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对西方超级大国的死磕,仍在持续。日前,已经坚持整整一年的华为再遭暴击!
5月15日,美国再度升级对于华为的管制措施,变相公开提出:
全世界半导体企业,如果为华为生产芯片,都需要获得美国许可。
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发表了《商务部针对华为削弱实体清单的努力,限制使用美国技术设计和生产的产品》的文章
这样的卡脖子举措,无疑让华为遭受了空前挑战。
不过,华为也惟有刚到底了。
这一边,华为官微就美国“技术禁购”公开表态: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
那一边,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在18号的分析师大会上公开发声:强烈反对美国商务部仅针对华为的直接产品规则修改。
发言中,他直言“求生存”是华为现在的主题词。
这一悲壮基调,与19年华为发布《华为的冬天》一文遥相呼应,彼时,任正非提醒企业“向死而生”。
这次,华为能挺过去吗?中国的芯片企业能否逆势破局?
对华为的封锁,美国在商业上已经变得没有底线。
美国的打击面进一步拉大,限制对象除了美国公司,还涵盖了全球华为供应链公司,但凡使用美国技术、设备的公司都在其列。
不过,美方的“长臂管制”并非完全禁止,而是要拿到美国政府的许可。并且,留了120天的时间从台积电和其他代工厂获取供货,这也算一个缓冲时间,或许会成为两方谈判的抓手。
华为的回应
可预计的是,此规则施行后,全球170多个国家使用华为产品建设的数千亿美元网络的扩容、维护、持续运行将受到冲击,使用华为产品和服务的30多亿人口的信息通讯也会受到影响。
同样是去年这段时期。
2019年5月16日,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华为纳入实体清单。
紧接着,谷歌公司限制华为在Android方面的合作,芯片设计商ARM暂停与华为的进一步合作……
想不到过了一年,华为又将面临如出一辙的情况:有关台积电站队美国、制裁华为的消息不胫而走。
作为全球最头部的大中华区芯片企业,台积电曾多次力挺华为,并公开表态,自身并未达到“使用美国技术超过25%”的红线,可以继续为华为代工。
可是,台积电的零件材料却无比依赖美国LAM、AMAT等公司,必要时候,它又不得不面临二选一的尴尬境地。
眼下,台积电像是有些摇摆不定,一方面澄清“该消息为市场谣言”,一方面曝出投资120亿美元赴美建5nm晶圆厂的消息。
倘若台积电也步入谷歌、ARM后尘,那么这样的的“精准打击”,对于华为来说,犹如釜底抽薪。
这也是美国此举对华为最直接的杀伤力,除了核心芯片代工厂台积电,华为的日韩供应商的供货,也将受到极大阻碍。
华为的未来,显得扑朔迷离。
要知道,受去年5月“实体管制名单”的影响,华为并没有实现原来的财务目标,影响金额近120亿美元,而且公司每季度的营收增速仍在持续下降。
同时,据华为高层透露,过去一年,华为花了很多时间跟客户、合作伙伴以及员工沟通,在技术受限的情况下,加大了研发投入,很大部分用于“补洞”,包括重新设计超过6000万行代码等。
长期以来,国产芯片产业特别是芯片制造业是中国的“弱势产业”。
美国正是利用这一点,几番对华施压。第一枪是对准了中兴,依据是其违反了美国限制向伊朗出售美国技术的制裁条款。最终中兴被迫撤换管理层,并交巨额罚款。
好在,华为早早就开始了自己的“备胎计划”。
华为在研发方面的发力有目共睹。其2018年研发费用1029亿元,超过微软、苹果跃居全球第4;2019年,华为研发再次投入达1317亿元人民币,占销售收入15.3%。
这方面,任正非展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去年11月他就公开表示:华为已经能不用一块美国芯片,生产100%中国造的产品。
芯片方面,华为海思加大了自研力度,先后推出麒麟990、麒麟985、麒麟820三款5G芯片;同时加大布局其它芯片产品,延伸了产品线的广度和深度。
操作系统方面,在谷歌被迫终止合作后,华为自研了一套场景互通的鸿蒙系统。不过操作系统生态重建并不容易,鸿蒙系统还在摸索期,首先应用在华为电视这类对系统要求不高的产品上。手机方面,依然暂时沿用开源版的安卓系统,自建HMS服务,来替代谷歌原有的GMS服务。
多重备胎应对之下,华为一定程度上顶住了美国的封杀压力。
调研机构ICInsights近日公布的半导体厂商一季度排名显示,华为海思成为首次进入前10的中国大陆半导体企业,创下新历史。在这份排名中,海思半导体的排名相较2019年提高了5名,其第一季度销售额接近27亿美元,同比增长54%。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的实体清单,反而倒逼了海思的快速成长。
然而,种种这些依然不足以绕过美国的封锁。
在半导体设备这块,全球前五大设备厂商当中,排名第一的美国应用材料公司(AMAT)、排名第四的美国泛林半导体(LAM Rcarsch)、排名第五的科磊落(KLA-Tencor)都来自美国,三家合计占据全球35.86%的市场份额。
这几年,中国晶圆代工厂建设热潮兴起,厂商对美国应用材料和泛林半导体的依赖度在飞速攀升。
与华为合作的晶圆代工厂也有同样的情况。不论是台积电还是中芯国际,都离不开美国应用材料和泛林半导体的设备。
例如,从2019年2月开始的一整年,中芯国际光是购买应用材料公司的机器设备就花了6.2亿美元;向泛林集团购买机器设备也花了6.01亿美元。
2020年3月2日,中芯国际再次发布公告:公司向应用材料集团发出一系列订单,总金额为 5.43 亿美元(约人民币37.9亿元),向东京电子集团发出一系列购买单,总金额为5.51亿美元(约人民币38.49亿元)。
如此一来,生产出华为的芯片也就成为了美国半导体设备的“直接产品”,无法逃脱美国新规的限制。
考虑到中芯国际是中国企业,可以对美国政策置若罔闻,用它来取代台积电成了华为破局的主要方法,例如华为今年将麒麟710A放到了中芯国际14nm代工,并且成功应用在了荣耀Play 4T手机上,作为其规避风险的做法。
但别忘了,中芯国际的很多半导体设备都是美国厂商供应的。
一旦美国认为中芯国际违规,可能迫使美国应用材料、泛林半导体等公司远程锁死中芯国际的设备,使其变为无法工作的“废铁”。
之前福建晋华就是典例。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之后,立刻停摆,一堆的设备变“废铁”。
因此,即便在刻蚀机、PVD、清洗机、氧化/退火设备等方面,出现一些“国产替代”,但完全避开美国的半导体设备,还不现实。
毕竟人家几十年的技术壁垒,华为很难在两三年内一蹴而就。眼下中国还没有能生产7nm芯片的“根本技术”,国内巅峰中芯国际的芯片工艺也只能达到14nm。
手机行业的“芯痛”问题一直是企业面临的症结。
于是,有业内人士分析,美国此举有点像“半导体的中国保卫战”,高呼“针对美国的‘核武器’,中国必须要坚决反击,以战止战”。还有人则在社交媒体上建议中国应该采取行动回击,给高通、思科、苹果和波音等美国企业一记下马威。
不过,类似观点并不被大多数人认同,一方面,仅国家在半导体一期、二期大基金和带动社会资本的投入上,就会超过1万亿元,而波音是300亿美元。
再加上,倘若不让高通进来,小米、OPPO 、Vivo等会遭殃;要是制裁苹果,其供应链大部分在中国,中国这么多企业还指着苹果,背后关联着几百万老百姓的饭碗。
这并非一场无视后果、逞能“比坏”的戏码。博弈毕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说针对谁就去直接操作的。
一场押注中芯国际的行动,正徐徐拉开。
据媒体报道,就在美国宣布技术禁令的同一天,中芯国际当天签署了新的增资扩股协议。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二期和上海集成电路基金二期,将分别向中芯控股旗下的中芯南方注资15亿美元和7.5亿美元,以获取23.08%和11.54%的股份,总计22.5亿美元。
短短半日,总市值近2万亿的芯片股市值立马大涨420亿,中芯国际盘中飙升8%
此前的5月5日晚间,中芯国际公告称,计划在科创板上市,发行16.86 亿股份,募资超过人民币200亿元。
那么,被寄予厚望的中芯国际能否扛起大旗?
现阶段还远远不够。
正如前述分析,芯片工艺也只能达到14nm,在台积电(最多可达到5nm)面前还稚嫩得很。眼下就着急让中芯国际冒着禁令制裁的风险为华为供货,还有些跟不上,促进其发展壮大会是第一步。
只要再坚持两三年,国产半导体设备将有可能获得比较大的突破。
中芯国际的前景可谓一片灿烂。
尤其最近几年,由于国产芯片自给率很低,中美博弈加速了国产替代。市场逐渐意识到半导体制造才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核心资产。上游中国企业为了分散风险,纷纷将订单从海外企业转移至中芯国际。
叠加国内半导体需求增速迅猛,半导体制造企业的业绩是明显超过预期。
2020年一季度,中芯国际营业收入9.05亿美元,同比增长35.3%,创季度营收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为6416.4万美元,同比增长422.8%。
一时间,国产半导体生产设备所有环节都有在开发的国内公司,例如“国产替代”光刻机(上海微电子)、离子注入机(北京中科信,凯士通,中电科电子装备)、涂胶显影设备(沈阳芯源)等在公司搞研发和推进。
虽然只有极少量的设备开始应用到手机生产,但这已经是我国镇定思痛的第一步,值得更多鼓励。
要知道,美国这样违背社会契约论的行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30年前,日本半导体世界第一,美国虎视眈眈:先是认定日本向美国倾销商品;随后安上涉嫌向苏联售卖数控机床的罪名,抓走东芝的企业高管;进而对其生产的多种商品,增收100%的关税;甚至禁止日立产品在短期内出口美国,逼迫日本同意进口美国公司的芯片产品。
一系列组合拳,日本强势企业受到极大重创,最终被废掉了其六成功力。
美国这一系列打压华为的行为,有点日本事件昨日重现的影子。
但是新时代的东芝,已经成为了过去。与华为有着不同的底色,其见招拆招的韧性不容小觑。
那么,华为又该如何争取时间窗口、挺过这段至暗时刻?
首先,华为要优先保证5G基站规模的发货,在这一块华为有绝对优势,这也是美国打击华为的重要原因。在代工厂不能生产的情况下,通过囤货保证5G基站的中短期供货是可行的。
其次,通过囤货+国外购置芯片的形式暂时维持发货。
囤货主要针对高端的旗舰手机芯片,中低端都可以从国产+非美系芯片厂家那里买到。
业内人士@手机晶片达人 于5月16日在微博上的爆料称:
海思本周紧急跟台积电投片了7亿美金的晶圆订单,看来华为内部也拿到消息了。
图源微博截图
倘若这个订单能够顺利交付,那么将会让麒麟芯片多供应华为手机一个季度以上。
可惜的是,虽然华为抢在了美国新规宣布之前出招,但这7亿美金的晶圆即使现在下单,7nm、5nm的晶圆从投片到交付也要120天了,所以仍需向美国申请许可证。
不少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这120天内,台积电、中芯国际等晶圆厂肯定会游说美国政府,想方设法获得美国许可证,从而维持对华为的供货,毕竟中国的天量市场不容放弃。
而在5月16日信达电子分析师方竞主持的会议上,参会嘉宾华为战略顾问、原蓝军司令孟老师也表示,美国这次的新规,“威慑大于实际,对特朗普的选票有好处,另外也会加大华为的客户的忧虑,可能对华为的订单砍一砍。”“到了120天附近,还是有可能继续延长期限的。”
并且,按常理来看,美国之前的禁令已经限制了一些美国芯片厂商、及含有美国技术25%的芯片厂商向华为供货,现在新规又迫使华为没法用自研芯片,那么这不等于美国瞎捣鼓半天,为日韩欧及中国其他芯片厂商拉生意?
此外,华为还可以用其他业务支撑核心业务,为自己的生存发展争取时间。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这一举措对于中国半导体行业来说并不全是坏事。从短期视角看,中美贸易战和科技封锁会加速“去美化”进程。
从中长期视角看,此举将导致中国企业和产业供应链呈现三大加速趋势:
即国产化加速、科技自主研究加速、部分供应商在本土布局加速。
总之,这是我国需要补足的一课。
如果挺住这一波,美国信用崩塌。如果挺不住,美国就立威成功。
就像华为微博的那句淡定宣言: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