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首场国际测试赛“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10日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落下帷幕。
测试赛邀请荷兰和韩国的运动员与中国队一同参加,三天比赛决出12块金牌,是一次对赛事筹备的“全要素测试”。
10月10日,荷兰选手在女子1500米比赛中。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疫情防控井然有序
为了确保安全,国家速滑馆场馆团队配合属地政府,按照赛时防疫要求,对入境涉奥人员做了全流程、严格的闭环管理,筑牢“外防输入”屏障。
疫情防控从入境关口开始。本次赛事涉及60名外籍人员,其中四名外籍制冰师于8月27日入境,按照中国疫情防控要求进行了集中隔离和健康监测。
另外56人,包括国际滑联官员、国际裁判、韩国和荷兰运动员及随队官员、国际奥委会代表以及外籍技术人员等,在冬奥组委相关部门支持下,采用临时航班陆续抵京,并完成登机前健康监测及核酸检测。
抵达首都国际机场后,他们乘坐专车至酒店开始闭环管理;所有外籍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比赛期间,场馆团队在专业防疫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将场馆分为“闭环内”“闭环外”两个圈层,不同风险等级人群在各自区域活动,比如运动员们在闭环内,媒体记者等在闭环外,实现“分区不重叠、流线不交叉、边界须严管、人员不跨区”。
自10月5日起,速滑馆场馆团队严格落实赛时疫情防控各项措施,闭环外人员每两日进行核酸检测,闭环内人员每日进行核酸检测,并对入境设备物体表面和闭环内环境进行采样,全面落实消毒和环境检测等工作。
闭环外进入场馆人员必须出示48小时内阴性核酸检测结果,志愿者还会随时提醒纠正不戴口罩的行为。12场颁奖仪式也采取了无接触模式,即运动员自己将奖牌戴上。
中国选手杨滨瑜(左)在颁奖仪式上。她以4分25秒61的成绩位列女子3000米比赛第二名。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比赛结束后,除五名欧米茄技术人员和一名国际奥委会代表转至首都体育馆继续开展工作外,其他54人将于11日分三个航班陆续离京。
个人项目独得四金的荷兰女子选手格雷维特说:“我们能来冬奥场馆比赛就是莫大的荣幸。场馆宏大漂亮,防疫措施让我觉得特别安全。”
赛事运转严谨流畅
荷兰队领队伊凡说:“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中国参加测试赛,当看到速滑馆的那一刻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本次测试赛前,外籍制冰师马克·麦瑟带领三名外籍人员和八名中方人员仅用10天就完成了场馆制冰工作,并根据运动队反馈及时调整冰面状态。格雷维特表示,她感觉冰面质量非常好,个人滑出了比较满意的成绩。
荷兰选手莱昂妮·巴特斯、中国选手杨滨瑜、荷兰选手伊莎贝尔·格雷维特、荷兰选手苏菲·克莱伊维尔德(从左到右)在女子集体出发比赛中。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为实现“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目标,国家速滑馆场馆团队赛前组织了多项演练。在赛时,赛事筹备的各个方面都经受了考验,其中包括冬奥会计时记分系统、颁奖仪式、冰面投影系统、特种灯光等体育展示、兴奋剂检查、媒体接待等。
此外,物流、餐饮、注册、交通、赛事服务、语言服务、市场开发、票务等服务相关业务领域进行了通力协作,确保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保障。
9日赛后,男子1000米亚军、韩国选手金俊昊在现场收到了场馆团队的生日祝福。他说:“北京,国家速滑馆,我第一次在赛场上度过生日,我一定不会忘记!”
韩国选手金俊昊(右)在男子1000米比赛中。他以1分11秒61的成绩获得第二名。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回顾在北京的生活,运动员们给出了很高评价。荷兰选手巴特斯说,希望每个人都能有机会来速滑馆体验一下,她反复说道:“就我个人来说,非常好。”
女子1500米季军、韩国选手朴志偶说自己已经拍了照片,通过社交媒体与在韩国的朋友分享在北京的生活。“今天我上冰比赛了,也会把这些分享给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