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追捧的苏世民 坑惨了中国国家级投资机构(组图)

文/华商韬略 吴苏

一个华尔街的大鳄和私募之王,在中国却突然成了网红,与万科郁亮、高瓴张磊、红杉沈南鹏对谈,还被马云打call。

这个人就是73岁的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

黑石和苏世民的走红,无外乎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今年3月,媒体曝出,SOHO中国正与黑石集团就私有化进行谈判,据称交易价值40亿美元,SOHO中国股价就地大涨37.33%。

最重要的是第二条,苏世民近期在中国出书增加了曝光度。

2月,中信出版社出版了《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一书,50多位政商名流纷纷为苏世民打call,其中马云说:“苏世民的成功不是每个人都能复制的……”

此外,围绕新书出版,多场直播趁势推出,参与的嘉宾也是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这样的大佬,他们也进一步为苏世民的曝光度推波助澜。

当然,苏世民自有被热捧的资本。苏世民的英文名是史蒂夫·施瓦茨曼,1985年,与当事雷曼兄弟的董事长彼得·彼得森共同投资40万美元创建了黑石集团,截至2019年末,黑石管理规模达到5710亿美元资产,截至4月24日收盘,其总市值超过326亿。

图源:雪球

从40万美元发展到5710亿美元,苏世民因此被誉为“全球私募之王”,不仅在华尔街名声大噪,在中国也获得拥趸无数。

但是在中国左右逢源的苏世民,绝对不会提及一件事情,那就与国家级的中投公司(全称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交易。当年,正是因为投资黑石,中投被深度套牢长达七年。

在黑石收购希尔顿酒店之前,2007年3月,黑石启动IPO,金融危机已经在路上,公司正要遭遇严重挫折之时,中投公司向黑石投资30亿美元。对此,苏世民难掩兴奋地说:“我们甚至还没有去做推销!”

更令他兴奋的是,这笔交易需要得到中国核心机构的批准,但是,“只花了几天时间就收到了回复”。

2007年5月20日,中投公司斥资30亿美元认购1.01亿股,为黑石上市担当“基石投资人”。第二天,黑石提交的修订文件中,中投公司的英文名首次出现。

这笔交易,不只是30亿现金的问题,而是刺激了更多投资。很快,黑石又发售1.33亿新股,融资40亿美元。

在金融危机摧枯拉朽的过程中,这70亿美元,犹如用现金铸就的“避风港”,黑石虽然和其它公司一样业绩难看、股价大跌,但保全了护城河,平安度过危机。

不难看出,中投公司正是黑石的“贵人”,但它并没有获得特别优待:没有投票权,董事会席位更无可能;投资锁定7年,前四年完全不能动,后三年每年最多卖三分之一,要知道,一般情况下,“基石投资人”禁售期只有3到6个月;如果中投公司增持,持股比例不能超过10%。

如此强势的条款,又遇到金融危机这样最艰难的时期,中投公司可谓压力山大。2008年11月,黑石股价收于6.14美元,中投公司账面亏损23.8亿美元,浮亏近80%。中投公司顶住压力,再次砸下2.5亿美元,谁曾想,2009年1月,黑石股价接连跌破6美元、5美元,2月更是跌破4美元。

直到2012年,黑石股价才回到发行价,中投公司先将2008年逢低吸纳的股票卖出,然后开始清空2007年认购的股票,到2014年2月,黑石股价上升到32.6美元,中投公司解套,持续六七年的“鏖战”宣告结束。

期间,这笔交易甚至引发朱前总理的追问,。

2008年到2010年间,苏世民前往清华大学参加经管学院委员会会议,时常会遭到前总理的询问。

2008年会议休息期间,前总理叫来时任中投负责人,对他说:“过来见见苏世民,这家伙把你的钱都赔光了。”。

2009年,苏世民再次前往清华大学。前总理问到:“苏世民,黑石的股票怎么样了,还能跌多少。”当年,黑石的股票每股不足8美元。

2010年,苏世民又一次面对前总理的询问:“苏世民,我该怎么看待黑石股票?还能涨回来吗?”当年年末,黑石股票收盘价每股8.18美元。

但多年之后,因为这笔赔钱买卖,苏世民似乎成了中投公司的贵人。

对于这次交易,苏世民“调门”高昂。2017年7月,他在北京公开表示,“我们的股票为中投创造了35%的总体回报”。正话反说,套牢变成了回报。

事实上,苏世民“贵人”这个名号,经不起推敲。别的不说,投资7年,获得35%的收益,年化收益率4.38%,网友调侃,“和买余额宝有何差别?”更别提,金融危机中30亿美元“输血”,对黑石日后成为“巨无霸”,至关重要。

相比于苏世民的“高调门”,中投公司有苦说不出,2008年至2018年的11份年报中,对投资黑石从未提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