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牛奶买电脑都要纳入战略必需?伊利联想遭炮轰


01



喝不喝牛奶,这个简单的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了。

本届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李翠枝建议,将“一生饮奶计划”写入国务院文件、纳入“国家重要战略”,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另外一条,或者直接从跨境电商商品清单中剔除婴幼儿配方奶粉。

与张文宏医生建议的孩子早餐“只能吃鸡蛋牛奶,不许喝粥”所引发的舆论分化不同,上述人大代表的建议很快引发网友几乎一边倒的质疑。

问题出在哪里?首先是立场问题。李翠枝的另一身份是伊利集团质量检测控制中心主任,这样网友质疑其在议案中“夹带私货”。其次是高度问题,作为日用品的牛奶也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国家战略名单会不会过于拥挤?

让我们先来看,李翠枝代表的建议依据主要是什么?她在议案中提到,虽然我国卫健委已经建议民众要“尽量保证每天300克的奶及奶制品的摄入”,但推广执行的力度还不够。对比其它国家经验,我国饮奶推广存在几个问题:比如没有纳入国家系统工程,无法实现全民饮奶的普及;饮奶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均衡;我国乳制品企业还需国家给予有力扶持。



图/视觉中国

为此,她建议将“一生饮奶计划”纳入国家重要战略,国家层面鼓励支持国内乳制品企业,对乳制品加工产品实行全面税收减免政策,鉴于跨境电商渠道的配方奶粉增值税,与国内奶粉及一般贸易进口征税不同,建议采取同一税率征收,或者将配方奶粉从跨境电商清单中剔除。

一石激起千层浪。“喝不喝奶,喝什么奶,喝什么品牌的奶,没必要上升到国家战略。我们这点选择权还是可以有的。”一位网友对此建议颇有情绪。

行业观察人士靳田泽则认为,牛奶固然营养不错,且廉价易得,但并非完全不可取代。其实合理膳食比强制饮奶重要,“鼓吹牛奶有超越一般食物价值的说法,不能接受。”

其实,国内推广喝牛奶早有先例。早在1988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就首次提出了300克饮奶建议;2000年,农业部、教育部等七部委局联合启动了“学生饮用奶计划”。2018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国办发〔2018〕43号》,再次提到要大力推广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且扩大覆盖范围,培育国民食用乳制品的习惯。

从数字来看,国人在牛奶方面的消费增加十分明显。从1978年到2016年,中国奶类的产量从97.1万吨增长至3712万吨。其中,牛奶产量从88.3万吨增长至3602万吨。固体乳制品(主要包括奶粉、炼乳、奶油、干酪及干酪素)产量4.65万吨增长至256万吨。1978年,中国收奶量最大的企业一年收奶2万吨,而目前我国最大的乳企收购牛奶可达到400多万吨。

仅以学生饮用奶计划为例,该计划2000年启动之初,在校日均供应量为50万份,截至2018学年春季学期,全国学生饮用奶日均供应量1845万份。

虽然牛奶的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民众认同,但在媒体上呈现出来的李翠枝代表的建议,还是招致网友的质疑。有较真者认为,国家层面只是鼓励,且每天300g是指牛奶及奶制品,“我可以喝牛奶,也可以喝酸奶,吃奶酪,如果将300g统一为牛奶,这是偷换概念。”也有人认为不该一刀切,顺势反问“乳糖不耐受怎么办?”

其实,李翠枝的建议中也考虑到了国人体质,部分人乳糖不耐受、无法饮用牛奶,“对于乳糖不耐人群,应鼓励乳制品企业生产无乳糖牛奶,例如能将牛奶中90%以上的乳糖分解的舒化奶,让想喝奶的中国人都能喝上奶。”这一提议也被质疑又悄悄将“带货”了自家的舒化奶产品。

对此,截至发稿,李翠枝所在的伊利集团尚未回复AI财经社的采访诉求。

事实上想要实现全民喝奶并不容易。乳业专家宋亮分析,在国内,喝牛奶在一二线市场和部分三四线市场,喝奶的习惯比大家想象的要高,在三四线市场和广大的农村地区消费差距还比较明显,现在普及喝牛奶的教育是保证能够喝到奶,至于饮奶数量不可能与欧美相比,“现在国内消费者每人每年平均饮奶大约在20公斤,这已经非常好了”。



图/视觉中国

宋亮认为,舆论对该建议反映较为激烈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对于国产奶的安全问题仍有所顾忌;二是目前国内牛奶的价格相对较高,还存在部分人群喝不起的可能;三是现在市场上的含乳饮料也被当做了奶,这让很多人对牛奶存在认知误区。

至于跨境电商平台的洋奶粉,李翠枝代表的注意力是税率带来的不公平竞争。在跨境电商产品中,母婴类排名第一,而婴幼儿配方乳粉又是其中炙手可热的畅销品。“洋奶粉”被热捧,除了消费者更信赖国外品牌质量的心理因素,还有价格驱动。在跨境电商平台,一罐国外品牌奶粉税后通常在200元左右,而国产品牌近些年迷恋高端化,有的配方奶粉一罐达400元。即使有同等价位产品,很多消费者往往更倾向于购买国外品牌。

不过从安全角度,业内人士并不建议购买跨境渠道的奶粉,认为其在风险把控能力上要低于国产及国外品牌的国行奶粉。一是前者只是入关检疫,但不检验配方,对产品质量消费者自负责任。而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国外召回信息是很难触达到国内消费者。

只是消费者会根据自我认知作出选择。贸然建议将配方奶粉从跨境平台剔除进而让国内奶粉更有竞争优势,怕是异想天开了。



02

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的“战略级”建议也引起了广泛讨论,甚至是争议。

在他提交的六份建议里,主要围绕建设新一代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推动新基建和智慧经济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助力脱贫攻坚等。

但其中一项建议却引来吐槽。在题为《关于促进个人电脑消费升级,充分发挥生产力和创新工具作用的建议》中,杨元庆建议将“个人电脑作为战略必需品,出台相应的促消费政策,缩减数字鸿沟”。

在他的具体建议里,包括采取个人电脑补贴政策,尤其是向欠发达地区和城市低收入群体倾斜。补贴资金由各级财政统筹安排和企业让利共同承担的方式。杨元庆也特别提到,建议广东等省市开始推广的家电下乡补贴政策进一步扩大范围。

杨元庆的建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08年出台的家电下乡政策,当时为了拉动消费,提振内需,国家层面对农民购买彩电、冰箱和洗衣机等给予13%的财政补贴,而家电企业也迎来了长达数年的黄金发展期。将个人电脑纳入战略必需品,能否带来一个类似于家电下乡的“PC下乡”政策?




在人们的印象中,PC已是夕阳产业,长期也处于增长停滞的状态,虽然无论是办公还是在家庭生活中,PC的作用依然非常明显,手机还无法完全取代PC。

新冠疫情蔓延更是带动了一波PC回暖。因为学校都采用网课的方式给学生上课,这也催生了平板电脑、PC和手机的庞大需求。福建、山西的手机经销商曾对AI财经社透露,今年2月份开始,平板和笔记本电脑处于缺货状态,这些设备的销量首次与手机相当。

民众对个人电脑的消费需求依然旺盛,只不过在手机面前,被掩盖了光芒。华为、小米等企业除了重点研发手机外,很早也推出了个人电脑业务,而且在国内有着不错的份额。

事实上,杨元庆的建议更多是从促进消费的角度出发,缓解普通家庭对购买电脑的压力。因为电脑本身又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和创新工具,而不仅仅是电子消耗品。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建议在逻辑上没有什么问题。

但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战略必需品”的概念并不常见,之前从未出现过,与其最接近的应该是“战略储备物资”的概念。但一般意义上的战略储备物资指的是,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质资料进行储存,目的是为了应付战争和其他意外情况,保障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国防需求。

从这个角度来看,口罩和大米都能算得上战略物资,但快速迭代的PC显然没有储备价值。当然,杨元庆的提案更多是突出个人电脑的重要性,而不是真的建议国家把电脑买回去放到库房。


图/视觉中国



实际上,“做什么说什么”“说什么做什么”,也是商界两会代表的常见提案方向。

习惯四处给小米宣传的雷军,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这次两会上提了四份建议,其中一份已经开始抬头“仰望星空”——将卫星互联网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纳入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鼓励商业航天企业参与航天智能制造产线等基础设施建设。

另一项建议则与小米所处的行业密切相关。雷军提出,加快运用智能手机、电视等智能终端建设我国灾害预警。当前,我国已能通过“手机+物联网”平台对破坏性地震进行预警。雷军没有直接说要加大对手机消费的补贴,但发挥手机在灾害预警的作用,无疑也提升了手机在国民生活中的重要性。

或许,相比于个人电脑和手机,当下更应该关注的是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新基建基础设施体系。

在新基建的浪潮里,以5G为例,它正在演变成下一代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以及下一代工业系统的中枢神经系统。5G技术处于正在形成的未来技术和工业世界的中心。

而从最近几年的华为、中兴事件,也大体上能看到什么是业界真正竞争的焦点,也能知道什么才是真的国家战略必需品。

(注:文中靳田泽为化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