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赛季的周琦,终于和很多人期待的一样实打实的挂肉增重了,去年11月,CBA官网更新了本赛季各队球员最新的身高和体重数据,周琦的体重变成了113公斤(之前数据为95公斤),明显看着比以前壮了一圈。
不过,增重也是一门学问,需要循序渐进,在身体的敏捷性和强壮之间找最佳的平衡点,一时增重太多往往过犹不及,那本赛季增重后的周琦,在球场上的效果怎么样呢?
进攻端
增加体重后,周琦的低位输出如预想的增加了不少,本赛季他的场均前场篮板(3.6个),和场均被侵犯次数(6.5次)都创下了生涯新高。如果对方不做针对性处理,一人蹲坐内线的周琦的确可以一对一压垮绝大多数CBA平均水平的内线,颇有大人打小孩的观感。
不过,虽然周琦虽然打得越来越像一个扎实的中锋,但他的进攻效率却并没有因为肌肉和打法的改变而提升。本赛季,周琦的两分球命中率从上赛季的61.5%降到了58.4%(职业生涯新低),这也使得他的场均得分不升反降。
周琦的主要数据相比上赛季没有明显进步
投篮效率全面不如过去
不可否认的是,即使能一对一平趟大部分CBA的内线(尤其是在和莫泰搭档,很多球队会不得不用四号位防守他的情况下),但面对针对性的防守时,周琦以低位背打为主的攻击方式取分效率并不稳定,这也使得新疆队并不太能围绕他来构建一个高效的进攻体系(当然,多名中坚球员离队也有影响)。更多时候,在新疆队阵地战中扮演轴心角色的是莫泰,周琦反而成了去年范子铭那种在底线附近穿插吃饼的角色。
当然,增重的好处还是很明显的,周琦如今的对抗稳定性有很好的提升,虐菜吃饼成功率非常稳(不过饼的数量不是很够),而也许是吃到了增重的甜头,周琦现在很乐意用肌肉和身材碾压对手得分。
但问题在于,周琦的背身技术进步并不明显,无论是勾手还是脚步移动,他都没有表现的比过去更好,像这次背筐对上浙江的中锋张大宇,周琦其实也没往里顶进去多少,他的体重确实增加了,可下盘力量却没有强到能让他在CBA的对位中达到可以乱杀的程度。
所以从低位进攻表现来看,增重后周琦的确得到了一定的收益,但这种程度的收益,似乎还没有达到催生质变的程度,而付出的代价却是周琦如今的进攻变得非常刻板化,有时会因为一些对抗上的刺激而上头的情况,主动放弃自己机动灵活的优势和对方硬碰硬。
低位非要硬要单打吨位大重心低没速度的万圣伟
以前的周琦是一个在进攻端很有灵气的球员,他很清楚自己的长处在哪,攻击选择也很多样,无论是为后卫拉开空间,或是自己像前锋一样的面框三威胁都是他常见的进攻方式——这也是很多人期望中周琦在进攻端的发展方向。往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周琦中距离面框的三威胁,本赛季,周琦有亮点的依然是一些以面框为主的持球杀伤,但这种镜头相比以往明显变少了。
周琦以往的持球中距离
上赛季对位哈达迪还有类似操作
中距离很稳定
本赛季周琦热区,弧顶罚球线附近中距离出手少且不准
而且,周琦的投篮手感也因为增重有了明显的下降。本赛季,周琦的投篮感觉明显不对劲儿,他的三分命中率只有28.9%,是他近四个赛季以来的最低值,而在中距离,他合计47投12中,命中率只有25.5%。
除此之外,周琦的罚球也有较大的退步,上个赛季第二阶段,一度找回手感的周琦罚球命中率能达到78%的优秀水平,但本赛季,周琦的罚球回到了59.7%的低水平。在对阵山东队的比赛中,球迷高呼周琦进一个吧,结果周琦两罚不中,全场比赛他只有8罚2中,追平了自己单场罚球命中第二差纪录(最差是6中1)。
显然,本赛季增重改打法后的周琦,在进攻端已经变成了一个身体条件更好,但技术和手感打9折的王哲林,今年,无论是OBPM还是胜利贡献值等高阶数据,周琦落在胡金秋,吴前,郭艾伦,韩德君,胡明轩,曾令旭之后,要知道上赛季他在这个数据上还能稳定的排进CBA前三。
所以从目前来看,增重后周琦在进攻端的表现还是比较难评价的,强壮的肌肉让他的确变成了一个虐菜更稳的大中锋,但是,一个失去中距离创造力和远距离投篮手感的周琦,能否比过去更好的帮助国家队?说实话我们无法判断。
防守端
如果说从进攻端我们还很难判断增重对周琦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的话,那防守端我们几乎已经可以确定,增重后的周琦,影响力是真的不如之前那个轻盈的版本。
众所周知,周琦作为中锋的大范围的协防扫荡能力是中国男篮所有球员的所有能力最突出的,甚至可以说,周琦作为大中锋的协补能力,是中国男篮所有球员的所有技术能力中唯一具备国际顶尖水准的,在男篮世界杯期间,我们可以多次看到周琦从底线杀到中圈再缩回内线防守,他对对方后卫的延阻、对篮筐的保护,都是数据无法体现却对全队防守价值极大的贡献。
当时的周琦,在防守端(至少是亚洲级别)是统治力的代名词,从NBA刚刚归国时的雅加达亚运会是他在防守端的巅峰代表之作,在小组赛对阵菲律宾的比赛中,周琦的火锅盛宴给中国队支起了一个禁飞区,全场送出了7次封盖(还是被技术台打过折的),其中大部分是补防外线,菲律宾费大力气归化来的克拉克森当时在他的干扰下攻筐效率明显下降,最后被打到腿部抽筋,让中国队顺利获胜。
亚运会的周琦被很多球迷认为是近几年来状态最好的周琦,他在美国苦练的三分到了亚洲赛场有了降维打击的效果,同时保持了足够的灵活机动性可以给所有中国队外线球员当安全锁,除了低位依然顶不住一柱擎天的哈达迪以外(对阵伊朗那场王哲林和董瀚麟的消耗战术帮了周琦很大的忙),基本已经没有什么毛病了。
而世界杯之后回到CBA,周琦在防守端的角色相比国家队有了变化,外扩的扫荡变少了,更多在低位蹲坑。这从某种程度上,这为周琦节省了体能,也让他在关键时刻依然可以拿出最巅峰状态下的防守压迫力。
但一年过后,本赛季的周琦的防守压迫感有明显的下滑,以前大防小经常大帽招呼,现在屡屡被人颜射,过去他打大延误能把对手逼停赶走,现在经常被外援轻易过掉。
这一点在周期的封盖数据上体现最为明显,以前动则三五个封盖的周琦,在新年之后的这一阶段场均封盖一度掉到不足2次。相比过去对手后卫见到周琦扭头就跑的情况,如今比赛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对方小后卫和锋线挑战周琦成功的镜头。
被祝铭震低位一打一
面对吴前突破毫无反应
出门延阻却没有起到效果被轻松突破
换防到小个子被一步杀进内线,速度明显跟不上
这些防守上的问题,或许和阿的江指导对周琦的使用有关系,周琦作为大中锋,本来就比其他位置消耗的体力更多,结果这赛季他的上场时间增加到了34.1分钟,比他两个赛季前整整多了5分钟,加上被拉长的赛程,周琦在一些场景里显得步履蹒跚或许与体能储备有直接原因。
另外,周琦在上赛季摔伤的腰部似乎一直没有好利索,本赛季他出场一直带着护腰,不确定这是否是另一个影响他移动的因素。
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周琦,明显比之前笨重了不少,一个变慢了的周琦,在防守端显然没有以往那么让人感到害怕了,而这一点对于国家队的影响,恐怕会比周琦在进攻端的变化要大得多。
周琦正踏入易建联曾经的河流
那么,周琦到底需不需要增重呢?
答案自然是显而易见的,周琦几年前被认为是缺点的低位对抗、篮板卡位意愿等,如今实际上都通过增重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而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周琦也顺利的从离开CBA时16+9的轻型内线僚机,变成了最近两年场均22+12的大外援级内线基石。
但是,增重从来只应该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增重的同时,我们的运动员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增重”,“增重以后该怎么打”,显然,从目前来看,周琦在这个问题的解答上和易建联一样没有给出特别好的回答。
十二年前,当易建联面对姚明突然受伤缺阵的情况时,义无反顾的增重改打中锋,开始扮演中国队在各级别比赛中的攻击爆点。然而因为发展路数和自身条件并不完全匹配,反而导致阿联在之后慢慢转型成了一个效率相对偏低的低位攻坚终结者,中国男篮围绕此展开的战术体系全面失调,战绩也一度跌落到了历史最低点。
这一切的结果当然不应该由易建联一人承担,篮球始终是一个团队项目,所有人的长板拼成一块才能组成一个最强的整体。但具体到操作上,是应该让一个核心的尽量补短做全能核心给其他人兜底,还是想办法让他的长板尽可能延长,这对中国男篮来说始终是一个问题。
我们需要一个“更强”的周琦,还是一个“更全面”的周琦?
阿联当年做了最适合国家队的阿联,结果中国男篮十年里在世界大赛上只赢了两次科特迪瓦和一次韩国,如今周琦站在同样的十字路口前,我们恐怕没理由和底气认为他照着同样的方向走能取得更大的突破。事实上,当全世界最顶级联赛的中锋都在朝着瘦身,增加空切三分减少背打的时候,中国最好的中锋却正在逐渐放弃已有的技术特点,开始往古典的方向“发展”,我们真的很难说这到底能不能算一种“进步”。
当然,周琦现在还有继续塑型的空间,他若隐若现的面框脚步和中投似乎还在提醒人们自己依然保有这项技术,从最乐观的角度看,或许周琦现在只是处在量变引发质变前的平台期,未来周琦也许能以更强的完全体形式出现也说不准。
周琦的持球突破还是能看到的,只是比以前少了很多
但对于只有唯一“周琦”做筹码的中国男篮来说,无论他做出怎样的改变,其实质都是在拿中国篮球的未来做实验和赌注,而这个赌局的胜负,将直接决定我们未来还干不干的过隔壁拥有渡边和八村的日本,以及海量归化备胎的菲律宾。
好吧,跳出这个让人憋闷的命题,换一种思路,也许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并不在周琦个人身上,如果我们的联赛能培养出十五个“周琦”,那每个“周琦”自然都可以按照需求发展出不同的形态,一切问题恐怕都将迎刃而解。
但在现在,这一切注定只是一个幻想,因为现实中,我们目前真的有,且仅有一个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