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音:中国以异乎寻常的低调应对美中签署贸易协议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白宫签署了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2020年1月15日)
星期三1月15日,全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两国在华盛顿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延续将近两年的美中贸易战告一段落。世界媒体注意到,中国官方媒体虽然予以了正面的报道,但中国媒体的有关报道异乎寻常地低调。
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在协议签署之后发表积极正面的报道说: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经过近两年的艰苦谈判,中美双方最终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体现了合作共赢的原则,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也有利于全世界,能够有效稳定市场、稳定预期,符合各方利益,也符合中国全方位扩大开放的大格局。协议的达成,推动中美经贸关系重回正轨,为世界各国处理经贸摩擦提供了典范。”
然而,被官方媒体形容得如此双赢的一个协议在中国却得到一种奇妙的待遇。香港英文的《南华早报》1月16日星期四的报道说,“在协议签署八个小时之后,中文翻译才出现,国营媒体发表赞扬支持的社评,但对第一阶段协议的细节含糊其辞。”
路透社报道说,“在北京把与美国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和中国承诺大举增购美国产品描绘为中国经济的好消息之际,中国国营媒体星期四告诫人们不要‘挑剔’。为了换取美国削减某些关税,中国承诺在未来两年内增加购买至少200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和服务,其中包括32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一些分析家表示,这种采购目标很难达到。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的媒体报道是受到严格控制的,因此,有关贸易协议的消息迅速在类似于推特的中国社交媒体微博上退出热门话题前10。一位在中国社交媒体巨头字节跳动公司新闻审查部门工作的人士和一位得到政府支持的媒体机构的资深官员告诉路透社,他们得到的指令是,只能用官方的有关贸易协议的报道。这是出现敏感的政治性新闻时通常出现的指令。”
英国《卫报》报道说,“中国媒体对美中贸易协议达成的反应是低调的,国营媒体淡化在华盛顿签署贸易协议的消息,并展示了一种和解的调门。...美国总统欢呼这一协议是‘有史以来的最大笔的交易’,中国官员和国营媒体则以谨慎得多的措辞描述这一协议。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这一新协议描述为美国和中国可以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的象征。他在中国副总理刘鹤宣读的信中称,中美两国‘取得进展’,并且应当‘恰当应对彼此’的关切,使双边关系走上‘正轨’。这些说法与北京先前要跟美国把贸易战‘打到底’以捍卫自己的利益的誓言形成鲜明的对比。
“常常是宣扬民族主义的国营小报《环球时报》在美中贸易战中的姿态一直是咄咄逼人,但在协议签署之际发表社评说,‘中美签署的第一阶段协议肯定让双方都有遗憾,觉得不那么痛快,这恰恰是一个相对公平协议必将面对的反响。不能不说,在这个时候争论谁输了,谁赢了,以及输哪赢哪了,是一种浅薄的思维方式。’”
日本的《日本经济新闻》发表的报道说,“面临总统选举的美国总统特朗普15日就与中国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表示,他‘履行了竞选诺言,保护了美国不再受不公平的贸易之害。’美国对中国的制裁性关税大部分保留以作为谈判的筹码,但他表示‘假如达成妥协可以予以解除’,要求中国做出进一步让步。”
日本《产经新闻》的报道说,“美中两国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规定中国大幅度增加进口美国农产品等商品。自去年夏天跟中国的贸易纠纷激化以来,美国对中国征收的惩罚性关税由此削减一部分,中国的市场开放由此获得推进,但中国取消产业补贴等基本的结构改革问题留待将来讨论。美中贸易摩擦不太可能进一步加剧,但两者都各自保留现有的大部分关税,这将成为压低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因。”
法国主要报纸《世界报》 发表报道,标题是“中国和美国签署的‘是商业停战协议而不是和平协议’。”报道说,“国际信息前瞻研究中心主任塞巴斯蒂安·让说,1月15日星期三签署的中美协议标志着一个转折点。 以前受多边规则支配的贸易有可能更加依赖国家之间的力量平衡。”
自从去年12月美中双方宣布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以来,中国方面就对协议的内容一直含糊其辞,有关协议内容的消息大都是从美国方面透露出来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中国国内外有许多猜测,猜测之一是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共当局感到面子挂不住,因为北京先前通过政府发言人和中共控制的中国媒体对美中贸易战发表了许多好勇斗狠的言论,其中把包括“中国不怕打贸易战”,“将不惜一切代价打到底”,“中国有更雄厚的资源跟美国打贸易战并打赢”,现在好像被迫接受了美国的许多要求。
在另外一方面,也有许多观察家对中美第一阶段协议是否能真正落实感到怀疑。美国《纽约时报》在协议签署的第二天发表报道,大标题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希望贸易协议能提升经济增长。专家感到怀疑”,副标题是,“特朗普行政当局说,星期三签署的第一阶段协议将促成经济增长。很多经济专家的预测却不那么乐观。”
《华尔街日报》星期四则发表报道,大标题是“美国和中国达到贸易目标前路陡峭”,副标题则是“一些专家怀疑中国能够消化协议所规定的采购额,怀疑美国的供应商能够提供所需物品。”
有关的专家对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所表达的怀疑有许多理由,其中有一些理由非常直观。根据协议,中国承诺2020-2021年两年时间里大幅度增加进口美国商品与服务,总额为2000亿美元。然而,中国是否有这么多的外汇用于这种大举进口受到怀疑。
此外,美国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主要是大豆,出口到中国的大豆主要是用作饲料。但是,在美中贸易战开始以来,中国当局为了对抗美国,拒绝从美国进口猪肉,不惜从有非洲猪瘟流行的俄罗斯进口猪肉,结果导致非洲猪瘟在中国全面泛滥,给养猪业第一大国中国的生猪造成毁灭性影响。中国生猪数量大减,饲料需求也随之减少。
法国国际广播:为什么习近平会吞下惩罚性关税?
中美贸易协议一签,中国国内就有拿刘鹤比晚清重臣李鸿章之议:“丧权辱国!” 习近平对这点应是料到了,要不为什么不去出席这一在特朗普眼中的“历史性协议”,在他眼中可能是“城下之盟”,而让刘鹤去签,至少显得特朗普总统屈就。
这一协议有两条比较耀眼表面看很矛盾:第一,中方承诺增购两千亿美元货物。第二,美国继续维持对36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的关税。中国有一种不满的舆论,既然中方答应这么多条件,购买这么多货物,还要承受美国这么高的惩罚性关税,而且一直要承受到第二阶段谈判达成协议为止。更为甚者,特朗普在白宫签署协议前做了一个小时的讲话,其中就有一句明说美国为什么维持对华关税,“我不能丢掉手中的牌”,显然有预防中国变卦的意思。
谁输谁赢
而且这个长达九十几页的文本,有几十个使用“中国应”如何如何,或者“中国同意”做什么什么,“美国应”出现不到5次,另外还有一些“双方应”。给人感觉美国居高临下,要求中国如何如何的意思。这么几个因素加起来,表面看,似乎说是城下之盟也不为过。
习近平为什么吞下惩罚性关税?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先来看看一些对中美双方签署第一阶段协议得失、谁输谁赢的评论。『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认为:“谁赢了,谁输了?当然是美国赢了。道理很简单,美国发动贸易战,就是以加征关税为手段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促使中国在相关方面做出改变。如果中国拒绝任何改变,美国就输了。如果中国做出了改变,美国就可以说是赢了。中国小改,美国小赢,中国大改,美国大赢”。在北京的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秘书鲍彤则认为说中国输了,说美国输了都不对。“生意总是要做的。协议是绝对必要的。如果中美无贸易,世界将会怎样?有第一阶段,才可能有第二阶段。必须前进! 必须坚持中美友好!”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一协议对中国人民有好处。原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洪对美国之音表示,美中签订协议,实际上是纠正了过去中国对美贸易的不平等。他认为,美国迫使中国结构性改革对中国人民有好处。比如国有企业,在中国国内都不平等,国有企业有免费的土地,有大量贷款,民营企业是没有的,这些事不平等,美国推着中国政府改革国有企业,不要让他有那么多特权,难道不是对中国人民有好处吗?开放互联网难道不是对中国人民有好处吗,结构性改革实际上只是对中国的利益集团不利而已。
中国官媒则是有备而来,协议一出,重点放在强调双赢上面,新华社报道否认中国为签署协议做出了重大让步,强调协议彰显了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官媒引述专家评论着意强调“双方”应如何如何,忽略文本中大量出现的“中国应”如何如何。其实,中美贸易战就是因为美国认为中国不遵守承诺,不遵守世贸协议,不正当竞争而打起来的,在协议中强调中方应遵守知识产权,应该不要强迫性技术转移等等,也很正常。
习近平在争取时间
去年五月份中美几乎快要达成协议了,在最后关头,习近平悔棋,导致一场更大的贸易战爆发,那么,这次,在美国在维持征收惩罚性关税问题上拒不松口、习近平为什么还要冒着会在国内被指“丧权辱国”的背景下接受第一阶段协议呢?
根据多方的分析,第一阶段协议的签订美中双方都有短期性的考虑,在美国,特朗普要度过选举关,让他的基本盘喘息;在中国,习近平不能再承受特朗普加税,中国的经济寒冬不能再持续下去,还有棘手的香港问题,这也是近日中共高层会议上说要“稳定外部环境” 的意思。由于这一短期性的考虑,特朗普把当初要求中国进行的一些关键性改革,诸如网络盗窃,政府补贴,国企改革等敏感问题放到第二阶段去谈,在第一阶段协议里,原则性地触及到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等问题,特朗普是要等到选举结束,腾出手来再来与中方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去年12月,参与美方谈判的特朗普女婿库什纳提醒前来摸底的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不要胶着于关税的问题,要考虑如果达不成协议的话,特朗普就会在12月15日下令对另外156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新关税。据此,中方清楚了只要不把减免关税作为先决条件,特朗普现在也不会强逼中方取消补贴和改革国有企业,虽然是城下之盟,但让中方争取到了时间。
第二阶段谈判涉及网络盗窃,国企补贴,实际是要中共放权,将触及到中国的经济制度问题,谈判起来将非常艰难,不少分析认为将遥遥无期,有些分析甚至认为第一阶段协议就是终局。
有分析指习近平政权的算盘大约就是如此,出点血,多买点美国货,但是不要动摇我的权力基础。另外一方面,特朗普有选举考虑,习没有这种担忧,特朗普有任期,习可当终身主席,往后拖,以时间换空间。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签署后,官媒报道时对于特朗普盼望很快开启的第二阶段谈判,连一个字都不提。
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谈判漫长难产,第二阶段贸易协议至少也会同样坎坷且前景难料。
港媒: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雄鹰沉醉 睡狮觉醒
历时近两年的中美贸易战,在经过13轮高级别官员对话、两次"习特会"和数次谈崩之后,终于定于1月15日签署第一阶段协议。
这份协议包含怎样的内容?中英文各自表述的措辞差异,透露着怎样的讯号?两国高调官宣一个月后方才签署的这份协议究竟有着怎样的政治意义?尚未开始的"第二阶段"谈判,又将以怎样的方式和风格展开?聚焦贸易问题之余,谈判过程和结果又折射出两国关系怎样的历史转变?昭示着怎样的前景?
此次中美谈判的范畴仅仅是一份贸易协议,但其意义却又绝不仅止于此。站在今天的节点,《香港01》将尝试对以上问题,以11篇文章予以评述。此为第五篇。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美东时间1月15日在白宫签署,签署现场美国官员议员云集,有200人之多,中方官员一共10人。美国一方现场主导者是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中国一方控场的人是中国副总理刘鹤,就连协议文本的签字一栏,也是川普的名字和刘鹤的名字并列。一国总统对标一国副总理,这绝对是不寻常的操作。
风头无两、场面盛大,这些高光时刻的背后是川普所图的短期政治利益,这是第一位的。川普预告的将和习近平签协议并没有实现,他多次说的协议是对华胜利也没有实现,反而现在改口称双赢。川普不在意国家荣誉、外交尊严,将这些弃置一地。一共70分钟的签字仪式,他介绍美方人员的单方面表演就用去了50多分钟,很显然他将仪式当成了个人政绩的展示会。
和美国方面迥然不同的是中国对第一阶段协议的冷操作,同川普同场签字的刘鹤并未冠以习近平特使头衔。中国很清楚,第一阶段协议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远不是中美双方的历史性协议,刘鹤这种层面的官员出面签字足矣。
美国公布协议文本只有英文版,中国官方在北京时间1月16日公布了协议文本的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大方公开了种种采购计划,没有丝毫迴避。如果说以往中美各表、不公开协议会让人们以为存在丧权辱国的猫腻,那么现在全公开的协议,是不是意味着这都无关紧要、完全没问题?
刘鹤在美国期间分别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美国全国商会会长多诺霍(Thomas Donohue)、美中贸委会会长艾伦(Craig Allen)。他说,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其意义不仅在经贸领域,而且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
在协议签署现场,刘鹤强调,"世界正处于重要的历史性十字路口,我们面临如何推动大国合作和国际合作的重大战略性选择。中美双方既有巨大的共同利益,又面临诸多共同挑战,有加强合作的客观需要。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双方有一千条理由把两国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双方必须求同存异,找到一条合作共赢的道路,这对中国、对美国、对世界都有十分重要意义。实践已经证明,并将再次证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唯一正确的出路。我们要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坚持平等协商、相互尊重,推动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发展"。
从刘鹤所说的话足见,中国是从全球格局角度出发,是从中美如何规避"修昔底德陷阱"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中国旨在与美国依照清晰图谱共同建设一个新世界。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之下,中共是以这种方式认识时局的,并在处理中美关系时自动对号入座,选择更好的对策。"沉睡的狮子"已然清醒地知道自己面临何种境地,自己该如何前进。
这与川普将重点放在介绍美方参加仪式的人员有根本不同。美国已经认识到中国带来的挑战和威胁,却拒绝承认美国已无力维护单极霸权,乃至对此懵然无知。雄赳气昂的"美利坚白头鹰"仍在描绘美国如何强大,并希望继续沉醉其中,不愿意承认单极霸权面临解体的现实,更没有采取更为积极的行动应对新变化、佈局新格局。白宫之外,佩洛西(Nancy Pelosi)这样的政客选择在川普大出风头的1月15日再次启动弹劾案,也一样无改为了政党利益追逐蝇头小利的本质。
对中国来说,当下现况的棘手之处在于,白宫的同僚/对手们毫不介意携资本的力量肆意行事,容易做出一些莽撞的事。对此,中国需要的是更加慎重的斡旋,继续为10年、20年甚至30年后的未来做准备。幸好,美国领导人本质上也都是"商人",不至于为了意识形态执念而牺牲短期利益。从这个视角看去,同为大国,中美的境界和立足点已经有了明显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