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盘后,中芯国际科创板发行上市申请获审议通过。从受理到过会,仅用19天,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做“芯”速度。
来源:上交所官网
有望成科创板首家“A+H”公司
盘面显示,自5月5日宣布谋求科创板上市后,截至6月19日收盘,中芯国际港股价格已累计上涨50%,最新总市值达1274亿港元。
来源:Wind
日前,集邦咨询旗下拓墣产业研究院发布调查报告,预估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2020年第二季营收年增长逾两成,其中预计中芯国际同比增长19%至9.41亿美元,收入规模排名全球第五。
上市委关注先进制程
根据审议结果公告,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在今日审议中,形成了三项审核意见,问询时提出了三个主要问题。
上市委要求中芯国际说明公司14nm和28nm等较先进制程产品的市场定位及未来应用前景。类似问题在交易所之前的问询中也被提及。
中芯国际回复称,目前14nm及下一代更先进制程在手机应用处理器、基带芯片、加密货币和高性能计算等追求高性能、低能耗、高集成度的领域内已逐渐成为主流技术。这一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24 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386亿美元,2018年至2024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19%。
上市委要求中芯国际说明超过3亿美金的28nm制程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在手订单是否构成亏损订单,是否预计了相关损失,并说明对报告期内财务报表的影响;毛利率持续为负是否构成上述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减值的迹象,如是,需要计提的减值准备是否会对公司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中芯国际解释,报告期内,28nm芯片毛利率为负,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28纳米制程市场出现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公司28nm制程相关的产线仍面临较高的折旧压力,符合行业后入者规律。
2017年-2019年,中芯国际28nm制程产品收入分为16.34亿元、12.45亿元和8.07亿元,占比分别为8.12%、6.19%和4.03%。
自主可控重要一环
作为内地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配套服务最完善、跨国经营的专业晶圆代工企业,在这几年产业链强调自主可控的大背景下,中芯国际之于中国半导体产业乃至科技圈,其意义不言而喻。国家大基金一期、二期,以及上海集成电路基金一期、二期,相继重金力挺,便是一个信号。
与“领头羊”台积电相比,中芯国际在产能和收入规模方面仍有较大差距,技术方面的差距正在缩小。台积电2019年实现营收358亿美元,净利润达118亿美元;中芯国际2019年的营收为31亿美元,归母净利润为2.35亿美元。
技术方面看,以逻辑器件为例,台积电已经攻下5nm工艺,有报道称,公司今年4月开始大规模量产5nm芯片。同时,台积电正按计划推进3nm工艺的开发,“2021年试产,2022年下半年正式量产”。
来源:台积电披露的《2019 Business Overview》
反观中芯国际,公司2019年第四季度开始量产14nm工艺,其N+1工艺在去年四季度完成了流片,预计今年四季度量产。同时,公司正在开发N+2工艺。至于N系列是否为7nm或更先进的工艺,还未官宣。
来源:公告
中芯国际目前发展的一大重心便是提升14nm的产能和良率。公司本次科创板募资中的40%资金就将用于中芯南方(专注于14nm及以下先进工艺)一期(即SN1)项目。国家大基金二期与上海集成电路基金二期拟分别向中芯南方注资15亿美元、7.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60亿元。
中芯南方当前产能为6000片/月,目标产能为每月3.5万片。中芯国际强调,开发14nm及以下产能为一项战略性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