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多国粮食出口限制的消息,周围一些朋友也开始讨论要不要囤点粮。
其实,随手一查就能看到中国粮食产量“十六连丰”的好消息,2019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国际安全线近20%。但为什么大家听到风吹草动还是会隐隐不安?谭主做了个小调查,总结一下,大家最关心的其实就是四个问题:
·粮价涨不涨?
·粮食够不够?
·多国限制粮食出口会影响中国吗?·全球粮食够吃吗?
为了解开这些“问号”,谭主通过农业农村部等多家部委,拿到了有关中国粮食的最权威数据。
粮价是百价之基。一日三餐,切身相关。
大家的这种担心,很可能演化成“要不也囤点粮食吧”。通过北京市价格监测中心,谭主找到了一家作为定点监测点的超市。
据采购总监孙健的观察最近面粉销量确实增加了三倍▼
但所谓的“价格危机”并未出现,超市所有的粮价都没有上涨。单点案例可能不具有代表性,谭主还找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上个月披露的一份全球粮食价格监测报告。
这份报告里面专门提到了中国▼
报告写到:在中国,由于市场供应非常充足,大米的价格低于去年同一时期水平;小麦的价格和去年相比也十分稳定,因为去年产量差一点破了新纪录。
涨与不涨,归根结底由供需决定,供应量赶得上消费量,价格就不会涨。
主粮供需如何?来看看中国人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米和面。
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中国稻谷生产量均超过消费量▼
小麦的情况也一样
▼
再回到最初的问题,粮价会不会涨?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作了个总结:
局部地区不排除因炒作、灾害天气、突发事件等因素造成短期价格上涨,但长期价格平稳。粮价一旦波动,储备粮就可以投放市场。
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难免有人对今年中国的粮袋子有担心。
今年粮食够不够,首先要回头看库存,其次要向前看产量。
2019年,中国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库存结余2.8亿多吨。
中国的粮食总库存也属于历史高位
尤其是稻谷、小麦
够国人吃1年以上
▼
那今年的形势如何呢?
先说产量占全年1/5的夏粮,农业农村部公布了一个关键数据:
·冬小麦一二类苗超过87%,比上年同期增加3.5个百分点
早稻也有好消息。·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早稻面积种植意向共计比去年增加400万亩
概言之,今年的粮食丰收已有保障。
中国是毋庸置疑的粮食生产大国。但与此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
过去的五年中国进口粮食整体呈上升趋势▼
当多国传来出口限制的消息,出现担心也很正常。
不过,进口数据虽然看起来很大,但其实,最关键的大米和小麦两大主粮,2019年的进口量分别只有349万吨和255万吨,仅占当年产量的1.8%和2.3%。
这些占比不高的进口粮主要是为了品种调剂,满足大家“舌尖上”的需要。
钱包鼓了,口味刁了,中国人对米和面口感的要求也更高了。比如生产面包用的高筋小麦,比如更好吃的泰国香米,一些特殊品种我们的产量少,就进口点。
换句话说,中国米面的自给自足其实没有压力。国际上也有一个评估国家粮食自给程度的指标,叫粮食自给率。
稻谷、小麦的自给率过去五年均保持在100%以上远在国际安全线以上▼
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国也从过去的粮食受援国变成了粮食援助国。
根据粮农组织的调查报告,在全球206个国家与地区中,只有33个能够在粮食上做到自给自足。只有6个国家有对外援助能力,分别是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与新西兰。
如此看来,主粮在进口量中占比很小。那么中国进口量最大的是什么?
大豆。
过去五年中国进口粮食中大豆占据了70%左右2019年达到了79%▼
作为资源密集型农业,大豆单产低,效益低。按2019年的数据计算,中国只有拿出47%的土地才能实现自给自足。
这显然不现实。大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主粮,不影响国人的口粮安全。进口大豆主要用于制作成食用油(豆油)和动物饲料(豆粕)。这些年进口激增,也是因为中国人对“肉蛋奶”的消费热情。
尽管疫情影响,但巴西大豆3月份对华装船量创历史单月新高,达到1000万吨,4月份对华出口大豆排船量也已经达到932万吨。
这说明大豆进口尚未有实质影响。当然,预判到可能的危机,中国早已经未雨绸缪。
从2016年开始,我国就逐步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去年大豆的产量更是实现了10%以上的增长。此外,中国近几年也在通过调整饲料配比和成分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这也让中国人的肉蛋奶消费多了一层保障。
中国人的饭碗端牢了,但其他国家的饭碗端得怎么样,还要画个问号。
▲“随着越来越多国家采取封锁政策来遏制和缓解新冠肺炎,有没有粮食用尽的风险?”
目前,世界粮食安全尚未受到冲击。但殷鉴不远,新世纪以来就已经发生了三次粮食危机。*2002-2003年、2007-2008年、2011-2012年*这三次都是由于主要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遭遇较大的自然灾害,粮食减产严重,造成供给不足。不过近五年来,全球粮食的平均产量在25亿吨,整体呈现产大于需。但有时候,危机不只来自天灾。2007-2008年,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导致粮食能源化趋势加强,如利用玉米制作甲醇。
国际资本看重粮食的金融属性、能源属性,大肆炒作,导致粮价大涨,8亿人吃不上饭。眼下,粮食供应充足,但恐慌心理一旦被利用也可能造成人祸。对粮食出口国来说,如果增加贸易壁垒,限制出口,可能真的会让一些国家陷入危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部长叶兴庆告诉谭主:
现在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在供应链的中断,受影响的主要是对进出口依存度比较高的国家。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首席经济学家Arif Husain一直在进行全球的实时监测,他发现:
“这些风险较大的国家大部分在非洲,包括高度依赖出口的安哥拉、尼日利亚和乍得,以及高度依赖进口的索马里和南苏丹。另一个令人担忧的地区是中东,也门、伊朗、伊拉克、黎巴嫩和叙利亚等国都面临严重的经济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Maximo Cullen在回复谭主时,也提醒各国,要保持冷静:
必须防止以邻为壑的政策,这些政策在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期间以提高出口税或直接禁止出口的形式出现,它们往往会产生跟风的反应,这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好处。
最新的一个好消息是,率先宣布禁止本国部分大米出口的越南已经重新恢复大米出口。正像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世界贸易组织不久前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所说:
必须确保粮食市场正常运转,人们需要携手努力将疫情对粮食供应链的破坏降至最低。这种努力,你我都能参与,一是别浪费,二是别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