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以精英社区自诩的知乎,近日也被卷入网络儿童送养黑产的漩涡中。
从认证大V割韭菜,到低质内容泛滥,知乎在探寻商业化变现的道路上,终究绕不过“赢了流量,输了口碑”的争议。
1
走下“精英社区”神坛
4月11日,有媒体曝光,知乎平台存在儿童送养相关可疑信息。这些帖子牵扯出一条送养黑产链,有涉事网友公然宣称已经领到孩子。
对此,知乎迅速展现出强烈的“求生欲”。4月13日,知乎官方账号“知乎小管家”针对此事作出回应和处理。
定性事件、清除违规内容、封禁涉事账号、整改审计平台。一顿操作以后,知乎涉儿童送养黑产的争议总算稍稍平息下来。
4月17日,花朵财经在知乎平台上输入“送养”相关词条,涉及儿童送养的信息已被删除。
此次事件中,从官方账号的表态来看,知乎坚持的是“对违法内容零容忍”的立场。
然而从媒体曝光的截图来看,知乎平台上“儿童送养”相关违法违规内容,是在去年10月发布的,时隔近半年,被曝光后知乎才作出处理。
▲媒体在知乎平台上搜索出“送养孩子”相关内容
但这不过是知乎平台里低质内容的冰山一角,知乎不止一次因为内容质量问题被推进舆论的风暴中。
去年年底,知乎网文板块出了一个大瓜——“某三杯”事件。知乎用户某三杯中网文板块权重不小,简介为“总编辑、作家”,在一些如何写网文、如何写作的问答上收获了大量点赞收藏。
积攒了一定的名气后,某三杯开始组建小课堂,建群拉人,并收费教人写网文。据受害学员透露,该社群学堂年费一度高达上万元。
某三杯被奉为领域大咖,横行知乎,四处收割智商税。后来,掌阅玄幻文学的大神作家洛城东留意到此人在知乎的回答,称其逻辑混乱,一派胡言、故弄玄虚,完全是外行人所言,一顿怒怼,竟无意中在知乎掀起了一波打假。
在用户的声讨下,某三杯销号,解散群,从此在知乎销声匿迹。
类似的例子在知乎还有很多,质疑声可以沉寂但不会消失,最终消耗的是知乎大V的公信力。再比如“杀生丸非法行医事件”,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知乎用户在等知乎给一个处理结果。
知乎认证用户杀生丸,凭借高学历、现居美国等标签,咨询收费,有偿指导患者用药。后来多名知乎网友联系知乎管理员举报称,杀生丸在没有医师执照的情况下非法行医,却迟迟得不到回复。
讽刺的是,用户举报后发现,杀生丸修改了个人简介中的付费医疗说明。
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知乎逐渐被层出不穷的内容争议,拉下“精英社区”的神坛。
2
崩坏的社区氛围
从一个小圈层、高知精英聚集的社区,向普众化的内容平台转型,知乎走过了10个年头,如今手握2.2亿用户,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低质内容。
如今用户打开知乎,看到的也很少是专业化、垂直化、精细化的问答,更多是哗众取宠、低俗的热点话题,以及词条下没有任何营养的抖机灵式回答。
早期的精英老用户对于知乎话题低俗化的声讨愈发激烈,社群用户分层带来难以调和的矛盾摩擦,知乎的社区氛围亟待重整。
对于很多专业领域的答主而言,知乎也不再是一个能鼓励创作者潜心输出好内容的平台。
唏嘘的是,知乎刚成立之初,实行的是严格的邀请制,凭借高质量问答积攒了一批高质量用户。彼时,知乎有着一个美好的愿景——「让每个人高效获得可信赖的解答」。
此外,知乎急于变现,却没有平衡好用户体验,平台问答出现大量软广硬广,质量参差不齐。
此类毫无节制的广告,也在逐渐击碎平台用户残存的好感。很难想象知乎对广告曾经有过一段克制的时光。事实上,早期的知乎为了维护社区生态,对广告营销帖子的处理力度十分给力,官方大批量删贴封号时有发生。
按照CEO周源的说法,即知乎反对一切破坏社区氛围和信用的行为,所有的动作都该从用户体验出发。
然而如今的知乎,早已与当年周源口中的知乎南辕北辙。反而用户给知乎内容判下的“三宗罪”越来越清晰——话题低俗、内容低质、广告泛滥。
用户对知乎注意力,渐渐定格在热榜上,并且内容还与微博热搜、百度话题榜十分雷同。
知乎一直在尝试应对转型带来的阵痛,但如何平衡社区与平台的冲突?如何在创作者和受众拥有良好体验的前提下实现商业化变现?答案还不明朗。
3
多头拓进,“钱”途未明
对知乎而言,商业化变现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归根结底,知乎是一家由资本扶起来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在资本的簇拥下,增长和变现,才是生存之道。
2013年以前一直深耕严肃知识社区的知乎,其实在放开注册这一决策上犹豫了很久。但知乎的邀请制开始陷入用户增长瓶颈,开放注册顺理成章成为战略性的考量,取代了邀请制。
很快,知乎用户迎来爆发式增长。2018年,随着“有问题,上知乎”广告语的彻底走红,知乎正式宣告从精英圈层脱胎,进军下沉。
截至2018年底,知乎用户突破两亿。
下沉代价是巨大的。随着平台用户火速增长,专业圈层限制被打破,大量内容涌入知乎,过去专业精英社区氛围受到激烈的冲击,内容和社区管理难度也直线上升,质疑声也如影随形。
有分析认为,知乎从此不再是一个围绕KOL群雄割据的社区,而是被分解成了以热点话题为核心的许多小块。用户之间的关联逐渐被弱化,信息的分发逻辑变得愈发趋近头条。
对于知乎而言,平衡内容商业化变现,以及用户对内容的质量和层次的异化诉求依然是艰巨的任务。
显然,资本不会给知乎太多耐心。焦虑的知乎频频进入多个赛道。
在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的2016年,知乎推出“值乎”“知乎 live”“知乎书店”等产品,开始探索流量变现。不久,知乎开始推进知乎大学、盐选会员等尝试,但都没有溅起太大的水花。
在短视频的风口下,知乎也曾推出“即影”、开展MCN机构招募;直播火爆时,知乎上线直播功能,并采用了主流的邀请制模式……
风口在哪,知乎就在哪。
虽说用户还在骂,变现还有点远,但资本是买账的。
今年8月,知乎高调宣布完成F轮4.34亿美元融资,由快手领投、百度跟投,腾讯和今日资本原有投资方继续跟投,融资额度创造知乎及近年来文化娱乐赛道的双项记录。
知乎表示,将与战略投资方的形成深度合力,将优质内容与流量及技术优势融合。而知乎百度的联手背后不断传出担忧:知乎会变成下一个百度吗?
而此时的周源,开始进一步强调开放——知乎的价值观中有一条非常重要,就是保持开放,当这一点和始终为用户创造价值放在一起理解的时候,就会迸发巨大的价值。
知乎的商业化变现之路难言顺利,到目前为止,只有广告和盐选会员才是知乎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中,广告占了营收的90%。但知乎仍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
今年4月,知乎推出知乎的B面——“B乎”,以加大对视频类内容的投入。知乎方面表示,知乎并不是放弃图文转向视频,也不是消减图文类内容、增长视频类内容。图、文、视频类内容各有优势、各有特色,谁也不会被取代,而是长期同时存在于知乎里。
知乎的多头拓进招来各种声音:分区功能五花八门,核心功能被抛弃了吗?高质量的内容和高质量的用户是曾是知乎成长和生存的筹码,如今却成为其在商业化道路上试图撕掉的标签。然而不再高举精英高知和高质量内容旗帜的知乎,似乎已经“变味”。
广大用户留给知乎的时间似乎不多了,“现在上知乎,我就当看故事会。”一位知乎用户对花朵财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