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第一人!还在世,他就被中国官封“圣人”(组图)

他是还在世时就被中国官方政府授予“圣”的称号的两千年第一人。

他是当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之首,赢得了所有中国体育界颁给运动员的荣誉称号。

他是著名武侠小说巨匠金庸先生的围棋老师。

他将11名日本顶级棋手连斩于马下,酒后在东京街头高唱《少年壮志不言愁》。

他先后娶过三个妻子,大儿子却随了母姓。






说起聂卫平这个名字,在中国一度可以称得上是“妇孺皆知”,就连对围棋一窍不通的人,只要说到围棋,肯定也会蹦出“聂卫平”这三个字。

在上世纪的80年代,他是与中国女排、李宁、许海峰等人齐名的“民族英雄”。

而在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竞技水平的下降,聂卫平也一步步走下神坛,围绕着他的更多的是争议与争论,有人议论他的婚姻,有人批评他的“大嘴”,有人说他桀骜不驯,还有很多人质疑他的“棋圣”名不符实……



正如那句名言所说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立场、认知、视角都会有其特点,也都会有所局限。

对于绝大多数平日里与围棋没有太多交集的人们来说,聂卫平这个名字很熟悉,形象却又似乎总有些陌生。围绕在他身上的话题,总是充满争议,但却难以捕捉到真正的事实……



【成长】

谈一个人,出身与其所处的环境,恐怕是不能不谈起的,它们对一个人的成长、性格的形成以及日后所选择的社会道路,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聂卫平也同样如此。


聂卫平三姐弟

能够走上围棋之路,也与聂卫平童年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

作为一个不算秘密的秘密,聂卫平可谓名副其实的“高干子弟”,其父亲聂春荣是1939年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1953年起历任任第一机械工业部二局副局长、机械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等职务。

聂卫平接触围棋,就是在家中看父亲下棋学会的。

身处首都北京,加上家庭的背景,也为他提供了接触老一辈围棋国手的便利条件和机会,从9岁开始正式学棋,他的一路上都有名师高手相伴,张福田、雷簿华都是知名老棋手,人称“小过老”的过惕生作为当时国内最顶尖级别的棋手,甚至被延请至聂卫平家中教授其棋艺。这样优质的“教师资源”,确实是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陈毅元帅下棋

同时由于父亲所处职位的关系,聂卫平得以在学棋后不久便与中国现代围棋的缔造者、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相识。

陈毅元帅对于围棋的喜爱与痴迷,以及他对于彼时中国围棋与日本围棋之间巨大差距的痛心疾首,都对聂卫平有着巨大的影响。



聂卫平获得北京市少儿围棋赛第三名后与陈毅元帅合影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社会视围棋为“四旧”而弃之如敝履,聂卫平也被分配到条件极为艰苦的北大荒插队,他能够矢志不渝地坚持研习围棋而没有荒废,陈毅元帅“打败日本超一流棋手”的嘱托可以说是支撑起彼时聂卫平奋斗精神的最重要的基石。

时至今日,聂卫平在出席围棋活动时,仍然会将陈毅元帅挂在嘴边。有人议论说他总是打着陈老总的旗号做招牌,但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其中真情流露的成分显然更多。

当然,这样的条件并不是聂卫平日后在围棋上由此成就的最重要因素,否则,彼时的“高干子弟”会下围棋的不少,何以就独独出了一个聂卫平呢?其实就在聂卫平身边,就有一个最好的例证:他的弟弟聂继波。




聂继波与聂卫平几乎是同时学会下棋,天赋却远在聂卫平之上。聂卫平很快便不是弟弟的对手,甚至有因为一天也赢不了弟弟一盘棋而被气得绝食的经历。

但是,天资聪颖的聂继波在学棋一段时间后便选择了放弃,最后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国有企业的技术工人。

那么,同样的客观条件,更为优越的天赋,何以最后成为“棋圣”的是聂卫平而不是聂继波呢?答案应该是:执着。



【执着】

在成功学刚开始流行的年代里,有一句话叫做“成功者都是偏执狂”。聂卫平的成就,或许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脚。







30多年前的中国,在绝大多数人的心中,聂卫平这三个字与围棋几乎是同义词。而事实上,围棋不是只有聂卫平,而聂卫平的一生,似乎就真的只有围棋这一件事(或许还可以加上桥牌,毕竟棋牌不分家嘛)。

在聂卫平从童年向青年的过渡阶段,中国正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这也让那一代中的绝大多数人的学校生涯定格在小学毕业(中学阶段形同虚设),聂卫平也概莫能外。

由于父母受到冲击,他与姐姐、弟弟不得不独自面对生活。开始,他还为能够不去上学而在家下棋而开心不已,但这样的日子也没有维持多久。在上山下乡的号召下,16岁的聂卫平不得不告别了“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日子,踏上了北大荒之旅。




如果说在北京的日子里,他能够衣食无忧地享受围棋带来的乐趣的话,那么在那东北的那四年里,能够始终以“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对待围棋,就不得不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热爱了——当然,还有使命感。

当时,比聂卫平年长的上一代国手们遭到解散,被分配到工厂的车间当工人,几年过后,当中国围棋集训队恢复之时,很多人的竞技水平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下滑。这还是在一些棋手是被“集中分配”、偶尔还能聚在一起下棋、研究的情况下。

而聂卫平的插队生涯则是名副其实的孤身一人,别说想找个水平相当的对手,就是想找个知道围棋为何物的人都难比登天。他所能做的,就是在务农的闲暇之余,独自一人面对棋盘进行研究。



一段时间后,当得知同样来自北京、棋力不在自己之下的程晓流也在那一带插队后,他踏着过膝的积雪步行几十里,只为真正地下上一盘棋。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聂卫平度过了从16岁到20岁的时光。

1972年,聂卫平回到北京,第二年,在周总理的干预下,国家围棋集训队恢复,聂卫平也得以被选入。

几年不见,以陈祖德、吴淞笙为首的“老一代”们突然发现,聂卫平的棋力不降反升,已经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试想,如果不是他近乎偏执的执着,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



聂卫平与孔祥明



在聂卫平成名后,他曾经坦承,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几乎为零。

在他围棋生涯最为巅峰的岁月里,作为其妻子的孔祥明(曾经的女子围棋第一人,职业八段)包揽了全部家务活,让聂卫平能够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围棋中。







可以说,聂卫平确实就是一个为围棋而生的人——除此之外,他似乎可以做到充耳不闻,哪怕洗衣做饭统统不会……



【性格】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在聂卫平的围棋生涯中,确实可以说是“成也性格,败也性格”。

在聂卫平的职业棋手生涯中,有两个最为关键的节点:其一,是从1985年到1987年的前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其二,则是1989年的首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

前者,让他功成名就,将他送上神坛;而后者,则成为了他的“一生之痛”。






如果要对聂卫平的性格做一个概括的话,那么“自信”与“执着”应该是同等重要的两个关键词。出身于高干家庭,童年即接触过不计其数的“大人物”,或许正是他自信的来源。

人们通过围棋看到聂卫平的自信——对棋局的评价,他少有一般人的客套和谦恭之辞,“某某某早输到爪哇国去了”是他的口头禅,而那基本上都是在说他的对手;

而对某些高手,他也会因为一些自己看不上的招法而直言“某某某不太会下棋”。

有人说,就喜欢听老聂讲棋,痛快!也有人说,这么说实在是对其他棋手的不尊重。更有人批评他为“大嘴”:“你说别人不会下棋,你就一定下得过人家么”?

但是,聂卫平从来不会理会这些评价,不管他听得到也好,听不到也罢,我该说什么还是说什么,该怎么说还是怎么说!






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日本队的小林光一一波六连胜请出了中国队的主将聂卫平,而日本队除小林光一外,还有加藤正夫和藤泽秀行两大高手,中国队的形势岌岌可危。

小林光一的棋力此时已进入巅峰期,说其为日本第一人并不为过,而聂卫平此前也从未战胜过对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聂卫平还要赴日客场作战,但他却一路吃得饱睡得香,显示出极佳的心理素质。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日本方面在赛前安排游览热海著名的景点,也是一处自杀胜地,但聂卫平也丝毫不受影响,反而迸发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斗志。

也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自信,聂卫平在对局中得以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水平,而小林光一则成为了压力更大的那一方。

在该局的一个关键处,聂卫平其实已经相当危险,但是他的落子依然力量十足,让小林光一在本该出手决胜的时候对自己的判断和计算产生了怀疑,最终浪费了大好的机会。







局后,输棋的小林光一拿着纸质的棋谱盯着看了几分钟,一语不发。在最关键的比赛中,战胜从未战胜过的对手,聂卫平最终以三连胜为中国队捧回了首届擂台赛的优胜奖杯。

第二届擂台赛,聂卫平面临的形势更加险恶,对方在还有5人的情况下便打到了聂卫平的账下。结果聂卫平连胜片冈聪、山城宏、酒井猛和武宫正树4人,将比赛拖至最后决战。



日本队的主将有着“美学大竹”之称的大竹英雄同样也是一位自信满满、极具性格的棋手,在首届比赛时,他曾经以局外人的身份评论聂卫平就像“小相扑”,而藤泽秀行则是“大相扑”,“大相扑不用怎么发力,小相扑自己就会摔下台去了”。

而这一次比赛他以主将身份出战,在日本队形势极其有利的情况下,大竹英雄再次说出了“我就是个拿鞭子的人”的名言,言下之意,根本用不着自己出场,日本队就会获胜。


聂卫平战胜大竹英雄后,对方懊恼不已

当然,聂卫平的发挥让他的豪言完全落空,“拿鞭子的人”不得不亲自出马。赛前,大竹英雄亲自定制了一件西服送给聂卫平,而聂卫平就在最后的决战中身穿着这件西服,赢得了比赛。

换作一般人,在这样的重大比赛上,“钻进对手的套子中”总会心存忌讳,而对于聂卫平来说这完全不是问题——你送给我什么,我就接什么,最后赢的总是我。


日本媒体对于这场大战的评论

第四届日中擂台赛,聂卫平再一次被逼到面对日方七员大将的绝境。在日本HNK电视台的全球直播中,聂卫平大胜依田纪基,随后又战胜淡路修三九段,创造11连胜的奇迹。赛后聂卫平乘着酒兴,纵情高歌了一曲《少年壮志不言愁》。

然而,凡事总有两面性,所谓过犹不及。强烈的执着和自信带给了聂卫平空前的成功,却也让聂卫平品尝到了最惨痛的失利。

1989年的应氏杯决赛,前三局他2-1领先韩国棋手曹薰铉,距离夺冠只差一步。决赛的最后两局被安排在新加坡进行,聂卫平为了这场决赛潜心备战达数月之久。

在比赛前10天,聂卫平执意要前往香港参加一个桥牌比赛,他认为决赛前放松一下更有利于水平的发挥,而妻子孔祥明再三劝阻,让他跟着代表团一起出发,尽可能避免意外的发生。争论的最后,还是聂卫平获得了胜利——他带上行李,前往香港开始了愉快的桥牌之旅。






桥牌比赛结束后,聂卫平从香港乘飞机前往新加坡——当然,机票是事前有专人帮他订好的。

然而,或许是订票者的一时疏忽,或许是聂卫平根本没往心里去,总之,他登上飞机的时候并不知道这班飞机是经停曼谷后再飞新加坡的。于是,不懂英语的聂卫平在曼谷稀里糊涂地提着行李下了飞机,最后才搞清楚这是曼谷不是新加坡,于是又手忙脚乱地再次登机。一番折腾后大汗淋漓,飞机上空调一吹,到了新加坡便开始发烧。







然而,赛程不会顾及这些,聂卫平在决赛第四局中一度占优的形势下,最终被曹薰铉以1点的微弱优势逆转。这一败,成为了聂卫平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决胜局,聂卫平完全不在状态,仅仅145手便完败收场。


这一结果,甚至被认为直接改写了近代棋坛的历史——此前并不为中国人所知的曹薰铉回到韩国后受到了民族英雄般的欢迎,而他的胜利也激发起韩国棋手强烈的自信,以及对围棋空前的热爱。在他身后,徐奉洙、刘昌赫接连登上世界围棋的巅峰,其关门弟子李昌镐更是独霸世界棋坛十余年。





刚刚看到赶超日本曙光的中国围棋则陷入了长达近20年的低谷,在世界大赛中一冠难求。


【争议】

时光荏苒,一转眼,这些都已是三十余年前的事情了。很多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真正看清,比如聂卫平的崛起和衰落与中国围棋之间的关系。

站在今天回过头去看,客观地说,以当时中国围棋的状况,聂卫平与曹薰铉这场决赛的被赋予的意义应该是被夸大了的。即便是聂卫平赢得了应氏杯的决赛,难道就真能让徐奉洙、刘昌赫们销声匿迹,让李昌镐无法崭露头角?



要知道,这些人在当年其实就已经相当强大,并不是曹薰铉的夺冠才打通了他们的任督二脉,只是中国围棋当时不知道而已。真要说影响,可能是会对80后们的李世石、崔哲瀚们是否会走上围棋之路的影响吧?

当然,历史是无法假设的,只有已经发生了的才是现实。

如今的中国围棋实力雄厚,人才辈出,棋迷们对三十年前发生的那一切已经不再那么耿耿于怀。而真正要去品尝那场决战失利的滋味的,还是聂卫平自己。

也正是从那时起,聂卫平从一个绝对正面的形象,开始变得富有争议。他的“棋圣”名号,他的口无遮拦,他的婚变,都成为了棋迷们乃至整个社会的谈资。



争议之一:棋圣

这可能是聂卫平身上最具话题性的头衔,在他还在一线搏杀、但状态已经下滑的岁月里,甚至一度成为了棋迷们戏谑的话题:今天输这个,明天输那个,怎么还好意思称棋圣?!

聂卫平被授予“棋圣”证书

客观地说,由官方授予一个健在之人为圣,本身就是一件很难有圆满结局的事情,尤其是围棋这种极具竞技性的游戏。

说书圣、画圣,即使难以服众,也还有主观喜好和评判可以做为“挡箭牌”,而“棋圣”这东西,只要你输棋,立刻就会引来质疑,因为输赢这个结果是客观存在的,找不到任何说辞。

此外,纵观中国历史,除孔子、孟子、关羽等极少数人,“圣”基本上是民间所封,很少有官方介入其中。

再对比近邻日本,日本围棋界也有几位绝顶高手被称为棋圣,本因坊道策、本因坊秀策都是在其身后被追封,而一代宗师吴清源则是在淡出一线棋坛之后,才有了“昭和棋圣”的称号。

所以,“圣”这个字,其实应该是对一个人终其一生的巨大功绩的肯定评判,应该是一种“终身成就奖”。

聂卫平在36岁、尚在职业生涯鼎盛时期便获封“棋圣”,所带给他的烦恼远远多于所获得的荣光。


多年之后,聂卫平在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曾经感慨,“当年邓老爷子(邓小平)在牌桌上对我说,‘圣人不好当啊,还是做个老百姓好’,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老爷子有先见之明。”不知如果让聂卫平回到1988年重来一次的话,他会不会选择推掉这个荣誉。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聂卫平被授予棋圣这件事,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的产物。

中国围棋自清朝中期以来,随着国力日渐衰退而不断下滑,到新中国解放初期已经被日本远远甩开。

1960年,日本围棋代表团首次访华,中国高手悉数登场,结果是2胜1和32败。





第二年,日本代表团中年过五旬的女棋手伊藤友惠面对中国高手8战全胜,两次获得全国围棋赛冠军的刘棣怀更是被杀得双手发抖,成为中国围棋史上最屈辱的一幕。

也正因如此,痛心疾首的陈毅元帅才为中国围棋定下了“赶超日本”的目标。时隔仅仅二十余年,聂卫平率领中国队连续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获胜,确实是令人激动不已的巨大成就。

此外,1988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刚刚10年,整个社会面貌蒸蒸日上,但基础薄弱,在诸多领域还与世界先进水平有着巨大的差距。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女排的五连冠、李宁的横空出世,才显得那么弥足珍贵,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人并不比其他国家的人差,他们的成功带有极大的提振民族自信心的意义。

而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的表现,也同样如此。我们现在看来有些荒唐的“封圣”之举,在当年其实并没有那么不可理喻。

我们常说,对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要抱以“同情之理解”,恐怕就是这个意思吧?



争议之二 婚姻

聂卫平的婚姻能够成为话题,其实也是时代的产物。放在今天,估计连微博热搜都上不去。

但是在三十年前,离婚无论对于谁,都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而于棋圣聂卫平来说,自然便成了谈资。

纵观聂卫平的三段婚姻,其实就是他的人生的真实写照。

聂卫平与孔祥明的结婚照



他的第一任妻子孔祥明与他同为职业高手,今天回过头来看,后者在女子围棋领域的地位,甚至高过聂卫平在男子围棋——因为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那段时间里,孔祥明可是毫无争议的女子围棋世界第一人。

同为职业棋手出身,孔祥明对于棋手的需要可谓了如指掌,也正因如此,在聂卫平迈向职业生涯巅峰的那十多年里,孔祥明是名副其实的幕后英雄,堪称“贤内助”。

聂卫平与孔祥明的结婚十周年舞会,半年后两人离婚



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有了孔祥明的悉心照料,才让聂卫平了却了一切后顾之忧,一心一意地扑在围棋事业上。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地位的改变,已经处在职业生涯巅峰期末端的聂卫平,不得不面对一次转变,这种转变,既来自棋手生涯,也来自社会身份。

此时的聂卫平已经很难在职业棋坛再续辉煌,而孔祥明延续多年的照料和督促,此时或许变成了一种包袱和束缚。以应氏杯决赛前夫妻间的那次争议为分水岭,聂卫平的第一段婚姻也最终走向了尽头。

聂卫平的第二任妻子王静



与著名歌手王静的第二段婚姻也有八年之久,但在聂卫平的生活里似乎并没有留下太多印记,而是一闪而过。

2001年,聂卫平迎娶了比他小23岁的兰莉娅,巨大的年龄差距再次惹来争议,很多人一边吐槽“老牛吃嫩草”,一边似乎又在等着看聂卫平再次离婚的“好戏”。

聂卫平与第三任妻子兰莉娅

然而将近20年过去,这段婚姻却延续了下来,伴随着聂卫平步入花甲之年,又陪伴着他安然度过了晚期癌症的健康危机,一直延续至今。

或许,再怎么不食人间烟火,走过了60多年人生道路的聂卫平,也还是真正读懂了人生究竟为何吧……



争议之三 棋力

聂卫平的棋力到底有多高,这恐怕是所谓自诩“专业”的棋迷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了。

肯定者,认为聂卫平无愧棋圣称号;否定者,则一口咬定其只是“徒有虚名”而已,连现在的业余高手也不见得下得过。更多的人,则是搬着小板凳,津津乐道地看着两派棋迷“互掐”,找寻着一点一滴的乐趣。



从真正专业的角度来说,围棋这种逻辑性极强但又变化数量为天文数字的游戏,棋手的绝对水平是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进步的。离开了所处的时代去评价棋手的棋力,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意义,就如同讨论“牛顿和如今的数学系研究生谁的水平高”一样。

牛顿曾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棋手们同样如此。今天的业余棋手都能信手拈来的一个定式,或许就是过去几百年间无数名噪一时的顶尖高手们穷尽其一生不断研究、变化而最终得出的,能就此说那些高手们连今天的业余棋手都不如么?

如今,我们有幸见证了人工智能围棋的诞生,它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视野,无数新鲜的招法被开发出来,无数过去被盛赞的妙手、鬼手,在如今的AI面前或许都已经不再神奇。

然而,假如回到当初那个年代,你还会这么看么?


【结语】



看待一个人、一件事,我们都不能忽略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于聂卫平来说,他已走过的68年的人生,都有这个时代所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记。





少年时代,他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与围棋结缘,在其家族的社会地位的背景下得以与陈毅元帅相识,并最终影响了他的一生;

青年时代,十年文革既让聂卫平饱经磨难,却也磨炼出了他顽强的意志,并在逆水之舟中不退反进,最终取代老一辈棋手,成为了中国围棋的领军人物;

改革开放初期,恰逢聂卫平职业生涯的巅峰期,在那个中国正在从积贫积弱迅速走向复兴与强大的年代里,聂卫平以他在围棋领域的成绩,为无数中国人提振了信心,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而在辉煌的巅峰过后,他也尝到了巨大的声名所带给他的压力与烦恼……

三十年过去,如今的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已在数不清的领域成为全世界的领跑者,中国人再也不会为了几个冠军、几块奥运金牌而激动难抑——中国围棋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缩影罢了。



然而,我们不应该忘记,就在并不久远的过去,曾经有过那么一些人,他们以自己的成就鼓舞着全体中国人奋勇向前,把那条荆棘密布的小径,走成了今天的通天大道——在这些名字中,其中一个叫“聂卫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