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下的香港零售业:货架被抢空 物价飞涨(组图)

零售业作为香港重要经济支柱,约占香港GDP的 4%。全行业拥有超过 6.3万家经营机构,且大多数为中小企业,聘用了超过 27万名员工。其为上下游相关行业如进出口贸易及批发、住宿及餐饮服务等行业创造了超过 100万个就业机会。

更为重要的是,香港零售业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在为730万香港市民提供日常所需的同时,亦为每年超过5600万旅客提供优质服务。

香港零售业在2019年12月继续大幅下跌,反映本地社会事件对与消费及旅游相关活动的冲击仍然严重。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份及全年零售业销货额临时统计数字》资料,2019年第四季合计,香港零售销货量按年下跌24.1%,是有纪录以来最大单季跌幅。尤其是在最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威胁沉重打击访港旅游业和香港本地消费气氛,零售业的经营环境变得更为恶劣。而零售业的短期前景直接取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未来如何演变。

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月4日发表的最新零售业销货额数据,2019年12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临时估计为362亿元,较2018年同期下跌19.4%。2019年11月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修订估计较2018年同月下跌23.7%。扣除其间价格变动后,2019年12月零售业总销货数量的临时估计较2018年同月下跌21.0%。2019年11月零售业总销货数量的修订估计较2018年同月下跌25.5%。

按零售商主要类别销货价值临时估计分析,2019年12月与2018年12月比较,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的销货价值下跌36.7%;超级市场货品销货价值下跌3.1%;服装下跌22.1%;百货公司货品下跌25.3%;食品、酒类饮品及烟草下跌1.9%;电器及其他未分类耐用消费品下跌17.4%;其他未分类消费品下跌14.5%;药物及化妆品下跌29.9%;汽车及汽车零件下跌2.5%;鞋类、有关制品及其他衣物配件下跌20.4%;家具及固定装置下跌1.4%;书报、文具及礼品下跌14.8%;中药下跌9.8%;眼镜下跌19.3%。燃料销货价值则上升13.5%。

2019年第四季与第三季比较,经季节性调整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下跌7.1%,而经季节性调整的零售业总销货数量临时估计则下跌6.7%。2019年全年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为4312亿元,较2018年全年下跌11.1%,而总销货数量临时估计则下跌12.3%。

按零售商主要类别销货价值临时估计由高至低分析,2019年全年与2018年全年比较,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的销货价值下跌22.4%。百货公司货品销货价值下跌13.0%;服装下跌14.6%;药物及化妆品下跌13.2%;食品、酒类饮品及烟草下跌3.4%;电器及其他未分类耐用消费品下跌15.6%;其他未分类消费品下跌4.3%;汽车及汽车零件下跌5.9%;鞋类、有关制品及其他衣物配件下跌11.3%;家具及固定装置下跌3.0%;书报、文具及礼品下跌6.3%;中药下跌8.9%;眼镜下跌13.8%。

此外,2019年全年与2018年全年比较,超级市场货品的销货价值上升0.7%。其次为燃料,销货价值上升3.0%。

上述零售业销货额统计数据主要是用来评估香港本地零售业短期的业务表现。

零售业销货额统计数据包括消费者在货品方面的开支,但不包括占消费者整体开支超过50%的服务开支,例如房屋、餐饮、医疗及保健服务、交通及通讯、金融服务、教育及娱乐方面的开支。此外,数据包括访港旅客在本港购买货品方面的开支,但不包括香港居民在境外的开支。因此,上述数据不应视为评价消费者整体开支的指标。

香港零售管理协会被公认为业内最具领导地位的机构,并代表业界接受外界有关本港零售业的咨询。2020 年 2 月 6 日《香港零售管理协会呼吁店铺业主与零售业同行调整租金收取制度竭力履行社会责任》中指出,零售业自去年下半年受社会运动影响,经营非常困难,近期加上肺炎疫情打击,情况变得更严峻,整个行业正步入超级寒冬。据协会最新调查,自 1 月 24 日起共 10 天的农历年传统消费旺季,大部分零售商的平均生意额下跌三至五成,个别类别如珠宝钟表、化妆品及服装更大幅跌至八成。行业普遍预计2至3月份业绩仍会下跌四至六成,中小企店铺将率先成为重灾区,连锁店在面对这重大困难,亦未必可以幸免。若零售业未能得到及时支持,将会出现大型倒闭潮,香港经济将会进一步受到沉重打击。面对重大危机,协会呼吁全港店铺业主履行社会责任,向租户提供租金舒缓或下调租金支持。由2月份开始采取以上措施,为期六个月,并因应疫情发展,业主与租户再酌情商议未来的租金安排。

香港零售店铺的租金,一直以来都处于极高水平,反映了过去香港零售畅旺的情况。但现已今非昔比,在现时极度恶劣的环境下,按营业额抽成,应是一个比较公平和合理的租金计算方式。现时零售及餐饮业唯一可以继续营运的是减低租金成本。协会恳请店铺业主帮助业界撑过是次难关,共同携手为香港经济及保就业出一份力。

更令人堪忧的是,香港整个零售业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先后面临了本地社会事件及新冠病毒疫情的双重打击,叠加疫情的重大影响,香港的蔬菜、食品及日用品供应,却又存在供应紧张的问题。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019年1月至12月按零售商类别划分的零售业销货价值指数》,新鲜或急冻鱼类及禽畜肉类12月份上涨4%,全年上涨3.5%;新鲜蔬果12月份上涨7.8%,全年上涨8.4%。

进入2020年1月份,蔬菜及零售食品价格上涨有一部分原因是春节因素导致。但自疫情全面爆发后,香港特区政府在春节后对疫情管控升级,对出入境开始加强管制的同时,新鲜绿叶蔬菜价格几乎翻倍。最先是在大型商超买不到绿叶蔬菜和新鲜猪肉,再过几天,一个偌大的超级市场居然连大米也售罄。而后,市民又开始囤婴儿奶粉,然后又囤包括生活用纸等在内的日用品。囤积口罩、酒精和消毒液等防护类商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囤积日用品,则令很多人疑惑不解。这或许是因为香港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很多惨痛教训,令香港市民的忧患意识更为强烈。

元宵节当天下午,笔者本人去超市采购,虽然新鲜绿叶蔬菜和肉类的供应充足,而诸如大米等货架上仍然是空的。而在货架醒目位置,则有提示:“为了让更多顾客购买到所需用品,每位顾客限购以下货品种类每款2件“。具体为:漂白水、消毒药水、酒精、洗手液、卫生巾;大米、卫生卷纸、盒装纸、包装纸巾、消毒湿纸巾。以上所列商品,均已全部售罄。笔者在大年初六买米时,货架上也只剩一半的大米,到第二天就全部沽清了。时隔一周后,也未见及时补充货品。

虽然新鲜绿叶蔬菜和新鲜肉类的供应跟上来了,但价格也不见回调。当然,猪肉价格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猪瘟影响,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此次疫情爆发后,猪肉价格也确实有所上涨,保守估计,涨幅约20—30%。水果类涨幅约20—30%,考虑到春节因素,属于正常范围。但更多的是绿叶蔬菜价格几乎翻倍。截止到2020年2月8日元宵节当天,香港九龙奥海城Market Place超市的蔬菜及新鲜肉类价格为:上海青118港币/kg,芥兰苗128港币/kg,豆苗198港币/kg,菠菜168港币/kg,菜心苗128港币/kg,银丝旺菜(白菜仔)98港币/kg,土豆36港币/kg,莲藕45港币/kg,胡萝卜35.9港币/kg;香港农场新鲜特级猪展262.3港币/kg,其他猪肉品类在此基础上约上下浮动10%。而冰鲜鸡、牛肉等肉类价格则变化不大。

最直接的感受是,春节之后,每次去超市采购蔬菜食品等商品,平均花费大约400港币,而与之前的支出相比较而言,在生活成本的整体支出大约上升了30—40%左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