。还有愿意去关注她的人,给人打压不能发声,你看,这个可悲不可悲?”

分析人士指出,谷爱凌与徐州铁链八孩母犹如天堂和地狱之别。他们说,徐州铁链女的人伦悲剧可能源自1990年代的基层农村,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人均GDP不过几百美元,人口拐卖问题频发,但对此犯罪现象,农村社会似乎并不以为意,而家族间就算知悉亲人拐卖人口也会彼此袒护。不过,随著文明发展提升,这成了中国不能不面对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刑事犯罪。

因人权遭各国抵制 冬奥失分

资讯封闭、人权得不到保障,一直是中國的沉疴宿疾。冬奥开幕之初,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便因中国迫害新疆维吾尔等人权争议发动了外交抵制,以此彰显各国不愿沦为中国想通过冬奥洗白人权记录的帮凶。

对于中国不断恶化的人权迫害,位于台北的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学者韩晓明(Jonathan Henshaw) 表示,面对冬奥这类大型国际盛会,中国的“管控”更是严格,人权受迫害的状况也愈演愈烈。

位于台北的中研院近代史所研究所学者韩晓明 (Jonathan Henshaw)

韩晓明告诉美国之音:“人权的角度来讲,中国举办这种很大的活动,每一次都对人权带来比较不好的影响。因为政治的体制,举办国际的运动会,不要发生负面的东西,所以应该被抓的人都会被抓起来,对公民社会的控制,会变成更严格。”

针对中国人权的批评声浪,中国外交部一概否认,并反过头来指控外界将体育政治化。即便中国一再坚持奥运会不谈政治,但北京从冬奥开幕当日就上演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高峰会的政治秀,到北京冬奥组委会发言人严家蓉于2月17日的记者会上,公然宣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称新疆强迫劳动为谎言,都一再自我打脸。

除人权外,分析人士指出,本届冬奥也凸显出美中关系的紧张局势和大国博奕的加剧。例如,美国华裔选手陈巍(Nathan Chen)拿下男子花式滑冰的金牌却惨遭中国网友出征(群起而攻之),骂他是“叛徒”,还揪出他支持人权的所谓“辱华黑历史”。同样身为亚裔的谷爱凌,因代表中国出赛,也遭美国民众大骂“叛徒”,让美籍亚裔族群的忠诚度再度受到关注。

对此,台湾中研院的韩晓明相当担忧美国人对亚裔的歧视问题,他认为美中关系一紧张,亚裔将是最大的受害族群。不仅仅是奥运会或美国,欧美社会普遍对“泛亚洲人士”的恶意恐在冬奥后越演越烈。

倾国家之力发展冰雪运动

自2013年申奥成功以来,中国倾全力发展冰雪运动,习近平也多次公开表示对冰雪运动的重视。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高达3.46亿人,已实现习近平“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另外,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吿》,2021-2022年的冰雪季,中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可望再达3.05亿人次,并创造高达3,233亿元人民币(517亿美元)的旅游收入。

位于台北的政治大学外交学系副教授吴崇涵对此,位于台北的政治大学外交学系副教授吴崇涵表示,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冰雪经济,像北京近郊的多座滑雪胜地,已是中产家庭冬天最时兴的运动。除滑雪外,也衍伸出泡汤、购物和冰上游乐等“冰雪消费”。

吴崇涵告诉美国之音:“不只滑雪、滑冰,中国在发展这个新的经济项目,改善国内经济水平,甚至弥补城乡差距,因为东北人口流失严重,失业率很高,自从钢铁业下降之后,呈现很低迷的情况,人口都往东南沿海移动,所以,很多离乡或下岗人士可能都从沈阳或吉林出来,他们(中国)现在积极地想要把东北这块利用冰雪经济把人口再拉回来。”

冬奥成效的得与失

随着冬奥顺利落幕,北京在主办成效上可说有得有失。

部分观察人士认为,在新冠疫情和西方国家外交抵制的严峻挑战下,冬奥顺利闭幕便算是取得成功,也显示中国的国家实力。文化大学的赵建民认为,中国采“举国体制”,倾注国家资源培养运动员,从赛事层面来看,冬奥相当成功,不过冬奥期间,美中竞争越发激烈,未来恐加深两国间的冷战。

另有分析人士认为,冬奥的风光无法掩盖徐州铁链八孩母事件的真实黑暗,尤其中国至今似乎无意改善饱受国际抨击的人权记录。他们还说,中共之所以不顾疫情也要办冬奥,是因为习近平要巩固权力,以便在二十大上顺利连任,在此前提下办的冬奥只是在消耗国本,损害改革开放的成果,并不能算是成功。

香港经济历史学家赵善轩则认为,这次冬奥成效对中共来说利大于弊,展现了内部典型的“党政军民学”治理思维,未来,在习近平开创新时代的口号下,中国还会趁着冬奥之势,继续崛起。

赵善轩说:“未来三到五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因为疫情的原因平稳发展。所以,‘东升西降’未来还会扩大差距。但是问题(在于),习近平在搞‘勿忘初心’,要把中国回到共产主义。看看习近平是不是做到底,把民营经济继续打残,把公有经济完全取代改革开放的成果。如果他这样做的话,中国在中长期来说,肯定会被西方迎头痛击。”


相关报道:办给谁看的北京冬奥?

中国所举办的2022北京冬奥正式于周日落幕,德国之声访问多位专家,请他们协助分析中国政府如何试图运用冬奥向国内和国际观众进行宣传。

北京冬季奥运正式于2月20日落幕。

(德国之声中文网) 在过去的两周里,当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争夺奖牌之际,许多人也将这一事件视为中国重塑其国际形象的机会。

纽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中国政治问题专家布雷迪(Anne-Marie Brady)上周五 (2月18日)告诉德国之声:“中国官媒只能采取一个方式报导北京冬奥,那就是正面的叙述。他们必须忽略任何负面的内容。”

《纽约时报》上周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外国媒体和中国媒体在冬奥新闻会中提出的问题如何反映了他们在报导冬奥会时所采用的不同观点。

耶鲁大学法学院蔡元培中国中心的研究员Yangyang Cheng则认为,中媒与外媒报导中的鲜明对比,有助于中国政府向国内观众说明西方媒体和西方对中国有偏见。她说:“我不认为中国官媒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在乎西方国家对其的看法。”

国际奥委会2月16声称有近6亿的中国人观看了冬奥会。香港中文大学的讲师杜文哲指出,这可能证明北京冬奥在中国国内还是比较受欢迎的。他告诉德国之声:“我也认为这显示了2022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观众群仍是中国民众,而相对的,北京冬奥在全球受到的关注度并不高。”

冬奥中的人权议题

专门研究体育与政治关系的香港中文大学兼任讲师杜文哲 (Tobias Zuser)说,中国并没有想透过冬奥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而是试图通过冬奥会向国际社会展示其自信。他告诉德国之声:“他们正在加倍强调他们对有争议问题的看法,而不是完全回避批评。”

在冬奥开幕式上,中国指定北欧混合式滑雪汉族选手赵嘉文和维吾尔族越野滑雪选手迪妮格尔·依拉木江点燃奥运圣火。这个做法受到了人权活动家和外国政府的广泛谴责。

冬奥前,美国与多个民主国家宣布对北京冬奥进行外交抵制,人权组织也批评中国政府意图透过北京冬奥来洗白其有争议的人权纪录。

在冬奥开始后,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连串的反制措施。在冬奥开幕式上,中国指定北欧混合式滑雪汉族选手赵嘉文和维吾尔族越野滑雪选手迪妮格尔·依拉木江点燃奥运圣火。这个做法受到了人权活动家和外国政府的广泛谴责。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格林菲尔德 (Linda Thomas-Greenfield) 将中国政府的选择描述为试图转移国际社会对中国侵犯人权的注意力。然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却称,他们将中国的举动视为“一个可爱的概念”,并否认在批准该提案时,考虑了依拉木江的少数民族背景。

除了任命一名维吾尔族运动员为火炬手外,另一名在冬奥期间引起世界关注的运动员是中国网球明星彭帅。自去年11月以来,她的安危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她去年11月在微博上发文指控中国前副总理张高丽对她性侵并删帖后,突然从公众视野中消失,这也导致几个民主国家对北京冬奥发起外交抵制。

然而,在冬奥会期间,彭帅不仅与国际奥委会主席托巴赫 (Thomas Bach) 举行了私人会晤,并首次接受西方媒体的采访。但在采訪中,彭帅否认了对张高丽的性侵犯指控,并表示她从未失踪。

在她公开出现在一些奥运比赛中之后,外界仍然对她的安危充满疑虑。部分活动人士将这次采訪描述为另一次强迫认罪,而采訪彭帅的法国记者也说,他仍无法透过该次摋访确定彭帅是否安全。

耶鲁大学法学院蔡元培中国中心的研究员Yangyang Cheng表示,中国政府对外展示维吾尔族运动员或彭帅就像是在完成例行公事,而此举似乎反映他们并未真正努力想解决严重的人权问题。

北京的冬奥外交

专家也表示,中国政府把奥运作为一个经营外交关系的场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奥运会开幕式前会见了俄罗斯总统普京,普京在会面后赞扬了两国之间“前所未有的关系”。

纽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中国政治问题专家布雷迪说:“由于过去两年新冠疫情导致很少有国家元首能出访,能到中国出访的国家元首便更少了,所以中国政府利用少数外国贵宾出席北京冬奥的机会来进行双边会议并不奇怪。”

根据央视报道,习近平还利用与阿根廷总统阿尔贝托·费尔南德斯的会晤,确认这个南美国家将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基础建设计画。一些专家说,习近平把奥运会变成中国取得一些外交胜利的场合,并不罕见。

中国历史学家章立凡说,中国在这次的外交会见中,承诺给阿根廷230亿贷款让其参与一带一路,这也让外界难以衡量中国这次冬奥外交的成效。他说:“总而言之,撒币不少,成效难说,花的都是中国纳税人的钱。俄乌冲突若达成最终妥协,主要还是法、德外交的努力,很难解释成是中国撒币买单的结果,美国丝毫没有放松对中国的围堵。”

在冬奥会期间,中国网球女将彭帅不仅与国际奥委会主席托巴赫 (Thomas Bach) 举行了私人会晤,并首次接受西方媒体的采访。

在冬奥开始之前,中国政府一再批评外交抵制是将冬奥会“政治化”的举动,并警告外国运动员不要在冬奥期间发表违背奥林匹克精神的言论。国际奥委会也警告说,将冬奥政治化可能会成为一个“危险的先例”,威胁到奥运会的未来。

2月17日,北京冬奥组委会(BOCOG)的女发言人严家蓉对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发表了评论,同时也将外媒对中国迫害新疆维吾尔人的指控描述为“谎言”。之后,国际奥委会立即与北京冬奥组委会召开会议,国际奥委会主席托巴赫也向媒体重申,北京冬奥组委会和国际奥委会都致力于保持政治中立。

根据《奥林匹克宪章》,在任何奥林匹克场地、场馆或其他区域,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示威或政治、宗教或种族宣传。然而,一些专家认为,试图将政治与奥运会真正分开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香港中文大学的讲师杜文哲告诉德国之声:“基本上不可能把这两者分开。不同的主办国可能会有不同的议程,而当主办国更强调国家身份时,我们通常也会看到更多的民族主义元素被纳入奥运当中。”

谷爱凌代表中国?

另一位在冬奥会期间成为关注焦点的运动员是中国自由式滑雪明星谷爱凌。她在冬奥会成功为中国赢得三枚奖牌,这些成就也被中国和外国媒体广泛报道。当她在2月8日赢得她的第一枚金牌时,中国官媒《环球时报》英文版将该胜利称为“历史性的成就”。而当关于谷爱玲的国籍问题成为外国媒体报道和网上讨论的焦点时,《环球时报》也为谷爱凌辩护,称美国媒体对她的报道都是“负面的”。

不过,中国官媒对谷爱凌的支持也使一些中国评论员提醒媒体应该要谨慎报导与谷爱凌相关的议题。《环球时报》的前总编辑胡锡进曾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提醒中国媒体不要过分夸大对谷爱凌的赞美,因为现在还不清楚她之后会更愿意与哪个国家有连结。

虽然民族主义者继续在社交媒体上对谷爱凌和她在冬奥会取得的成就表示钦佩,但其他中国网民也表示,他们很难对谷爱凌相当优渥的成长经历产生共鸣。尽管人们对她的看法不一,但谷爱凌在中国互联网上仍然有压倒性的人气。

耶鲁大学的研究员Yangyang Cheng说,在中国,很少有人能够对谷爱凌的成长经历产生共鸣,所以中国人对她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憧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