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成为全球舆论焦点,也成为了2020年中国经济开局的最大挑战。与此同时,人们也关注这一事件对全球供应链乃至国际关系的影响。1月中旬,中美刚刚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暂停了从2018年开始的贸易战,疫情的爆发让外界加深了对协议执行能力的担忧。2月3日开始,美媒彭博社的一位记者在社交媒体透露,中国正在寻求中美协议目标的“灵活性”,随后多个媒体相继报道协议可能因为条款中“自然灾害和不可抗力”条款而生变。
2月4日,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Larry Kudlow)接受采访时,似乎也印证了以上报道。他表示,由于中国的病毒疫情,贸易协议给美国带来的出口增长“的确会推迟”。然而,他随即表示这可能会让《美墨加自贸协定》(USMCA)的效果更突出,并没有解释协议执行被影响的细节。
中美协议刚刚签署就要生变?
虽然库德洛语气确凿,但是“出口增长的推迟”终究是相对模糊的说法,其实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协议的采购目标发生变化,也并不代表中国已经就协议的不可抗力条款提出请求。
实际上,2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刚刚确认,并未受到中国政府关于改变采购承诺的申请。美中经济安全评估委员会(USCC)2月4日表示,中方并未要求对贸易协议中的内容重新商议或暂停协议。
其实,了解中美谈判过程的观察人士都很清楚,库德洛作为白宫顾问,是透露白宫取态、谈判细节的对外传声筒,与其说是经济顾问,不如说是白宫在贸易战的公关代言。白宫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则是真正着手谈判的人,一直更为低调。
白宫一直非常善于用舆论给谈判造势,中美贸易战以来,多次以消息人士和美国媒体之间合作的方式,不断为白宫的决策试水铺垫,始终试图让美国在谈判之中处在主动地位。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1月15日,中美达成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为世所瞩目。图为中国副总理刘鹤在当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协议的画面。(AP)
武汉疫情爆发之后,美国先是在行动上带头撤出使领馆人员、暂停往来航班,之后美国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又发出武汉疫情“有利于美国工作岗位回流”的言论,库德洛在4日的采访也有相似论调,他一方面表示疫情对美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很小”,给外界的担忧降调,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其影响可能对美国的投资和生产有利。
为防疫采取措施是必要的,但是白宫显然已经发现,疫情对中国的不利影响,正好符合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一直以来“中国状况很不好,美国状况很好”的论调,实际上他也确实是这样讲的。
无论疫情的扩散是否真的会影响到中美协议的执行,美国的舆论攻势都是为接下来的谈判和博弈做准备。“采购可能延迟”其实很难真正印证,毕竟外界并不清楚采购的时间表,但是在中美阶段性协议在签署之后已经遭遇质疑的前提下,这种说法容易加深外界对中国的质疑,给以后还可能爆发的矛盾铺垫。
协议是否生变还难以确定,但是疫情的情况已经迅速成为美国在贸易谈判上的公关工具了。
中国在中美协议中承诺大量采购美国农产品,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美国大豆。图为美国艾奥瓦州一处种植大豆的农场主期待中国的采购订单。(新华社)
舆论攻势背后 协议的真实阻碍
或许除了疫情之外,中美之间其他的消息也值得关注。
根据美媒《华尔街日报》分析,美国对中国商品关税第三批豁免请求的批准率下降,从前两轮的35%骤降至3%。另外,路透社的消息人士称,特朗普政府准备在2月开会,讨论进一步限制对中国电信设备巨头华为的出口问题,届时商务部、国防部、国务院均将参与。
中美协议涉及到未来两年中国对美国增加的2,000亿美元采购,现在协议签署未到一个月,揣测执行结果如何还太早。不过,从美国的攻势来看,中美之间的博弈仍然有升级的可能,两国的矛盾不可能通过一份阶段性协议完全平息。
从此次美国利用中国武汉肺炎疫情来造势舆论的态度看,中国是美国的“战略对手”这个定位更清晰了。肺炎疫情本来能够成为中美释放善意、加强医疗和研究合作的契机,但现在反而让两国矛盾更加突出。可见,无论是肺炎还是任何可能对中国经济不利的事件,今后都会被美国政客继续利用,也都存在让局势恶化的风险。
中国疫情的不确定性还很多,带来的经济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不可否认,这种压力有可能对中美协议的采购形成现实的障碍,但比起这个不确定的风险,中美面临的更大挑战,是处理结构性矛盾的棘手问题。这次疫情再度折射出中美关系冲突的一面正在成为主流,要克服这点可能比控制疫情需要更长的时间。
美众院首场新冠病毒疫情听证会 质疑中国资讯不透明、WHO缺乏公信力
中国湖北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两个多月后,美国国会众议院星期三(2月5日)首次就有关问题召开听证会。其间多位议员怀疑北京当局隐瞒中国境内疫情状况,并称世界卫生组织所扮演的角色失去公信力。
新型冠状病毒风暴持续在中国延烧,疫情蔓延境内各省,目前已造成28000多人感染,超过560人死亡,在全球二十几个国家也都出现确诊病例。美国威斯康辛州星期二新增确认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使得美国目前确诊人数达到12 例。
出席这场由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亚太小组委员会所召开的听证会的专家都同意,中国受感染的人数可能比现在已知的数字还要更高。在经过多日国际媒体广泛报道之下,北京原本拒绝接受美国疾控中心和其他公共卫生专家协助的态度终于在上个月底改变,同意让美国专家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调查。
“延迟信息和评估不仅损害中国的信誉,也阻碍我们作为国际社会防止进一步防止更多生命的损失和阻止疾病传播的能力,”小组委员会首席共和党成员、来自佛罗里达州的约霍众议员(Rep. Ted Yoho, R-FL)在听证会上说,“尽管这种病毒的严重性和传染性很强,但中国政府迄今拒绝与国际社会全面合作。我要再说一次,希望这件事不会变得政治化。病毒不分国界,也不管政治。”
亚太小组委员会成员、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民主党众议员舍尔曼(Rep. Brad Sherman, D-CA)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他说:“中国并未让美国专家参与到他们应该参与的程度。”
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来自纽约州的民主党众议员恩格尔(Rep. Eliot Engel, D-NY)在听证会上直言中国共产党在疫情大爆发期间对待本国公民的手段“十分骇人”,他还批评北京当局压制信息的做法。
“这(行为)是不能接受的,也必须立刻停止,”恩格尔说。
约霍众议员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从中国政府的反应和不愿分享正确信息的态度来看,很难对于疫情的控制保持乐观。“这是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因为如果情况不如报告的那么严重,那为什么他们要采取那么大的动作回应?”约霍说。
“如果他们真的把5800万人都封锁了,那意味着中国政府其实认为事情比世界听到的还要严重的多。”
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共和党众议员佩里(Rep. Scott Perry, R-PA)也对记者说:“很困难的是,病毒是从这个国家出来,但他不愿意合作,不提供信息,不提供任何渠道。没有信息很难做出决定。我们面对的是中国共产党政府,他们希望将信息保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当然,很不幸的,这影响了全世界。”
曾在奥巴马政府担任埃博拉病毒应对小组协调员的克莱因(Ronald A. Klain)在星期三的听证会上也对中国政府在对新冠病毒反应行动上提出质疑。他称,中国迟缓的做出允许美国专家赴中国提供协助的决定令人难以理解,也很难合理解释。
“中国政府没有通过透明度和合作的考验,他们绝对需要做得更好。我们应该要对此感到十分担忧。”
多位议员在听证会上也提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世卫组织在此次疫情爆发后的反应,克莱因面对议员质询时说,他不认为世卫组织还能够被完全信任,他不信任世卫组织能对中国的情况做出独立的评估。克莱因进一步举例说,延迟将新冠病毒疫情列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就是一个例子,反映出“中国在世卫组织的影响力”。
“世卫组织必须停止与任何国家玩政治游戏,并认识到人们担心自身安全和健康情况的严重性,”佩里众议员在接受美国之音提问时说,“基于对中国或其他任何国家的尊重,我们需要信息,我们希望世卫组织能做诚实的中间协调人,而不仅是听命于他人,特别是共产党中国。”
约霍众议员也认为,中国对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影响力大到令他感到十分担忧。
议员的强烈担忧与世卫组织对中国疫情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在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之后,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曾在1月29日的记者会上赞扬中国疫情防控的措施。
谭德塞当时表示,习近平主席对疫情的详尽了解以及他亲自参与应对工作令他感到非常鼓舞和印象深刻。
他说:“对我来说,这是非常少有的领导力,用习近平主席的话来说,他们所采取的措施不仅对中国有利,而且对世界其他地区也是有益的。”
隔天,谭德塞宣布,世卫组织宣布武汉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过他强调,这一宣布不是对中国的不信任,而是担心疫情在卫生条件没有这么好的国家扩散。
武汉肺炎扩散引发全球关注,多国采取撤侨、取消航班、限制入境等措施防止疫情蔓延。世界卫生组织则认为新冠病毒疫情尚未构成大流行性的疾病,希望恢复往返中国的航班。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星期四再次表示“希望各方冷静、理性、客观地看待疫情和中方防控工作,不要过度反应”。华春莹还表示,中国民航不会停航,还将把滞留海外的中国公民接回国。
华春莹敦促有关国家谨慎考虑,不要过度反应,从维护双边交往合作大局出发,不要限制双方航空公司运营航线航班,按照世卫组织和国际民航组织的建议立即修改政策,纠正做法,以实际行动体现对中国抗击疫情的支持。
对此,舍尔曼众议员回应称,中国大动作限制多个城市的进出流动,却不允许其他国家实施旅行禁令这是不合理的。
舍尔曼对美国之音说:“我知道中国不喜欢我们限制旅行的事实,但中国政府自己就限制人民移动了,澳门政府也限制旅行,香港政府也限制旅行,所以这不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不应该限制旅行,这是另外一回事,但对北京来说,把有几千万人口的地区隔离起来,然后说,噢,美国不能采取类似行动,这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