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开启无限量化宽松模式 市场还担心什么?




美联储作为美元的最后贷款人,对维系各国金融市场稳定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近来,其行动的逻辑似乎一以贯之:宽松,宽松,再宽松。

从重启QE(量化宽松)到宣布无限量QE,美联储只用了一个星期。3月23日,美联储宣布将不限量按需买入美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每日和定期回购报价利率重设为0%,将购债范围扩大到机构抵押支持证券,并增设3个流动性工具。

美联储已经忙忙碌碌了一周,是什么让美联储这么拼?



复盘:忙碌的一周

3月20日(周五):流动性互换+信贷支持范围扩大到市政债+增购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欧元区以及瑞士在内的六大央行统一发表声明,称经协调一致,同意进一步加强美元货币互换的安排,自3月23日起,将每周的货币互换操作提高到每日进行,并将至少持续到4月底。同时,各中央银行还将继续每周进行“84天期的操作”。

美联储扩大了其对信贷流向经济的支持计划,流动性支持范围扩大到市政债券市场。该市场是美国各州、地方政府和交通系统等官方机构的主要融资市场。通过,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性基金(MMLF)计划,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现向合格的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这些金融机构可从单一州和其他免税的市政货币市场购买某些优质资产。

另外,纽约联储还通过两次操作增购了总计15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并将在下周购买至少10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



3月19日(周四),“扩编”货币互换的队伍

美联储紧急“扩编”货币互换的队伍,在上述五家长设中央银行的基础上,新增了澳大利亚、巴西等9家中央银行共计4500亿美元的互换额度,以抵抗冠状病毒大流行带来的美元流动性紧缺状况,并防止全球经济崩溃。


3月18日(周三),设立流动性工具MMLF

美联储紧急建立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性工具(MMLF),确保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性无虞,是这一周设立的第三个曾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使用的工具。通过设立MMLF,波士顿联储将给合格的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担保品为该金融机构从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收购的高级别资产。MMLF的结构与曾在2008年-2010年运行的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性便利(AMLF)类似,但购买的资产范围将更广。


3月17日(周二),设立流动性工具CPFF、PDCF+每日隔夜回购操作1万亿美元



美联储根据《联邦储备法》第13条第3款赋予的权利,先后启动商业票据融资便利机制(CPFF)和一级交易商信贷机制(PDCF),二者均创设于2008年。

CPFF将通过特殊目的载体(SPV)为商业票据发行方提供流动性,通过SPV可以到购买A1/P1评级的票据,利率为3个月期隔夜指数掉期利率加上200个基点。PDCF则将提供隔夜和最长90天期限的融资,并于3月20日生效,暂定使用6个月时间。

此外,公开市场每日两次共投放1万亿美元。纽约联储宣布,在本月余下时间内,将继续提供每日1万亿美元的隔夜回购操作,而且操作次数增加至每天两次,上午发放5000亿美元,下午再发放5000亿美元。

3月15日,美联储宣布下调联邦基金利率100个基点至0-0.25%,同时还宣布推出7000亿美元量化宽松计划,其中购买美国国债5000亿美元,购买MBS2000亿美元;调降贴现窗口一级信贷利率150个基点至0.25%、支持存款机构动用当日信用交易、支持银行动用银行资本和流动性缓冲,将法定准备金率调降至0。六大央行同意将美元流动性互换协议定价调降25个基点,在已有的1周期操作外,5家外国央行开始每周提供84天期限的美元信贷。

但是,过去一周里,美股现暴跌熔断,美股三大股指、国际油价、长期美债收益率均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周跌幅。美联储做错了吗?


是美联储太冲动还是经济在崩溃?

由于欧美抗疫政策转向,经济数据也出现了明显的恶化。

圣路易斯联储行长布拉德近日向彭博新闻表示,对于美联储来说,在更多贷款计划的问题上,“一切都有可能”。他甚至警告称,美国失业率可能在第二季度触及30%,GDP将史无前例地下降50%。

明尼阿波利斯联储行长卡什卡利(FOMC票委)向CBS表示,“我们的弹药远未用尽。”

卡什卡利不仅曾在财政部,也参与过金融危机的救助。卡什卡利表示,现在“美联储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一些人已建议我们应该直接对公司债市场提供更多支持,我认同这些观点,并向市政债市场提供支持,以确保各州和城市也能够进入资本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3月23日美联储政策声明显示,“无限”量化宽松政策获得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全体成员支持通过,无反对票。

高盛在最新的报告中也大幅下调了对美国经济的预测,该行目前预计2020年第二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24%。这种规模的下降将是创纪录的,几乎是1958年出现的最大降幅10%的两倍半。高盛大幅下调GDP预测的主要原因为,服务业将出现重大萎缩,其中非食品类产品的国内需求减少,外国对美国商品需求的减少,供应链中断以及工厂关闭。高盛还预计,美国房地产行业将整体放缓。报告还称,一系列的打击将使美国4月份GDP下降多达10%。

高盛经济学家Jan Hatzius在3月20日的报告中写道:“因近期事件美国经济活动突然停止,这是史无前例的,且上周的早期经济数据让我们更加相信,美国经济已在急剧放缓。”

不仅如此,国际评级机构标普与惠誉也先后预警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今年将出现大幅衰退。


灵魂叩问

无限量QE到底意味着什么?美联储反应过度了吗?

美联储在给出的缘由中指出,“support the flow of credit to households and businesses”,即无限量QE的主要目的是支持居民和企业信用。

但,货币等同于信用吗?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指出,显然不是的,货币是一种支付凭证,信用是一种借贷关系,所以无限量QE的就是极致的货币信用化。其次,欧美央行之所以频频使用QE,就是因为银行体系信用扩张的失效,这和过低的利率、严格的监管要求都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全球经济框架的脆弱所导致的增长缺失。金融危机后的十年,全球靠着天量的货币终于获得了2%左右的增速,2020年因为疫情的影响,全球大概率又见大规模的负增长。这个时候,银行肯定不愿意信用扩张的,因为不仅没有收益,而且会有大量的信用风险。所以只有依靠央行进行信用扩张。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盛松成认为,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第三产业在美国经济中的占比超过80%,而第三产业(尤其是文娱体育和旅游等消费在美国经济中的占比相当大)恰恰是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领域。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呈加速蔓延的态势,对贸易和生产带来冲击也不可小觑。

在盛松成看来,由于美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关联非常强,金融冲击会反向再冲击居民和企业,形成螺旋反应。因此,美联储的扩张行动可以很大程度减轻经济与金融相互冲击的负反馈循环,有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一是疫情冲击恰逢美股估值的顶峰,因此美股下跌除了反映疫情影响,也加速了长期以来累积的资产价格泡沫的出清。

二是美股是美国居民财富的重要载体。一旦美股出现系统性恐慌踩踏、抛售,居民财富将急剧缩水,进而降低居民的消费能力。这进一步增加了短期冲击演变为长期衰退的风险。

三是降息和量化宽松未必能完全解决经济衰退,但可以避免流动性恐慌,防止经济陷入大萧条,这是美联储从大萧条及次贷危机得到的最大教训和最宝贵经验之一。

盛松成总结称,美联储行动的逻辑是防止短期冲击演变为长期衰退,从美联储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看,核心在于提供信贷可用性,防止短期冲击演变为长期衰退。

任泽平:美联储无限量宽松,市场还在担心什么?








1、3月23日,美联储宣布了开放式的资产购买计划,即本周每天都将购买750亿美元国债和500亿美元机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是一种无限量、无限续杯式的量化宽松,直到达到稳定金融市场流动性和经济的目的。

同时,美联储还将为最近被大幅抛售的企业债创设两个流动性支持工具。

美联储还将建立TALF支持学生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等。

美联储还将为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提供流动性支持。

美联储还将将宣布“商业贷款项目”以支撑中小型企业贷款。

总之,面对由于杠杆交易踩踏和金融机构挤兑引发的流动性危机,以及疫情快速升级导致的经济损失,美联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和剂量提供流动性支持。这是继3月16日美联储刚刚推出 “零利率+7000亿美元QE”、18日美联储购买商票之后的政策升级,剂量顶格,覆盖面更广。基本是向市场宣布,别恐慌流动性,我来HOLD一切,我用一切来HOLD。

流动性危机往往是金融危机的前兆,而且救助都是有时间窗口的,2008年9月雷曼倒下,直接导致后面救助成本几何级数增加。美联储应该吸收了08年的教训,所以出手又快又重,一撸到底。

2、除了无限量QE的推出,后面还有2万亿美元财政刺激的大招。为挽救疫情冲击下的美国经济,美国政府以及美国国会原计划在美国时间周日晚间通过一项价值近2万亿美元的救市计划。这里包括“直升机撒钱”计划,直接发消费券,往老百姓账户上直接发钱。根据《洛杉矶时报》等媒体报导,由于要在方案设计和实施上存在技术分歧,要讨价还价,暂时陷入僵局,但推出可能只是时间问题,“美国朝野上下都同意应该出台一个经济刺激计划去挽救疫情冲击下的美国经济”。

至此,短短一个月,我们就看到了美股四次熔断,以及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货币宽松和财政刺激。

3、但是这一切,竟然都没有阻止美股低迷,市场究竟是在担心什么?

市场仍然有三大担心:

第一,市场担心疫情何时能控制住?3月23日全球确诊病例超过35万,美国快速超过3.5万,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还在大幅攀升。美欧跟中国国情不同,难以采取隔离、强制限制聚集等手段,导致控制疫情时间更长,代价可能更大。显然,货币和财政刺激对控制疫情作用不大,考验的是国家动员能力。

第二,市场担心经济停摆会否爆发失业潮?随着美欧疫情蔓延和防疫手段升级,市场普遍预计二季度美国经济将大幅负增长,货币刺激和流动性支持更像是止疼剂。正确的步骤应是先遏制疫情,然后恢复生产生活,最后扩大内需。

第三,货币能解决一切问题吗?比如股市泡沫、企业高债务杠杆、制造业外迁、产业空心化、收入差距拉大、贫富分化、社会撕裂、美国梦暗淡等,这些正是过去长期货币超发埋下的风险。再次饮鸩止渴,是否陷入恶性循环?

现在美国的政治被民粹主义绑架,货币政策被政治绑架,十分危险。反而80年代里根时期减税、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沃尔克遏制通胀,展现了精英在危机时期的历史担当和专业素养。

4、形势走到今天,十分严峻,但也没必要过度渲染,仍然是有解的:

1)欧美如果动员起来,精英敢于担当,愿意付出短期代价,可以较快的遏制疫情。毕竟中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的抗疫成效显著,虽然模式不完全一样。未来主要看欧美国家抗疫的措施升级。

2)和中美贸易摩擦一样,中国应展现开放姿态,化危为机,不要卷入到是非之中,更不要打口水仗,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根本。世界各国政府应该加强团结合作。

3)做好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充分准备,国内一定要扩大内需,经济增长已经显著低于潜在增长率,需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帮企业渡过难关,这时候不要再把逆周期调节和结构转型对立。如果不扩大内需,一味让企业加快复工复产会增加企业困难,因为外需订单在快速减少,生产的产品变成了库存积压。

5、虽然中国成功进行了金融去杠杆、抗击疫情和恢复生产,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难以独善其身,我们的研究认为,疫情全球大流行和金融危机,将从贸易、外需、产业链、资本流动、金融市场、疫情输入、外汇、房地产、交叉传染等途径向中国传导。因为传导是有时滞的,疫情全球大流行之后的金融危机和各国经济衰退对中国的影响可能更深远,现在还远没到宣告胜利的时候。比如,美国次贷危机2007年中就已爆发,但是由于影响时滞,直到2008年,国内的出口订单和外需才大幅收缩,金融市场暴跌。

所以,要“做好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充分准备”,没准备是危,有准备是机。我们当前的任务是三大战役:抗击疫情、恢复生产、扩大内需。目前前两仗打得很好,当务之急是扩大内需,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后续冲击,防止失业潮和企业倒闭潮,形势十分严峻。这一次应对要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启动“新基建”的紧迫性上升。

怎么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新基建”,短期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推动改革创新,改善民生福利。支撑未来20年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基建”则是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互联网等科技创新领域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消费升级领域基础设施。

6、美元超发,是在向全球分摊经济金融危机的成本,剪羊毛,这是美元63%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决定的。1929年大萧条,当时还是英国主导全球,美国无法分担成本,结果率先打起了贸易战,以邻为壑,这是美国经济历史的另一面。看问题要全面,美国有伟大之处,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也不要被洗脑,尤其是当其回归到本国利益优先的大背景下。

我们建议应减持美元资产,在全球大规模买入石油、天然气、铁矿石、土地租赁权、农产品、海外高科技公司股票、黄金等。 现在我们正面临历史性机遇,因为无论石油还是股票,都在打折出售,有的甚至打对折,何必抱着日益泛滥的美元美债呢?

中国外债规模很低,没必要储备高达3万亿美元的外储,没必要为美国过度消费和举债融资。而且中国吸收了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东南亚国家的教训,一直对短期资本账户开放十分谨慎,关键时期可以动用临时资本管制。

未来应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当然,内圣外王,外部金融霸权是内部经济军事综合实力的延伸,根本上取决于自身的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

7、重温《这次不一样:八百年金融危机史》、《两次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债务周期》、《房地产周期》、《灭火》:

1)金融危机:一个永恒的现象。

2)时代在变,但人性像山岳一样古老。人性是健忘的,从贪婪到恐慌。

3)国外债务危机主要是债务违约、汇率贬值和资本出逃,国内债务危机主要是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和货币贬值。

4)这一次不一样?内在的逻辑都一样。货币超发、金融自由化、监管放松、过度投机是金融危机的土壤,高杠杆是风险之源和火药桶。

5)银行业危机和资产负债表衰退,是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蔓延的机制。全球化背景下,很难独善其身,通过贸易、外需、产业链、资本流动、金融市场、外汇、房地产等传导。房地产是周期之母。

6)危机有自我拓展路径,流动性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军事危机,及时阻断传导链条很重要,但也要兼顾道德风险。

7)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就像刚刚发生,2015年股灾依稀如昨,2020全球金融危机再次来临。经济学仍任重道远。大危机呼唤大变革,呼唤重大理论创新和思想突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