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底,又到了富豪们交成绩单的时候。福布斯最新发布的“2020年香港50大富豪排行榜”中,李嘉诚不再是香港首富,这是他二十一年以来第一次跌落香港首富宝座。过去的一年,几乎买下整个英国的李嘉诚因为脱欧闹剧的拖累,旗下的上市公司长和股价已经累计下跌9.3%,长实更是跌了近2成。
这不是李嘉诚第一次被挤下首富的位置,2015年,连庄十多年的李嘉诚被那年风头一时无二的王健林取代丢掉了华人首富之位,后者在一年后喊出了“一亿元小目标”,前者则获评“斯人已去,不必挽留”。
2020年,李嘉诚身家依然高达294亿美元,但比去年的317亿美元缩水了23亿美元,新晋香港首富李兆基,虽然去年以300亿美元身家居于李嘉诚之后,但他的财富在2020年未损反增,达到了304亿美元。两位富豪的身家差距只有10亿美元,股市上下翻涌,李嘉可能在某一个清晨就夺回自己的首富位置。
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的排行榜见证着富豪的起起伏伏,而富豪之间的合纵连横、明争暗斗是冰冷数字背后最好的注解。
说起李嘉诚与李兆基的“恩怨”,谈论最多的是李兆基将自己的二儿子取名李家诚,外人觉得这是“调侃”李嘉诚,李兆基曾经公开表示取名“李家诚”只是因为这个名字会给家族带来好运。不过与李嘉诚齐名的郑裕彤也给自己的二儿子取名“郑家成”,这大概也是巧合吧……
李兆基与儿子李家诚(右),李家杰(左)
和李嘉诚不同,李兆基是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出生时父亲李介甫在顺德已经拥有天宝荣金铺和永生银号两间门店,经营黄金和汇兑外币的生意。天天在自家店铺和工坊里跑来跑去,不到十岁的李兆基就练就了老辣的黄金鉴别和炼制的本领,超过不少入行多年的师傅,12岁便在金铺里独当一面。这一年,李嘉诚刚和父母躲避战火来到香港,投奔舅父庄静庵,为了养活家人,先做“跑堂仔”后做“行街仔”。
从此李嘉诚与李兆基开始了各自的传奇故事,书写着曾经香港普通人心中“英雄”的剧本。
1948年,20岁的李兆基揣着1000块钱,从顺德来到香港。时局动荡,南下的资金让香港外汇兑换业务及黄金买卖生意十分兴隆,李兆基利用自己对货币兑换业务的熟悉,在几间银铺挂单,赚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这一年,由于出色的推销成绩,20岁的李嘉诚升任塑料花厂的总经理。
1958年,在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长江塑胶厂八年后,李嘉诚在港岛北角建起了第一幢工业大厦,取名长江大厦,正式进入地产市场。同样是在这一年,李兆基与郭得胜等好友一拍即合,成立了永业有限公司——这便是如今响当当的新鸿基地产的前身。
在香港这块1100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上,两人开始有了交集。
李兆基面向中产阶层,用“分层出售,十年分期付款”的概念让新鸿基地产顺利上市,然后在1975年用1.5亿元创立了属于自己的恒基兆业地产。李嘉诚在香港六十年代动荡时期大量购入被贱卖的土地与物业,七十年代香港经济复苏,房地产率先起步,他的资产翻了几倍。
天上飞的“李超人”和接地气的“四叔”终于迎来了他们联手的一战。
1975年,香港政府宣布了沙田填海建设招标项目。这是一个耗时巨大的项目,港府要求沙田新城的发展商自行填海、平整土地及建造楼宇,填海之后,还要把约70%的土地交还政府,其余的地皮可以发展成私人住宅。项目周期长,占用资金数额巨大,李兆基的恒基兆业主导,联合了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郭得胜的新鸿基、郑裕彤的新世界,分担了风险,共组百得置业,四家各占25%股权,以2060万的价格在竞标中击败了英资怡和洋行旗下的香港置地,投到了沙田第一城项目。
沙田第一城项目共有52栋30层的高层住宅,还有2个商场,这么大的规模在当时的亚洲都是罕见的。整个项目前后延续了二十年,这期间香港楼市几经起伏,最终在亚洲金融危机危机前夜的1996年,李兆基把沙田第一城全盘出售,当时整个项目总价值高达400亿港币,利润达到了1000倍以上,这也是香港四大富豪唯一一次合作。
沙田第一城
就在那一年,李兆基以127亿美元的个人资产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亚洲首富,全球富豪榜中第四的位置也是迄今为止到华人富豪的最高名次。
开始总是分分钟都妙不可言,尝到合作甜头的李嘉诚与李兆基,在80年代中期又联手开发了在加拿大世博会旧址价值200亿港元的万博豪园项目,这一次主导项目的变成了李嘉诚。
二李结缘是因为地产生意,两人结怨也是源自一桩地产项目。
坐落在尖沙咀弥敦道旁的美丽华大酒店,创建于1956年,这是香港第一家华人经营的高级酒店,创始人杨志云因为同是从事金铺买卖起家,因此与李兆基成了数十年的好友,李兆基创立恒基兆业时,杨志云也进入了董事会。
1985年杨志云病逝,去世后他的财富由他的五个儿子共同持有,公司主要交给大儿子杨秉正管理。到了90年代初,杨家后人决定放弃香港的事业,去美国重新发展,于是决定变卖香港的资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美丽华大酒店。
美丽华大酒店
得到放盘消息的李嘉诚立刻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他看中了美丽华酒店与美丽华大厦两块黄金地皮,他打算收购之后把这两栋物业拆掉重建。自信的李嘉诚开出了很高的价格,双方坐下来一谈,了解到李超人商业计划的杨秉正不希望父亲辛辛苦苦创立的美丽华品牌被分拆,于是提出希望以产权换治权的方案,就是酒店卖给李嘉诚后依然由杨家的人来管理,这个提议被李嘉诚拒绝了。
面对咄咄逼人又没有协商余地的李嘉诚,杨秉正想到了父亲的好友李兆基,提出希望由李兆基来收购美丽华集团,条件是要保持美丽华的品牌。作为李嘉诚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李兆基原本不会插手好友看上的项目,但是当时美丽华酒店跟美丽华大厦所在的地段,一平方尺已经超过万元的价格,还是让李兆基心动了,美丽华的放盘价是90亿,但是如果按照旗下物业的价值去计算,可以价值150亿。
李兆基答应了杨家提出的条件,据说在李兆基与杨家签约的时候,李嘉诚的代表来到了签约现场,希望以更高的价格购买,但是杨志云的遗孀说:“即使李兆基只给一半的钱,也不会卖给李嘉诚。” 李兆基成功收购了美丽华,而美丽华也成为了李兆基产业版图里的一大旗舰,不甘心的李嘉诚还曾经在公开市场试图强行竞购美丽华,不过只收购到了14%的股份,最终以失败收场。
如果说收购战是集团军作战,那价格战就是刺刀见血的巷战。在收购美丽园失败后没多久,李嘉诚率先发起了价格战,当时李嘉诚的长实和李兆基的恒基均在新界和马鞍山有楼盘,其中长实的海柏花园和恒基的新港城两个楼盘更是狭路相逢,只有一路之隔。1994年,李嘉诚对海柏花园大降价,很快就卖掉了800套,这让李兆基的新港城销量大减。
李兆基选择了回击,酝酿许久,1995年7月恒基的新港城第四期推出,憋着一股气的李兆基宣布开售的248套房4100港元一平,这个价格比二手房还便宜。房地产营销鼻祖的李兆基甚至推出了9成按揭,购房者仅需1成首付就可以买下房子。
感觉被针对的李嘉诚请来山西大院的作者,香港室内设计之父高文安,让他来操刀海柏花园的样板设计,并以此为楼盘卖点,由于时间紧迫,设计赶不上开售,在新港城发售的当晚,路对面的海柏花园索性就挂出了一条横幅:“海柏花园每平仅售3275元!”,原本在新港城排队的客户一看到这条横幅,一大半跑去了路对面。
李兆基没有再减价,这场价格战明面上以李嘉诚的获胜而告终,其实在这场对峙中,原本应该大卖大赚的楼盘,谁也没有占到便宜。
从这以后,李嘉诚与李兆基鲜有合作。
就像NBA选秀出身的球星一样,商场上的枭雄总是扎堆出现,共同的姓氏,共同的出生年份,都是地产起家,善于股市投资,让李嘉诚与李兆基之间似乎具备了成为天生宿敌的所有条件。事实上他们两位二十多年来轮番把持着香港首富的位置,共同成为了第三代香港富豪的代表。
而在他俩之前的香港首富,是包玉刚。
和大多数香港富豪祖籍广东不同,包玉刚1918年出生在浙江宁波,也和很多富豪两手空空来到香港不同,包玉刚49年初来香港时已经是上海银行副总经理兼业务部经理这样的实权人物了。
刚到香港的时候,包玉刚与人合开华行,从事进口贸易,为大陆进口钢铁、药品等紧缺物资。不久朝鲜战争爆发了,紧俏物资赚钱,运输物资的航运业更赚钱,包玉刚打算从贸易转行航运,他登门拜访当时的香港船王,董建华的父亲董浩云,包玉刚的这位浙江老乡用前辈的口气说了一句:“你也想搞航运?胆子真够大的!”
董浩云与其子董建华
航运一直是典型的重资产高负债的行业,不论造新船还是买旧轮,耗资甚巨。想在竞争中盈利,要不断扩大船队规模,只有船队规模大才能灵活调度船只,丰富航线占据市场,如何扩张船队规模?船运公司通过以船抵押借贷的方式实现“船生船”,包玉刚的背景完美地契合这样的“金融+产业”联动的高杠杆模式,银行家出身的他在金融界人脉广泛,尽管从没有运营过航运,却是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毕业,这所学校便是上海海事大学与大连海事大学的前身。
但是包玉刚到底还是后来者,想要实现弯道超车,就得剑走偏锋,这个出其不意就是低租金长租约。当时的航运巨头,比如希腊船王奥纳西斯,以及香港船王董浩云,都是采用传统的短期出租方式,就是每跑一个航程,就与承租人结算一次,这样不但收费标准高,而且随时可以提高运价。
在包玉刚进入航运业的第二年,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埃及紧急封锁了苏伊士运河,亚欧航线必须绕道好望角,航运费用猛涨,包玉刚旗下一艘轮船赚的钱就可以买7艘新船。到了1957年,航运业又开始走向萧条,运价逐渐跌到最低,短期出租的船主迎来了行业的寒冬,包玉刚却可以凭着长期合约稳定收租。
七十年代初,包玉刚成为世界最大的私人船东,他的船队总吨位达到2100万吨,比美国和前苏联的国家所属船队的总吨位还要大。当时一家美国的吉普逊船只经纪公司给全球船王们排了个座次,包玉刚荣膺头把交椅,董浩云只排在第七。《财富》杂志与美国《新闻周刊》称包玉刚为“海上统治者”和“世界船王”。外界的赞誉让曾经笑称包玉刚是门外汉的董浩云坐不住了,公开表示“他那算什么船东?他包玉刚的船有一半股权在汇丰手里,我东方海外的船可是都姓董!”
前半句说的是包玉刚把船租给别人,自己只收租金的经营模式,后半句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包玉刚和汇丰银行的关系。他与香港汇丰银行高管桑达士以及汇丰银行之间的故事成为了一个经典案例,也间接改变了香港商界格局与富豪座次。
1956年包玉刚以一艘船向汇丰银行承作抵押借款,在汇丰主管桑达士的同意下取得了一小笔贷款。半年后包玉刚得到一个用100万美元购买一艘7200吨船的机会,而且也找到了日本承租商,没有资金的包玉刚找到桑达士,希望汇丰银行贷款100万美元给他买船,而他将以75万美元的信用证作担保,守信而大胆的包玉刚利用日本承租商急于用船的心理,预先拿到了信用证。
这次“空”对“空”的胜利,让包玉刚通过借钱买船开始建立自己的“海上王国”,而桑达士因为支持包玉刚搞船运开创了银行涉足海运先河,被提升为汇丰银行的首脑,1970年桑达士与包玉刚携手合作由汇丰银行投资成立环球船运,一年后包玉刚接受汇丰银行的邀请成为这家全球性银行董事会里的第一个华人,有人炒股炒成了股东,而包玉刚借钱借成了董事。
二十年时间,包玉刚从陆地上的银行家变成了海上之王,航运业的高风险让包玉刚想从海上回到陆地。这一次登陆登出香港商界最经典的一战,没有之一。
1977年在房地产和股市连战连捷的李嘉诚盯上了怡和洋行旗下的地产公司九龙仓,九龙仓不是单纯的仓库,更是香港最大的货运港,有深水码头、露天货场、货运仓库,还包含了酒店、大厦、有轨电车等产业。他不动声色地买下了约2000万股二级市场上的的九龙仓股票,手上的持股量已经占总股的18%,怡和洋行不想在沙田第一城之战后再输李嘉诚,便求助同为英资的汇丰银行,汇丰银行的大班沈弼亲自出马,劝李嘉诚放弃收购九龙仓。
那时的李嘉诚虽然已是香港知名富豪,但远没有达到二十年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实力,他无法同时得罪怡和洋行和汇丰银行,更何况同属于英资集团的和记黄埔对他而言更有吸引力,搏二兔不得一兔,他找到了包玉刚。
1978年7月末的一天下午,在香港文华酒店一间幽密的套房里,刚过完自己50岁生日的李嘉诚,见到了年长自己十岁的包玉刚。他向包玉刚提供了1977年九龙仓财产报表和物业资料,这是两代香港首富的第一次碰面,却没有过多的寒暄,就像在酒店幽会的情人一样,他们直奔主题。
在场的包玉刚女婿吴光正多年后回忆,李嘉诚开门见山说:“我所掌握的2000万股九龙仓股票,以40元一股的价格全部转让给你。另外,你把汇丰银行的股票转让一部分给我。”包玉刚知道,当初李嘉诚抄底吸纳的这些股票,每股的成本大概只有十三四元,首富的境界就是瞬间就能分辨几千万差价和掌握九龙仓哪个更重要,他思考片刻后说:“你每股降4元,我们马上成交!”李嘉诚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作为交换条件,包玉刚协助李嘉诚从汇丰银行承接和记黄埔的9000万股股票。有趣的是达成协议的香港文华酒店,当时就属于怡和洋行。
就这样,加上原本持有的股票,包玉刚不动声色地控制了九龙仓30%的股权,大大超过了怡和洋行,并加入了九龙仓董事会。不愿坐以待毙的怡和洋行开始大规模股份反购,他们趁包玉刚前往巴黎参会,用换股的方法在周末上午投放大量报纸广告,以比市价高30%的价格收购散户手中持有的九龙仓股票,英国人认准了包玉刚无法在周末两天筹集足够多的钱反制怡和。
巴黎与香港很远,却和伦敦很近,包玉刚去伦敦与自己的好友汇丰银行的董事长沈弼共进了早餐,提出需要几亿现金,后者连原因都没问就答应了,这一次汇丰银行站在了包玉刚的一边。就像电影里老套却总能让人热血沸腾的桥段那样,包玉刚在香港的新闻发布会突然现身,在记者面前挥动着汇丰银行22亿港元贷款保函,并提出以105元港币的股价收购2000万股,比怡和的收购价还要高,最终怡和洋行套现离场。
不久之后,在包玉刚的极力促成下,李嘉诚最终以极优惠的价格拿下了和记黄埔,成为华人收购英资洋行的第一人。只有几分钟的会谈,却成了半世纪以来香港经济史上最重要的一笔,它让九龙仓从一家英资巨擘变为一代船王包玉刚的家族企业,又间接促成了李嘉诚成功吞并另一家英资巨擘和黄。
两年后,因为心脏病,董浩云死在了自己船王加冕礼的当天,三十年的船王争夺战戛然而止。出殡那天,第一个到达北角英皇道灵堂的是包玉刚。在灵堂做家属答礼的是董浩云的两个儿子董建华和董建成,包玉刚膝下无子,只有四个女儿。若干年后,董浩云长子董建华与包玉刚二女婿吴光正,一同参选了香港首任特首,这一次笑到最后的是董伯伯。
1985年包玉刚低价收购了因为航运不景气而濒临破产的英资洋行会德丰,也成了香港毫无争议的首富,当时他身家400亿,而李嘉诚和李兆基等富豪的身家还不到100亿港币。就是在这一年,包玉刚还得知了一个令他惊喜的消息:他是北宋名臣包拯的第二十九代嫡孙。包玉刚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幸福来的很突然也很短暂,还是在这一年,包玉刚被查出了癌症,他把资产分给了4个女婿,协助包玉刚与李嘉诚会晤,及时提醒包玉刚去伦敦求援的二女婿吴光正成为了包玉刚产业的主要继承人,他分到了九龙仓和会德丰,如今在九龙仓码头原址建起的海港城,光是租金收入,一年就超过150亿港币。
包玉刚与李嘉诚的故事并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因为新王对旧王最大的尊重,就是零封的番棋。1990年,李嘉诚的二儿子李泽楷看上了卫星电视行业,拿着父亲给的4亿美元创立了STAR TV,当时香港的电视巨头,除了TVB就是吴光正旗下的九龙仓有线电视,如日中天的李嘉诚运用自己的影响力说服港府放宽相关条例,让全港至少15万座大厦都符合了卫星电视的安装标准,这对于九龙仓有线电视来说是极大的威胁。最终,李泽楷不允许九龙仓有线电视进入长和系开发的小区,而包玉刚的女婿吴光正也禁止九龙仓旗下的大厦安装卫星天线。
香港每12套房子就有一套是李嘉诚开发的,九龙仓有线电视的业务锐减。包玉刚这个时候已经重病在身,无力回击。李泽楷的STAR TV发展得非常快,短短2年就成为了香港的电视巨头。有记者就此次事件问李嘉诚时,一贯滴水不漏的李嘉诚淡淡地说道:“我与包先生是朋友”。李嘉诚口中的那个包先生已经身患绝症,无力出来主持大局。就在和黄与九龙仓斗法最激烈的1991年,包玉刚离开了人世。
在包玉刚的葬礼上,站在扶灵队伍前面的是时任外交部的副部长周南,他旁边的是当时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丈夫丹尼斯爵士,站在第二排的是李嘉诚与邵逸夫。
扶灵这一仪式感的程序,是首富的传承,也吹响明争暗斗的前哨。
参考文献:
1、世界船王—包玉刚传,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95
2、香港商战风云录,广州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