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陆家嘴论坛(2020)于6月18-19日在上海举办,本次论坛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2020:新起点、新使命、新愿景”为主题,凤凰网财经全程报道。6月19日,论坛第二天,来自政商学界的嘉宾再齐聚一堂,共同探索人民币国际化征程与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任。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措手不及,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世界经济都造成了巨大打击,资金的流向也悄然发生变化。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表示,“疫情下短短8周近一千亿美金流出新兴市场,远远超过2008年”。当下,中国抗击疫情责任仍然艰巨,但作为最早从疫情中复工的国家之一,对世界经济复苏也起关键作用,但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王江也指出,“一方面中国经济在整个全球经济框架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还是有限,中国整个金融体系在全球地位相对滞后”,2019年 中国GDP在全球占比近17%,但人民币的货币使用率只有2%。
在与世界经济对话过程中,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势在必行,上海可堪当此大任,国际金融论坛秘书长朱宁表示,上海两个优势,一个是科技创新,一个是制度创新。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也表示赞同,“上海的金融要素完备,体系健全,科研创新基础也非常雄厚,具备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条件,发展金融科技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国际资金流动:疫情下八周近一千亿美金流出新兴市场,远超2008年
“从这次疫情来看,短短8周近一千亿美金流出新兴市场,远远超过2008年!”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在发言中透露,“我们仍然不能低估跨境资本自由大幅度流动对于当地市场的影响。人民币的汇率还是比较稳定的,但巴西、南非等资本市场汇率贬值非常厉害。”
如何平衡国内资本进出和监管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难题。目前国际环境中,对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的监管要求是越来越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居民资金的流动怎么样和现在严格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监管框架结合起来,也是一个全世界的难题。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已经走了85%以上的路了,但是我们还是要考虑宏观的稳定,以及符合国际惯例的监管,需要加大这方面的研究。从硬指标来看,我们还是有很大空间可以发展。这方面上海承担着特别重要的责任,也可以做出自己特别重要的贡献。
人民币国际化:处于初期阶段,相比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而言有落差
“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毋庸置疑,这由中国在全球经济当中的地位决定的,”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王江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言语坚定,但从目前来看,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仍然“道阻且长”。
一方面,在整个全球经济框架当中,中国经济所占据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的。根据2019年全球GDP数据,美国占比超24%,中国占比近17%,欧元区占比18%,在大的经济板块当中,中国已经处于前瞻地位。此外,中国经济已经融入整个全球经济体系,以进出口总额来看,2018年年底数据显示,欧盟占全球进出口贸易比例15%,中国是11%,美国是10%。
2019年全球GDP前十排名情况
2019年全球GDP排名前十全球占比情况
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还是有限,总体来看还是处于一个初期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整个金融体系在全球地位还是滞后的。举几个简单的数据,从货币使用率来讲,在全球交易当中,各种货币的使用率美元是40%,欧元是15%,其次是英镑7%,日元3%,人民币现在不到2%。如果用储备货币作为衡量标准,美元占比61%,人民币占比2%左右。人民币相比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而言有落差,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中国金融体系总体来说独立于全球金融体系之外。
除了金融层面因素之外,国家经济金融制度基础和国际影响力,对其国家货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都有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还在进程中,应该有近期、中期和长期的目标:近期要尽可能接近日元和英镑的地位,尤其是在资本账户开放方面有所突破;下一步要对标欧元;最高目标当然是能够和美元平分秋色,这相当有挑战性。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表示认同,人民币国际化从零开始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金融市场不断建起来,目前人民币已经进入IMF的SDR货币篮子,成为世界上第五大应用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人民币互换圈子也在逐步扩大,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们必须面临的现实说明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还远远落后,中国GDP占全球GDP17%,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贸易出口占全球贸易出口的11.7%,是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家,但是人民币的国际化地位和中国的经济实力是不匹配的。
他特别提到了疫情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我们听到了反全球化、去中国化的噪音,全球产业链也在再次配置。中国内循环和世界内循环的结合就变成一个新的战略,在这个战略下人民币国际化是不是重要?我觉得仍然非常重要。”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香港开年会,当时索罗斯和马来西亚的总理马哈蒂尔有一场发言辩论非常激烈。索罗斯说我攻击你因为你有宏观缺陷,我通过攻击帮助你解决问题,改进了你的宏观制度,这是你自己的问题造成的。马哈蒂尔说马来西亚人民辛辛苦苦20年构建了那么多财富,一瞬间GDP跌到原先的三四成。这个辩论在当时会场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因为这是效率和道义的对立。
但是结论很清楚,一个国家如果只有实体经济,没有金融实力、没有货币实力,其实是不能保障自己经济实体的安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同时大力推进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正是因为看到人民币国际地位远远低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地位,更加强了中国人民币要国际化的迫切性和需要性。
中国的经济稳定,中国的金融市场稳定,世界对中国金融资产的需求是上升的。要把外国投资者引进加大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来说,通过金融载体发展,仍有较大空间。
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一个是科技创新,一个是制度创新
国际金融论坛秘书长朱宁认为上海有两个优势,一个是科技创新,一个是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来讲,无论是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其实是整个金融长期发展来看,技术进步推动金融服务业发展,我认为这是整个长期的历史趋势。身处长三角的上海有人才的优势、客户优势、财富优势和监管的执行能力优势,这点是上海在全国比较明显的通过国际化和开放可能会进一步受益的领域。关于制度创新。
18日,易纲行长曾提到如何利用自贸区制度优势先行先试,朱宁认为在自贸区通过在岸的地理特制进行离岸金融服务,建立缓冲贷试验区,是上海非常大的优势,也是发展方向。
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认为,要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 一是要有优渥的现代金融市场环境,二是要有强大的科技创新应用能力,三是要有健全的专业配套服务生态,四是要有完备的监管政策支持。 而上海的金融要素完备,体系健全,科研创新基础也非常雄厚,具备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基本条件,发展金融科技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除了谈及上海打造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和人民币金融风险管理中心,国际金融论坛联席秘书朱宁认为,“资产管理行业不只是简单的代客理财业务,必须看到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变化。”这需与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向下有序逐步开放紧密结合。“中国的资产有个很明显的本土性,中国居民家庭大部分所有的资产配置都在境内和以人民币为计价。”在朱宁看来,如何借助金融服务业开放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到来,把居民家庭资产配置更多元化、全球化,以更好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变化的风险,是上海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过程重要的发展方向。
疫情成为催化剂:金融业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数字化转型也成为社会普遍的共识,新冠疫情加速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数字化转型让各类要素重新配置,产品服务更加智能,供需匹配更加精准,专业分工更加精细,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表示,在推进金融科技应用发展的同时,人民银行也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创新的监管。 据他介绍,2019年人民银行印发了金融科技的发展规划,目前正在研究编制发展规划的实施案例和指引,来构建发展监测指标体系,为优化战略布局,把脉行业趋势,破解发展难题来提供进一步支撑。同时,人民银行会整合在沪科技机构的资源,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建设数据中心等实际具体的措施来支持上海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设。
“一个重要的载体就是数字货币的竞争! ”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提到, 未来金融一定是央行数字货币的竞争和格局框架,这会在根本上改变未来整体的金融生态。 如果央行数字货币直接进入金融系统、进入支付系统,整个金融框架会发生什么?商业银行地位、现有支付公司地位都会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商业机构发行的数字货币,类似天秤币这些,都会挑战央行的地位。我们会有各种不同的稳定币、加密币,它们会与央行的数字货币在金融系统中共存,整个金融系统将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
在这个时候,谁占有制高点谁就能赢得未来!中国在发展数字货币上是有基础和经验的,数字货币将是未来一个新的竞争,通过数字货币推进和扩大人民币国际化,将有助于我们占领竞争的制高点。所以我认为在当前这个情况下,应该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