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果酱工厂”文创园
如果你要造访曼谷的景点,位于沙南猜路的暹罗博物馆是个有趣的选择。但它不是让你去看历史遗留的斑驳苍凉,不为印证旅游明信片上绚烂的金碧辉煌,不是科学博物馆,也不是嬉皮风夜市。它是一个缤纷的万花筒。
走入这栋淡黄色欧式建筑的展示厅入口,首先迎接你的不是正经的文字说明,而是投影在墙上且不断变换的字幕:“泰式庙宇和宫殿是泰式的吗?”“泰式炒河粉真的是泰国的吗?”“他长得像中国人还是泰国人?”泰语与英语交杂的字幕,有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迷幻感。
走进展厅后,引导你的是多元思辨的视角。
例如,屏幕上放映着过往的电视广告,旁边的说明文字写着“解码泰国风”,叙述媒体广告是如何呈现泰式文化元素;另一块说明牌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泰国文化在全球化冲击下的复杂反应;还有一条走廊排列着穿着不同服饰的人体模特,有的身着泰拳短裤,有的做古典戏曲“孔剧”里的装扮,有双手合十的“佛性”麦当劳叔叔,还有衣着性感的人妖,共处同一舞台。
双手合十的“佛性”麦当劳叔叔 (图/邓晨)
在博物馆领略完各种“泰式”事物的名称与由来后,不妨向南往湄南河岸走去。
中途会经过花卉市场,那里出售很多用于宗教装饰的花艺,通常是各种小花朵扎起或串起的花环、花伞、花塔,奇特精巧的构造能颠覆你的认知。到了河畔如果正巧是黄昏时刻的话,可以在纪念大桥上观赏河岸的壮美落日。
王宫、公寓与商场
在泰王哇集拉隆功加冕仪式之际,曼谷到处装饰着泰国红白蓝的国旗、国王的肖像、黄色的皇家旗帜与黄紫色的缎带。纪念大桥的栏杆上飘扬着这些装饰。在背包客云集的考桑路不远处,还能见到一座公寓楼的高层墙面完全由黄布包覆住。
搭配登基仪式的装饰物,构成了一种特殊景观,仿佛是王权与佛教包裹的神圣光晕,无论欧美还是中国都没有这样的装饰。
泰国属于传统主义没有遭受过重大断裂的国家,这或许是欧美游客拥抱泰国的背景条件。泰国的王权与军政府没有20世纪极权主义式的笼罩力,在意识形态上显得没有威胁,在文化上则充满异国魅力。
曼谷大皇宫 (图/邓晨)
今日曼谷市街上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首先是传统的王宫与寺庙,这是泰国在世界上最鲜明的形象,然后或许是让这座城市被称为购物天堂的“暹罗中心”“暹罗广场”“尚泰百货”;老式的典型住宅,似乎就是一般四五层楼高的混凝土公寓。
曼谷的购物商场与中国的没什么根本差别,灰色的旧式公寓楼也都是在中国或东南亚到处可见的模样;老街屋则与中国的样貌不同,但与马来西亚或菲律宾的房屋接近。
比较熟悉时尚文创的读者,或许会举出近年来新兴的打卡圣地,像是“果酱工厂”,这是明星建筑师汶纳打造的文创园,属于世界各地旧厂房改造空间的系列产物。
“果酱工厂”
地位相当于中国四合院的传统泰屋,最著名的是位于曼谷的丝绸商人吉姆·汤普森的故居。泰屋在乡间或清迈等城市也还是存在的,但在曼谷一般的市街上已被现代公寓取代。贫困户当然也不会居住在泰屋,而是住在铁皮搭建的棚屋里。
美学风格里的政治
泰国在追求着现代经济、技术与知识的同时,也要面对自身传统社会的历史重量,这两种不同的方向要如何齐头并进?
泰国选择的历史答案,是蒙固、朱拉隆功、普密蓬这样的“开明圣君”。这使得它不必与传统决裂,还能为国族的稳定与独立而骄傲。虽然泰共曾在20世纪70年代似乎对这体系造成了威胁,但事实上其城市知识分子在乡村地区基础过于薄弱,不如王室能稳定地抓住乡村农民的价值观与偏好。
假使泰国不是这么一个国家,而选择了不同的历史道路,今天大皇宫耀眼的华丽光辉恐怕将减损大半,建筑物与道路上自然也不会有触目可及的国王肖像与庆典布幔。而贫富差距能否缩小一些?被普密蓬式开明所遮蔽的体制问题能否获得改变?这是很难回答的。
街头的泰王肖像牌坊(图/邓晨)
20世纪泰国出现过从法西斯主义、西式民主到共产主义的各种政治人物,但能够把代表国际化的曼谷与广袤内陆农村有效整合的,似乎只有普密蓬主义。
泰国的“民族风”,可以用其他的形式表现出来吗?这个问题或许不仅对专业设计师来说值得考虑,还有深层的文化政治上的意义。
泰国历史上总是受挫的民主派,更习惯于把他们的诉求与现代美学风格联系起来,很少能够成功把传统引为己用,但随着农村经济的逐渐现代化,这种格局已经变得不同。
泰式孔剧 (图/邓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泰国立宪主义的人民党时期,不论是民主派文人还是法西斯派军人主政,都建造了不少现代风格的建筑。留学欧洲的建筑师对曼谷进行了不少改造,但这些建筑一直受到保皇派与国粹主义者的批评,不少早已被拆除而不复存在。
到了21世纪初,受到农民支持的他信与英拉兄妹主政时期,政府有效支持了当代泰国文创产业的兴起,文章开头介绍的暹罗博物馆也是其产物。
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泰国馆是英拉执政末期的决策,建筑造型是泰国农民的斗笠,而非过去泰国馆的皇家华丽风格,呈现的是生态环保的展示品。
暹罗博物馆由原本旧的泰国商务部大楼改成 (图/邓晨)
当有足够多内陆传统农村人口进入全球化经贸网络、熟悉现代生活方式之后,原本困扰老一代政治领袖们的城乡落差问题也就开始转变了。
他信一派的支持群体是较为现代化的农民阶层,即便与海岸地区的都市中产阶级有着冲突,但现代生活方式已经不再只限于曼谷等大城市人口,也就可能促成新的本土性与现代性间的结合。
虽然就政治局势而言,从他信、英拉到近期的塔纳通,这条道路目前并不太成功,也常被批评其民粹、贪腐问题,但就文化层面而言,确实打开了有异于旧体制的局面。
泰国文创产业在2015年英拉倒台后被成功延续。当时曾传出用来支援文创产业的“泰国创意设计中心”和暹罗博物馆等机构都将被关闭,相关行业人员一时在媒体上加以挞伐。后来政府并未将其封闭,如今文化创意产业已是泰国国家形象的一张名片。
泰式风格的新演绎
如果取来传统泰式房屋的图片,与中国、东南亚、日本、印度、欧洲的建筑来作比较,是非常有趣的视觉练习。
当与传统中式建筑相比时,有些构造的不同会首先凸显出来,比如说泰式建筑习惯以山面而非檐面为正面,这方面显得与日式或西式建筑相像,也与印尼许多民族的房屋例如船型屋相似。
有些细节特别有趣地显示出文化元素的跨地域性。你可以在泰屋、日本神社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房屋上,都发现屋脊尖端V字形交叉的角状装饰。讲求通风的窗户设计与抬高的高脚屋型,也是东南亚广泛分布的形态。
泰式建筑比起中式有更强的垂直性,不管是佛塔、山面的尖角、高脚屋,还是皇宫修长的立柱,都有更多向上拔高的戏剧感。这种特色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包括更强的宗教特质,还有对地理环境的考虑。
曼谷的泰屋景点,吉姆汤普森故居 (图/邓晨)
泰式建筑没有匾额、对联等文字装饰,而有更多对比强烈的色彩—大面积的金色、纯白色、深黑色、棕红色,还有绚丽的剪切贴瓷装饰。
同样是受佛教影响强烈的建筑,日式空间是宁静的侘寂简约,泰式空间则讲究沉稳与尊贵。
这些特色是从最常见的传统建筑中归纳的结果,但其实可以找到许多不同的例子。
比如说,一般贫民的房屋没有太多繁复设计;讲求简朴禅修的森林派寺院,也没有皇家“法相应派”佛寺的金碧辉煌;在泰国,还可以找到狂热艺术家自行设计的寺院、嵌满了海尼根啤酒瓶的寺院、天主教堂改造的寺院等等。
泰国贫民窟
不过,就建筑行业本身来说意义更深的,是当代设计师如何对美学形式展开新的演绎。
温·瓦拉万事务所为部落社区设计的灾后学校,用轻型材料来实现抗地震的要求,同时有着传统屋顶及高脚泰屋的构造元素。
尊·社吉诺设计的图书馆、饭店与住宅,表面上已经形成了钢结构打造的现代风格,但是却可以从水平方向延伸的宽大屋顶、修长的立柱线条、沉着的色彩运用中,给人一种传统泰式风格的似曾相识感。
阿尔索姆·信布事务所设计的住宅“佛法居”,在热带通透开敞的高脚屋空间里,加入日式空间元素,称之为融合泰式与日式风格的设计。
英国的帕瑞德事务所与朱拉隆功大学的学生合作设计的水塔亭,则是用钢架结构来演绎传统的泰式亭子,配合中小学校园环境涂上鲜艳活泼的色彩,还有收集雨水的实用生态功能。
帕瑞德事务所的水塔亭 (图/邓晨)
在泰国政治经济体制仍受困于诸般宿疾的同时,许多优秀的建筑与文创设计已经开创出未来的“泰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