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中美贸易协议签字之日迫近 中方表现诡秘


阿根廷G20特习会,照片上,两人瞬间闭上了眼睛。 REUTERS/Kevin Lamarque/File Photo

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说了好几天了,美中将于1月15日在白宫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剩下不几天了,北京到现在都没有公开证实,也没有正式宣布派员赴美签署的正式日期。

有报道说,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率团13日前往华盛顿签署协议,16日回国,但中方依旧对此保持沉默。

到底中美协议签不签,引发许多疑虑。在这种情况下,中共官员周二的一番表态,让人觉得颇为诡异。

中美贸易谈判中方团队成员、中国农业部副部长韩俊七日受访时说,中国粮食进口已有一定的全球配额,不会为了某一个国家而调整配额。这句话似给指望中方大举购买美国农产品的特朗普浇了一瓢冷水。

中美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后,美方表示,中方承诺每年购买数额达400亿至500一美元的农产品,这一数字是2015至2017中国从美国平均每年进口农产品金额的两倍,但是,中方始终没有公开予以证实这一承诺。

的确,当时就曾有分析指出,中方如果大举从美方购买比如大豆的话,那就肯定要减少从其他国家购买,还有,既要购买大量的美国农产品,又不伤害国内的农民,很难平衡啊。

也许从中国官媒的报道中能理出一些北京的思绪?『环球时报』6日发布题为“中美不应急于签署第一阶段协议”的英文评论,理由是“美国先前曾在贸易谈判时反悔”,而且美方单方面披露相关讯息,都未得到中国官方公开确认。

『环球时报』所说的“还有一些最终细节需要解决”指的是什么呢?例如,美国官员单方面披露包括中国向美国购买商品数量,以及签字仪式的日期和地点等信息,都未得到中国官员公开承认。这也是一件奇怪的事,中美谈判若达成什么的时候,总是美方或特朗普本人公开宣布,他没有保密的习惯,而且觉得谈判有进展,很值得公布。中方每次既不否认,也不承认,让外界议论纷纷,等于默认了?

该报还有一个理由是应考虑到“毕竟美国曾在之前在贸易谈判中反悔”,这一点多少令人诧异,中美贸易谈判最著名的反悔的例子,就是五月初,中美几乎快要签署协议了,双方谈判达成了一个150页的草案,习近平忽然反悔了,并且说,“一切后果由我来承担”,结果美国对中国课税步步加重,惩罚的数额越来越巨大,贸易战越打越激烈,舆论称之为“习近平悔棋”,带来的经济后果无需在这里赘述。

环时还表达了另外一种忧虑,即使达成协议,美国政府仍会加强监管敏感技术向中国出口。这一点倒没有说错,因为这仅仅是第一阶段协议,接下来还有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协议,主要涉及结构性问题。按照美国白宫当初的计划,不达到中国实施结构性改革的承诺,并且能配之以一个有效执行的协议不会罢休。法国财长勒梅尔周二对美中将于15日签署协议这样表示:“应该对此保持清醒的态度,美中这一协议将是部分的、双边的、总之很薄弱的。它不能解决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中任何一个实质性问题,尤其是知识产权的问题”。

环时的评论或许是在揣摩官方的意思,只是更增加了一层疑虑罢了。香港『南华早报』5日发表的文章似也在给中方的沉默做一注解,称刘鹤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原本计划一月较早时抵华盛顿签约,殊料特朗普却在元月一日前发推说,他将于1月15日与中国高层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迫使中方不得不改变原有计划。

北京的沉默,官方关于粮食定额的解说,以及官媒的相应报道,很诡秘。但就此断定北京想继续往后拖,一些分析人士也不认为15号的签约会泡汤,那样恐怕代价太大。北京的沉默可能与北京不希望张扬这个有点被美国拖着走的协议有关,因为这个协议多少有点“城下之盟”,谨慎为好。中国经济学者胡星斗对美国之音表示,他认为15号一定会签,中国承受不起达不成协议的信用代价。签不签,反正没有几天了。



中国粮食进口配额不动 美中贸易协议有变?




美国艾奥瓦州一家农场生产的玉米。美中预计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前夕,中国农业部官员公开表态,不会调整三大主要粮食的进口配额。(美联社)

美中预计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前夕,中国农业部官员公开表态,不会调整三大主要粮食的进口配额。与此同时,中国官媒一篇强调中美不应急于达成协议的文章,更加大外界对于美中贸易协议生变的担忧。

美国与中国去年十二月宣布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后,中国对美国农产品的购买量成为最大焦点。虽然美国政府多次透露,中国承诺每年购买四百亿到五百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但中国方面却一直没有就准确数字作出回应。

路透社星期二的报道提到,中农办副主任韩俊上月曾表示,双方协议实施后,中国将从美国进口一部分小麦、玉米和大米。但或许是出于对中国农民的保护或缓解市场紧张情绪,韩俊日前接受“财新网”采访时改口,表示中国的三大主粮进口配额有一定全球配额,不会“为了一个国家”调整,并提到配额内实施的关税是1%,配额外则是65%。

中国经济观察人士秦鹏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分析,韩俊这番话:“似乎更多是对内讲话。小麦、玉米和大米不是目前美国向中国销售的主要产品,我们现在没有看到清单,如果有,相信也不是巨量。(韩俊的话)一方面也反映出北京想翻牌、重新谈判,但也不见得中国是想直接推翻整个协议。”

据中国国家发改委去年九月发布的信息,2020年的粮食进口配额及分配与2019年持平:小麦配额963.6万吨,其中90%为国营贸易配额;玉米配额720万吨,其中60%为国营贸易配额;大米配额532万吨,其中50%为国营贸易配额。

秦鹏认为:“应该是指总量不改变,可能中国会在这个范围内更倾向进口美国产品。因为没有透露具体细节,所以可能在上述范围内进行调整。”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美联社)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南华早报》近日援引消息人士透露,由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牵头的中国代表团计划于1月13日前往华盛顿,签署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作为中国农业高级官员的韩俊,同时也是中方贸易谈判代表团的一员。他近日的这番表态,是否意味着中国对签署贸易协议产生了动摇?

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告诉记者,这意味着美中谈判一直受到两国最高层的直接插手:“双方还是在讨价还价,给对方施加心里压力。两国的谈判团体应该都不想把话说死。中国政府一直在试图减少对美国农产品的依赖,因此把一些配额给了其他国家。中国担心,如果发生意料之外的事情,其他国家农产品配额的安排事宜会出现问题。”

中国对这份贸易协议的迟疑态度似乎有迹可循。中国官方媒体《环球时报》英文版六日发表社评,提醒两国“不应匆忙完成协议,而是要完成正确的协议”。

文章警告,尽管“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已进入“最终阶段”,但依然处于微妙位置。尤其是在美国不友善的对华政策影响下,依然有许多事情可能出错,而美国也曾在之前的贸易谈判中反悔。

对此,夏明分析说,美国和中国本来就在如何达成协议上抱有不同想法:“中国政府希望一次性签署协议,以得到美国彻底取消所有关税;美国却不愿回到加关税前的状态,而是想分成几步,一个个地解决问题。”

夏明指出,中国意在稳定两国长期的战略关系,但随着目前美中关系越发复杂,双方对抗情绪也越来越高。美国只想拿到当下的“好处”,但对中国战略竞争对手的认定,并不会改变

推荐阅读