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帝国统帅”:当国乒冠军成为地表最强IP




他的希望在这几年全部实现了,国乒的世界冠军有意无意开始“IP化”。



作者:《环球人物》记者

张丹丹 王媛媛

刘国梁刚刚过完43岁生日。

43年前是1976年,世界乒乓球界并没有发生什么值得记录的事情。两年一届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以下简称世乒赛)在前一年办了第33届,下一届还得一年后。1976年是一个过渡期,而中国乒乓球已经在经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后,重新站上了巅峰。

每一个王者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国乒的故事与刘国梁相遇时,已经到了13年后的1989年。那一年,国乒遭遇滑铁卢,在第40届世乒赛赛场,中国男队0:5惨败给瑞典队,跌落到至暗时刻。刚进国家青年队的刘国梁才13岁,只能在训练场上拼命练球。

再往后,举全国之力夺回乒坛王者地位的国乒不仅走出低谷,而且创造了一个接一个的光辉时刻。刘国梁身在其中,既是荣耀的贡献者,也是荣光的享受者。他成为中国男乒历史上第一个拿下大满贯的运动员,又在盛年时转身走上教练岗位,带出一批世界冠军徒弟。

在他执教的十多年间,中国体育发展史进入了新区间。2008年,我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并站上奥运金牌榜榜首。在荣誉到达顶点后,人们开始思考体育价值的回归,唯金牌论不再是衡量运动员价值和意义的唯一标准。在体育界,改革走向深水区,旧的价值观逐渐退场,新的方法论开始搭建。



△2012年8月8日,刘国梁(右二)和弟子们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团决赛现场。




容国团夺冠,才有了“红双喜”

在刘国梁打球的时代,乒乓球已经被公认为中国国球,尽管它是一项舶来品。

19世纪末,英国人发明了在餐台上打球的运动,逐渐发展为乒乓球,并迅速在欧洲和亚洲流行起来。彼时,我国正处在动荡的清朝末年,乒乓球运动在邻国日本红火一时,中国却乏人关心。直到1904年,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午从日本买回10套乒乓球器材,这项运动才传入中国。1952年,毛泽东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同年,中国乒乓球队成立,首届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举行。在新中国,这是成立得相当早的一支国家队,后来成为“三大球”的排球——其国家队还要稍晚一年才成立。

舶来品何以成为国球?关键一步在1959年。当年,在联邦德国多特蒙德举行的第25届世乒赛上,中国选手容国团夺得男单冠军。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世界体育比赛中拿到的第一个冠军。周恩来亲自将我国生产的乒乓球命名为“红双喜”,寓意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和第一个世界冠军诞生的双喜临门,举国上下掀起乒乓球热。



△1959年,容国团(中)夺得第25届世乒赛男单冠军。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世界体育比赛中拿到的第一个冠军。



尽管当时各方面条件都很差,但乒乓球运动有天然优势,一张球台、两个球拍、两个人即可,对场地、设备的要求都不高,因而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个群众基础延续到了今天,刘国梁2017年2月在微博上科普:“全国乒乓球的专业选手有2000人、业余体校选手3万人,此外一周两次以上、一次一小时以上的乒乓球运动参与者有8300万人。”在运动选择已经极其多样的当下,这些数字远超其他球类。

在国乒的训练基地里,有一面荣誉墙,容国团的照片摆在首位。他所创造的历史突破仅仅是王者之师的起点,从1959年到1967年(之后受“文化大革命”影响中国缺席了两届世乒赛),我国选手在世乒赛上拿下了男单、男双、男团、女单等多个冠军。

值得一提的是1961年,北京承办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际赛事——第26届世乒赛。周恩来亲自过问比赛的器材生产,因此有了原上海乒乓球厂、上海球拍厂、上海体育器材一厂和三厂联合研制的“红双喜”乒乓器材。国家体委举全国之力选调了108位乒乓球运动员进行集训,被称为“108将”。他们也不负众望,在这一届世乒赛上首次拿下男团冠军和女单冠军。

在向国际社会展示新中国形象的过程中,乒乓球敲开了世界的大门,甚至让中美关系破冰。乒乓球虽未被法律定义为国球,但已经在实际意义上成为国球,有群众基础、有崇高地位、有国际荣誉。





大满贯“老瓦”输给了小将刘国梁

从容国团时代起,在世界乒坛,中国队总是让人望而生畏。但强大如斯也有低谷。1988年,乒乓球首次进入奥运会,国乒却兵败汉城,仅获得男双和女双两项冠军,与预期相去甚远。1989年,第40届世乒赛上,中国男队更是打出0:5的成绩,败给宿敌瑞典队,男单、男双、混双均未能夺冠。

这是刘国梁初入国家队时。几年前,这个河南的天才少年打遍北京什刹海体校,难逢敌手,被乒乓球传统强队八一队看中,穿上军装为国效力。在国家队队员的选拔机制中,这是最为常规的路线:有天赋或喜爱这项运动的少年首先进入业余体校打球,优秀者进入省队,参加全国及省内的各种比赛,在全国大赛上表现出色的人有机会进入国家队。刘国梁很快崭露头角,13岁进入国家青年队,那正是国乒遭遇大败局的一年,也是青年队主教练尹霄在队内启动“直板横打”改革的第一年。刘国梁是尹霄着力要培养的好苗子,至今,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尹霄仍评价当年的小刘国梁“是我们国家最好的少年队员”“他爱琢磨,还会自己加假动作,创造出了勾手发球,真是了不起,拔尖!”

那一年,体育界的池水被足球狠狠搅动了一番——中国足协经过两年改革正式建立起甲A联赛机制,开始推动足球运动走职业化道路。足协的试水虽然救不了国足的“臭脚”,但体育运动的职业化与市场化在今天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发展趋势。

对承载着国家荣誉的国乒来说,大刀阔斧的改革为时尚早。当时的改革主要围绕技术改进,只动“小手术”。即便这样,“直板横打”改革仍然遭遇各省的强烈抵触。所谓直板横打,就是将原本贴正胶的球拍改贴反胶。当时在国内流行的正胶直板快打显现出明显缺陷,反手没有进攻。如果改练反胶,优势明显,击球旋转力强、稳定易控制,适合应对欧洲的弧圈型打法。“青年队有8块正胶,背面都是光板,我就只留下两块正胶,一块给了刘国梁,但要求他的球拍背面也要贴反胶,其他都改成了两面反胶。”

尹霄回忆:“刚开始大家不适应,青年队出去打比赛,还打不赢省队,各省领队的意见都很大。”将刘国梁输送给国家青年队的八一队,其领队甚至在一场比赛后抢过刘国梁的球拍,当着尹霄的面一把撕掉球拍背面的反胶,不准刘国梁再练新技术。尹霄扛住压力,当面回应:“不贴回去,你就把他领走!国家队不需要他!”

在1989年遭遇滑铁卢之前,国乒的正胶直板快攻打法已经被对手摸得相当透彻。到1991年世乒赛时,中国男队仅获得男子第七名,女队也丢掉了捧了16年的世乒赛女团冠军奖杯——考比伦杯。尹霄在青年队的改革,就是为了这支队伍长大到为国出征时,能用新技术战胜对手,夺回失去的乒坛霸主地位。在当时的国家体委领导李富荣和徐寅生的支持下,“直板横打”改革得以实施三年。此后,国乒吹响了复苏的号角。小将刘国梁首先挑起大梁。

刘国梁练的直板横打有如大杀器,1991年他从青年队破格升入了国家队。第二年的中国乒乓球公开赛上,这名16岁的小将初登国际舞台,连挑6名一流高手,一战成名。这也是刘国梁与长期世界排名第一的瑞典老将瓦尔德内尔的首次相遇。当时的“老瓦”风光无限,刚刚集齐了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三大冠军,是世界乒乓球史上第一个大满贯得主。没想到,带着全世界仰望目光的“老瓦”来到成都参加公开赛,却输给了小将刘国梁,让人大跌眼镜。“老瓦”更是想不到,刘国梁从此会成为自己的宿敌。

1995年,第43届世乒赛在天津举办,这是中国队夺回乒坛霸主地位的关键时刻。上一届,中国队在复苏路上重新夺回了男双的金银铜牌以及混双的金牌,这一届需要冲击更好成绩,但“老瓦”如同拦路虎一样挡在男单夺金的路上。

在对阵刘国梁之前,“老瓦”一场未输。中国队王涛、马文革、孔令辉等强手如果遇上他,也没有必胜的信心。于是,队里派出了刘国梁。战事并不顺利,尽管刘国梁先赢两局,但随后被“老瓦”扳回两局。决胜局战到关键时刻,尹霄在一旁很是着急,如果刘国梁冲不下“老瓦”,后面都危险。回忆至此,空气中都弥漫着紧张,好在尹霄轻松一笑:“他心态好,果然用反胶冲下来了!”瓦尔德内尔8年来第一次被踢出世乒赛男单四强,中国队则在在时隔14年后,再次包揽7项冠军。

刘国梁与邓亚萍、王涛等共同创造了一个群星璀璨的乒乓时代。他与孔令辉搭档的男双组合被认为是乒坛完美的“双子星”,联手夺得第44、45届世乒赛男双冠军和1996年奥运会男双冠军。刘国梁则在中国男乒历史上第一次将奥运会、世乒赛和世界杯冠军集于一身。


△1999年第45届世乒赛上,刘国梁(左)和孔令辉获得男双冠军。这对“双子星”组合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咬牙割掉对雅典的幻想,

带队参加北京奥运

当中国队重回乒坛巅峰后,地位几乎不可撼动。尽管各国教练和队员都在研究中国队的打法、战术,但鲜有突破。

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也是一个群狼环伺的时代。1999年,国际乒联主席的接力棒从中国乒乓泰斗徐寅生手中交接给加拿大人沙拉拉。一场改革风暴迅速席卷:小球改大球、21分制变11分制、无遮挡发球、奥运新赛制等重大变化纷至沓来。这一系列规则变化让我国乒乓球迷大为不满,认为这完全是针对中国队而进行的改革。当时,刘国梁以直拍快攻为主要打法,他的球拍正面贴正胶,打出的球速度极快,杀伤力大。而国际乒联的改革中包含一条:限期取消正胶,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不能再使用。至于小球改大球,是将原本正规比赛使用的直径38毫米小球改为直径40毫米大球,大球比小球重了0.7克,球速直接下降13%,旋转速度下降21%,这显然削弱了中国队的最大优势。

1999年到2008年,是乒乓球运动发展史上规则改变最为频繁的10年。这种变动,于比赛而言,是尚未适应的队伍拿不到好成绩;于运动员而言,是训练多年的优势打法一朝清零,以致不得不提前退役。球迷忍不住斥责这些规则的修改对中国队极不公平。但身处风暴中心的国乒很快调整了训练方向,适应新规则。毕竟,与其浪费精力打口水仗,不如抓紧时间训练。

在这个时期,刘国梁走出了赛场。2003年,他出任国乒男队主教练。这一年,距离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个夜晚已经过去两年。

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承办夏季奥运会,每一支国家队都在为2008年那个夏天而战。刘国梁之所以选择转身走向教练席,也是为了北京奥运会。他向《环球人物》记者吐露心声:“我想继续实现自我价值,想参加2008年奥运会。可当时连2004年奥运会都还没到,这么长的时间,我作为运动员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机会几乎为零,怎么办?我就咬牙割掉了自己对雅典奥运的幻想,选择退下来积累几年执教经验,带队参加北京奥运。”

这种选择对一名正当盛年的顶级运动员而言并不容易。回想当时的情景,他有很多感慨:“其实退役时,我和孔令辉的双打还有绝对优势。退下来那半年多时间,我感觉太难了。取舍完之后,有很多遗憾和后悔。”家人和朋友都知道他对赛场的渴望。妻子王瑾告诉我们一个细节:“他退役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跟我说晚上又做梦了,梦见自己又拿拍子去参加比赛。”尹霄在刘国梁初执教鞭时负责协助他完成转型,回忆起那段时间,尹霄印象尤深的是:“他想打球,想比赛。”

最终,刘国梁仍然是幸运的那个。2008年,他作为男队主教练参与带领国乒在北京奥运会夺得该项目的全部金牌——几十年来数以万计的乒乓球运动员与教练员中,刘国梁是摘星的那几人之一。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队一举拿下51枚金牌、100枚奖牌,高居金牌榜首位、奖牌榜第二。在体育强国的道路上,北京奥运会交出了一份堪称完美的答卷。

事后看来,这是一个分水岭,关于体育与个人。当国家荣誉达到顶点后,人们开始关心运动员的个人命运。北京奥运会上,最受关注的明星并不在包揽金牌的国乒,而是田径队的刘翔。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在110米栏项目追平世界纪录,

拿下金牌,被称为“亚洲飞人”。他背负着巨大期待站在北京奥运会110米栏赛场,却因伤黯然退赛。一时间,网络上对刘翔的攻击铺天盖地,他从“民族骄傲”变成了“民族耻辱”。刘翔同样走了最为典型的运动员输送路线:从体校到省队,从省队到国家队。他的青春年华都在训练中度过,在取得巨大荣誉后却留下满身伤病与骂名。这过山车般的命运引发反思:对于为国家荣誉奉献了青春的运动员,不应该唯金牌论。去年,纪念北京奥运会10周年之际,网上还出现过一个热门话题:我们欠刘翔一个道歉。

当运动本身的价值和运动员个人的价值开始回归,体育产业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让运动员后半生也有平台来打球”

这份活力最先表现在足球产业上。1989年就开始尝试职业联赛的中国足球,在上世纪90年代诞生了一批极具商业价值的球星。之后,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在1995年诞生,出现了姚明、王治郅、易建联等球星。两个“大球”的职业化,点亮了体育产业的市场前景。以CBA为例,2018年10月,媒体报道新赛季版权费卖出约4.5亿元,招商赞助收入达到8亿元。这与其他运动项目需要财政拨款已经完全不同。

乒乓球作为国球,职业化的步子却没有这么快。何时改革,需要契机。2013年,刘国梁发起了一次直通巴黎世乒赛的网络投票,网友票选的前三名运动员可以参加直通赛。投票活动在四大门户网站同时进行,仅一天就吸引了几十万张选票,后来还因个别选手票数激增而引起刷票质疑,很是热闹了一阵。票数能反映热度,乒乓球运动员受欢迎的程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刘国梁心中暗喜,他对《环球人物》记者说:“2008年我们包揽了冠军,2012年我们又包揽了冠军,可那时我们还是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社会价值,媒体的关注度也不够。2013年做投票,是希望媒体来宣传,来帮助我们向社会、向粉丝传递价值。那会儿就觉得有人关注真好,希望有球迷有粉丝,希望年轻人关注,希望媒体关注,希望厂家和商家关注。”

他的希望在这几年全部实现了,国乒的世界冠军有意无意开始“IP化”。在日本媒体的报道中,刘国梁是“乒乓帝国的统帅”,马龙是“地表最强男人”,张继科是“帝国绝凶虎”,张怡宁是“大魔王”……这些称号漂洋过海传回国内,与年轻人的喜好吻合,进一步强化了运动员的品牌效应。现在,张继科的微博粉丝有1022万人,马龙、许昕等队员的微博粉丝也都在百万人以上,超过许多影视明星。聚集在国乒周围的粉丝越来越多,乒乓球改革理应顺应变化,有所突破。刘国梁野心勃勃地说“要捅破天花板”。




△在一款名为“少女乒乓物语”的游戏中,有一个被称为“乒乓帝国”的国度。其中,张继科被叫作“帝国绝凶虎”,张怡宁被称为“大魔王”,刘国梁则被是“乒乓帝国的统帅”。

如果说包揽大赛奖牌是运动项目的天花板,那么国乒触摸了多年天花板之后,可以看看上面还有什么了。刘国梁的思路很清晰:立足于当下,将备战2020东京奥运做为重中之重;着眼于未来,做好乒协的战略布局和顶层设计,将乒乓球朝着职业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大力推进。

在外界看来,中国乒乓球光芒四射,但身在其中的人其实也面临诸多难题。比如青少年参与乒乓球运动的热情下降,国乒成绩虽好但商业价值不高,世界乒乓球发展不均衡,运动员收入低、影响力有限等,国球需要打破的困局并不少。

刘国梁说自己是个有野心的人。他的野心,在于找到突破口,激活中国乒乓球运动的造血能力。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的采访时,他频频提到要把乒乓球国际职业联赛办起来。这件事关系深远,第一个影响的就是乒乓球运动员。刘国梁说:“运动员从小打球,很辛苦,退役后怎么办?不能说体育只在他的前半生重要,后半生他也应该有平台来打球、来施展才华。这是乒协主席要做的事情。”

在乒协换届发言时,他更是掏了心窝子:“我总是想,在我已经退役了整整16年后的今天,我们的运动员还只能将梦想寄托在4年一次的奥运会上吗?那些没有搭上奥运之旅的运动员们,他们为之奋斗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还这么狭窄吗?”

职业化可以破解很多难题,刘国梁想得明白:“对上,职业化可以作为举国体制的有力补充,提高竞技水平,延长运动寿命,留住专业人才,确保东京奥运目标的实现,同时为中国体育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使中国体育的塔尖更高更强。对下,职业化可以促进全民健身的开展,夯实中国体育的塔基,使中国体育的基础更深厚更广阔,还能逐步催生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体育名片,带来极为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他的目标是将乒乓球赛事打造成国家体育名片。“不能让中国乒乓球队打赢了世界却输给时代。一旦职业化推起来了,中国乒乓球在未来可能拥有网球、高尔夫球这样的世界影响力。”与之相匹配的,是产业化进程,如赛事的电视转播版权费、各级赞助商、广告费、IP衍生品的销售收入等,完全可以建立一系列配套产业,实现乒乓球运动的自我造血。职业赛事的影响力也必将反射到全民健身上,推动乒乓球运动在民间的蓬勃发展,从而实现职业体育和全民健身的相互促进。



△2018年3月30日,湖南省隆回县举办全县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



这甚至可以改变世界范围内乒乓球运动低迷的现状。去年,沃尔特等欧洲乒坛老将问刘国梁:“你觉得乒乓球未来会好还是不好?”他信心满满:“一定会好。”

对新一届中国乒协主席而言,他认为中国乒乓球责无旁贷,有义务、有能力扛起推动世界乒乓球发展的大旗。

对中国乒乓球而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一切都已准备就绪。东风起,战鼓就要擂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